设为首页         
  
首 页 学术动态   最新资讯   会议专题 学术幻灯 专家访谈 精彩视频 病例讨论 循证指南 积分商城 名家讲堂
当前位置:眼科首页>专家视点>正文
WOC2018丨中国神经眼科多项研究入选2018世界眼科大会发言及壁报展示

  作者:国际眼科时讯  2018/9/11 17:19:00
国际眼科时讯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内容概要:2018年6月16~19日,世界眼科大会(World Ophthalmology Congress, WOC)在浪漫的海边城市西班牙巴塞罗那隆重开幕,会议内充满了各种前沿新颖的研究成果。

2018年6月16~19日,世界眼科大会(World Ophthalmology Congress, WOC)在浪漫的海边城市西班牙巴塞罗那隆重开幕,会议内充满了各种前沿新颖的研究成果。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组长魏世辉教授带领中国神经眼科团队科研成果参与国际交流及担任神经眼科亚单元主持,多项研究报告入选会议发言及壁报展示,其中,解放军总医院研究团队的两项研究报告荣获大会“Outstanding Abstract”奖项

(Different etiolog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cute demyelinating optic neuritis: a cohort study in China及Efficacy and Safety of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Low-Dose Rituximab for 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
 
中国MOG抗体阳性视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 Neuritis with MOG antibodies:A cohort study in China
 
研究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魏世辉教授等共计入选77例MOG抗体阳性相关性视神经炎患者,并在人口学特征、临床特点、影像学评估及预后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该组患者的特点。
 
结果发现,在77位(128只眼)MOG-ON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4,成人与儿童占比相当(约1:1)。3.9%的MOG-ON患者合并有其他自身免疫抗体异常。76.4%只眼的首次发病最差视力低于0.1。经过至少一年随访,51位(66.2%)患者发展为双眼受累,73.4%视力恢复较好(>0.5)。23位(29.9%)患者表现为激素依赖。67.5%MOG-ON患者在随访期间仍为孤立性视神经炎,23.4%患者合并有颅脑病变,7.8%患者合并有颅脑病变和横贯性脊髓炎。疾病过程中抽搐(9, 11.7%)、病毒性脑炎(2, 2.6%)及ADEM(2, 2.6%)均发生于儿童。成人患者复发比例(29, 74.4%)明显高于儿童(18, 47.4%)患者(P=0.020)。成人MOG-ON患者更易出现激素依赖(46.2% vs 13.2%, P=0.002),即在激素减量或停用后快速复发。眼眶MRI表明MOG-ON患者较少累及视交叉(6.35%)及视束(3.17%)。共44位MOG-ON患者行颅脑MRI,其中18位(40.9%)发现有颅脑脱髓鞘病变。
 
上述结果提示,MOG-ON患者发病时视力损伤重,但预后恢复好,且易合并颅脑脱髓鞘病变。1/2的MOG-ON患者为儿童,1/3患者会出现激素依赖,尤其常见于成人。MOG-ON患者视交叉及视束受累较少。
魏世辉教授
 
中国急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分类占比及临床特点分析
 
Different Etiolog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cute Demyelinating Optic Neuritis: A Cohort Study in China
 
既往研究中关于中国脱髓鞘视神经的临床特征的数据及结果较少,本届WOC上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探讨了中国急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患者各种类型占比及临床特征。研究者解放军总医院的刘洪娟等对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眼科的成人急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根据血清AQP4抗体及MOG抗体类型分为三组:AQP4-ON(AQP4抗体相关性视神经炎)、MOG-ON(MOG抗体相关性视神经炎)及seronegative-ON(双抗体阴性相关性视神经炎)。
 
158名患者(190只眼)中31位(19.6%)为MOG-ON患者,67位(42.4%)为AQP4-ON患者及60位(38.0%)为seronegative-ON患者。其中,MOG-ON组女性患者比例显著低于AQP4-ON组(89.6%,P=0.005)。三组患者的首次发病最差视力均无显著性差异,但MOG-ON组有76%的患眼视力恢复较好(>0.5),seronegative-ON组(48.2%)次之,AQP4-ON组(32.1%)最少。随访期间有2名(6.5%)MOG-ON患者发展为视神经脊髓炎,显著低于AQP4-ON组比例(15,22.4%)。另外,共有15位(9.5%)视神经炎患者表现为激素依赖,且大部分分布于MOG-ON组(11,35.5%),而AQP4-ON组(2,3.0%)和seronegative-ON组(2,2.3%)较为少见(P=0.000 和P=0.000)。OCT检查结果表明MOG-ON患者pRNFL神经节细胞丢失程度明显小于AQP4-ON患者(P=0.000),且以上方和下方为著。共104只眼行眼眶MRI检查,结果表明MOG-ON组相比于其他两组更易累及管内段(85.7%)及颅内段(38.1%)。
 
