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首 页 学术动态   最新资讯   会议专题 学术幻灯 专家访谈 精彩视频 病例讨论 循证指南 积分商城 名家讲堂
当前位置:眼科首页>(CCOS)中华医学会全国眼科学术大会>正文
CCOS神经眼科丨魏世辉教授:中国单中心MOG-ON和AQP4-ON临床及预后双向队列研究

神经眼科学  作者:国际眼科时讯  2019/9/6 18:44:00
国际眼科时讯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内容概要:2019年09月04日-08日,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会议——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在苏州金鸡湖召开

 编者按:2019年09月04日-08日,我国最具影响力的会议——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在苏州金鸡湖召开,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饕餮盛宴。国内外眼科各专业大咖云集,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眼科的魏世辉教授便是其中一位。在本次大会上,魏教授就其在视神经炎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研究背景
 
1
 
一.视神经炎概述
 
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ON)泛指累及视神经的各种炎性病变,是神经眼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青中年人最易罹患的神经眼科疾病。
 
根据视神经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1(中华眼科杂志, 2014,(6):459-463),视神经炎分为特发性视神经炎、感染性和感染相关性视神经炎、感染性和感染相关性视神经炎,以及其他无法归类的视神经炎四大类。其中,特发性视神经炎又包括IDON/ MS-ON、NMO-ON、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相关性视神经炎。
 
1
 
二. 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与AQP4-IgG
 
1. 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
 
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NMO-ON)属于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亚洲人多见。视神经脊髓炎中约50%首发症状为视神经炎,发病机制与 AQP4-IgG相关,视力预后差,治疗主要包括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IVMP)、血浆置换(PE)、免疫抑制剂等。
 
2006年,Wingerchuk 等提出NMO的诊断标准,将NMO-IgG作为NMO诊断的三大支持条件之一。2015年,国际NMO诊断小组更新了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诊断标准,分为AQP4抗体阳性和阴性两个层面,拓展了大家对于NMO的认识。同时还列举了急性视神经炎、急性脊髓炎、极后区综合征、急性脑干综合征、急性间脑综合征、大脑综合征共6项核心临床症状。血清AQP4-Ab的敏感性为48~83%,特异性≈100%。
 
2. AQP4-IgG
 
研究发现,NMOSD患者中AQP4-IgG(+)占70%-80%;在AQP4-IgG(-)NMOSD患者人群中约25%-30%患者可检测出MOG-IgG(+)。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MOG)是一种由218个氨基酸组成的跨膜蛋白,是中枢神经系统(CNS)髓鞘重要组成部分,参与髓鞘的完整性与损伤修复,成为ON的研究热点。2
 
研究内容
 
1
 
一、不同年龄组MOG-ON临床特征及预后队列研究
 
1.研究背景
 
ONTT研究主要纳入18~46岁青年视神经炎患者,MOG-Ab阳性率较低(1.7%),均未检测到AQP4-Ab。国内外对MOG-ON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还较少。到目前为止,对中国人MOG-ON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及其与发病年龄的关系尚不清楚。本部分采用双向队列研究,研究不同年龄组MOG-ON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
 
2.研究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5月确诊为MOG-ON住院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发病年龄,分为儿童组(<18岁)、青年组(18-46岁)和中年组(>46岁)三个亚组。
 
纳入标准:(1)患者出现急性视力或视野缺损,伴或不伴有眼痛;(2)血清MOG抗体阳性;(3)至少有下列一种眼科检查的异常:视野缺损、VEP异常、RAPD阳性;(4)随访时间≥6个月。
 
排除标准:(1)存在高度近视、青光眼、眼前段、视网膜或黄斑疾病;(2)任何其他类型的视神经病变,如血管性、遗传性、毒性、代谢性、浸润性或压迫性视神经病变;(3)存在除脱髓鞘疾病以外的颅脑病变,涉及视交叉及其后视路至视皮层;(4)患者临床随访数据不完整。
 
3.研究结果
 
MOG-ON(110例)基本特征如下:<18岁者58例(52.7%)、18-46岁者34例(30.9%) 、>46岁者18例(16.4%)。其中,女性63例(57.3%),有眼痛者83例(75.5%)、单眼起病者66例(60.0%)、合并视盘水肿者73眼(47.4%)、自身抗体异常者21例(19.1%)、末次BCVA≥0.5者160眼(85.1%)。平均随访时间为36.59±39.02(6~217)月。另外,本研究中仅1例患者为老年人(发病年龄>65岁),未进行单独分组,合并入中年组进行统计分析。
 
儿童组和青年组中,女性患者比例相当(分别为50%和61.8%),而中年组稍高(72.2%,P=0.204)。脑脊液(CSF)检测中,12/86(14.0%)CSF白细胞计数高于10/μl,21/86(24.4%)CSF蛋白水平高于400 mg/l,10/86(11.6%)脑脊液IgG水平高于3.4 mg/dl。
 
首次发病恢复视力,儿童组最好(97.6%≥0.5)。末次随访恢复视力,儿童组最好(93.9%≥0.5)。儿童组的年复发率最低。6名儿童患者并发ADEM,最终诊断为ADEM-ON。青年患者进展为AQP4抗体阴性的NMOSD比例最高