研究发现,MOG-ON在中国成人急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中占比最小。有1/3的MOG-ON患者会出现激素依赖,即易在激素减量或停药时反复复发,而此特点在AQP4-ON和seronegative-ON患者中较为少见。
抗原封闭血清NMO-IgG在视神经脊髓炎动物模型上的应用
 
Potential Therapeutic Benefit of Synthetic Peptide in Experimental Neuromyelitis Optic Rats Model
 
视神经脊髓炎(NMO)是一种严重的视神经和脊髓损害疾病,疾病导致患者严重的视功能及全身功能障碍,因此,亟待有效治疗方法的出现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及遗留的神经功能障碍。但是,目前现有的治疗手段均是广泛的抑制全身的免疫系统,减轻全身自身免疫反应,患者的全身副作用较大,且治疗方法缺乏疾病的针对性,很多患者治疗效果欠佳。本届WOC神经眼科单元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探讨了合成抗原封闭血清NMO-IgG在视神经脊髓炎动物模型上的疗效研究。
 
研究者北京朝阳医院的康皓等通过NMO大鼠动物模型验证抗原中和NMO患者血清中NMO-IgG毒性的疗效。研究体外合成与人AQP4蛋白胞外段LoopA、LoopC、LoopE相同序列的肽段制成中和抗原A、C、E,将合成抗原分别与患者血清进行孵育并应用于大鼠NMO动物模型,观察动物行为学评分及组织病理学变化。大鼠重复鞘内注射NMO患者血清和人补体后出现行为学异常,大鼠脊髓组织学切片可观察到人类NMO病灶的病理特点。将合成抗原用于中和血清NMO-IgG毒性实验中,结果显示使用抗原中和后的患者血清NMO-IgG毒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与抗原C中和的患者血清NMO-IgG毒性下降最为显著,大鼠脊髓损伤症状轻微且可逆。脊髓组织切片见少量AQP4和GFAP的丢失,轻度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髓鞘损伤程度轻,CXCL12表达上调。
 
研究发现,研究中用于中和血清NMO-IgG毒性的合成抗原可以有效的阻断NMO-IgG与人AQP4的结合,极大的减少了NMO-IgG导致的星形胶质细胞毒性,减轻局部免疫炎症反应及NMO病理变化,为将来临床NMO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吗替麦考酚酯及硫唑嘌呤预防NMOSDs复发的比较研究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Low-Dose Rituximab for 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
 
NMOSDs在亚洲患病率高,患者的健康状态与疾病的发作次数、急性期的治疗密切相关,每一次发作都会给患者带来视功能或脊髓功能的损伤。本届WOC神经眼科单元,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的王均清等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确诊为NMOSDs的患者,行小剂量利妥昔单抗(RTX)、吗替麦考酚酯(MMF)及硫唑嘌呤(AZA)预防治疗,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药物不良反应及年复发情况,与治疗前对比。
 
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MMF、AZA及RTX治疗后ARR降低,EDSS评分及视功能FSS评分无显著变化。比较三组间治疗后ARR,AZA组的治疗后ARR为0.28±0.1次/年,大于RTX组治疗后ARR为0.09±0.06次/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1;其他组间比较未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MMF及AZA作为经典的广谱免疫抑制剂,依从性较差。RTX组中,共26名(43%)患者有不良反应;MMF组中,共3名(12%)患者有不良反应;AZA组中,共9名(36%)患者有不良反应。MMF组副作用发生率低于RTX组副作用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其余组间比较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本研究提出了RTX是较早用于治疗NMOSDs的单克隆抗体,小剂量使用,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同为规律用药时,三组间比较,预防复发的有效性为MMF≈RTX>AZA,长期服药的安全性为MMF>RTX>AZA。
 
应用静息态功能核磁比较AQP4抗体阳性及MOG抗体阳性视神经炎患者脑区低频振幅的特征性变化
 
Alterations in the Brain Functional Anatomy in Optic Neuritis Patients with AQP4 Antibody or MOG Antibody Seropositive
 
既往的研究表明,视神经脊髓炎不仅局限在视神经及脊髓,也会累及大脑。传统的核磁技术只能对已发生结构改变的大脑进行检查,而无法检测脑功能上的改变。本届WOC神经眼科单元报告的一项新的研究采用静息态脑功能核磁的方法,探讨AQP4抗体阳性患者及MOG抗体阳性视神经炎患者大脑低频振幅的变化并探讨两者脑功能改变。
 
解放军总医院研究者王均清等纳入了32个视神经炎患者(11个MOG抗体阳性患者及21个AQP4抗体阳性患者)。针对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进行匹配纳入了34个健康对照者。应用静息态功能核磁对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进行检查,采集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临床资料及脑区低频振幅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QP4抗体阳性及MOG抗体阳性的视神经炎患者都有额叶脑区的激活。与健康对照组及AQP4抗体阳性患者相比,MOG抗体阳性的视神经炎患者在双侧中央前回、双侧中央后回都有额外的脑区激活,这两个脑区分别是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这些脑区的异常激活可能会导致患者躯体感觉异常及异常抽搐。
 
虽然目前还没有针对MOG抗体阳性的明确诊断,但应用静息态功能核磁可以发现MOG抗体阳性的视神经炎患者的独特激活脑区。这一系列的发现初步提示了MOG抗体阳性患者与AQP4阳性患者脑区功能改变的不同,这有可能为理解两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人源性NMO-IgG诱导大鼠NMO炎性脱髓鞘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Neuromyelitis Optica Pathology Produced in Rats by Intrathecal Administration of Human NMO IgG
 
目前,关于NMO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之一是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动物模型用于模拟NMO的病理过程。北京朝阳医院研究者康皓等通过重复鞘内注射NMO患者血清和人补体的方法建立NMO大鼠模型,研究结果入选WOC壁报展示单元。实验结果显示,脱髓鞘模型组大鼠出现行为学异常,表现尾部肌张力和形态异常,后肢无力且活动较少,严重尿、便储留,下肢强直、形态及肌张力异常,行为学评分明显增高;大鼠脊髓组织学切片可观察到人类NMO病灶的病理特点:AQP4和GFAP的丢失;病灶周围白细胞浸润,脊髓空洞的周围可观察到白细胞围绕脊髓空洞呈环状;髓鞘损伤,MBP染色面积减少,形态紊乱。采用鞘内重复注射人源性NMO-IgG和人补体的方法,可成功地诱导出大鼠脊髓NMO病灶样损伤的动物模型,可应用于NMO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新方法的探索研究。
 
中国AQP4抗体阳性视神经炎患者5年随访报告
 
Optic Neuritis: A 5-year Follow-up Study of Chinese Patients Based on Aquaporin-4 Antibody Status and Ages
 
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抗体导致的星形细胞损伤是NMO的主要发病机制。目前关于中国视神经炎尤其是NMO-ON和中老年ON的长期预后的研究较少。解放军总医院研究者周欢粉等的一项临床研究入选WOC电子壁报展示单元。研究表明,中国视神经炎患者存在较高的AQP-4抗体阳性率和NMO转化率,建议首次发病的所有视神经炎患者检测血清AQP-4抗体;此外视神经炎伴有AQP-4抗体阳性提示视力预后较差,发展为NMO的危险性增加;其中AQP-4抗体阳性组ON发生横贯性脊髓炎的的2个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眼球转动痛和1年内复发;而中老年ON的长期预后和青年组比较并没有明显差异。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搜索
WOC2018 魏世辉 
【本文章已有0 人评论,点击查看。】

用户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推荐视频 more<<  

作者资源

相关标签
张丰菊教授,40岁以上屈光不正  Retina China 2022丨黄天荫教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梁小玲教授,玻璃体混浊  APAO,陈有信教授,视网膜病变诊治  双周谈  2022Euretina  ESCRS 2022  ESCRS 2022  ESCRS 2022  ESCRS 2022  白内障  双周谈  医患  紫外线  叶黄素  膳食补充剂  眼中风  视网膜梗塞 

友情链接

国际循环网

国际糖尿病网

国际肝病网

肿瘤瞭望网

每日医线

国际眼科学和视光学学术会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眼科时讯( www.iophthal.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国际眼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0792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60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0-0017
 2011-2023 www.iophth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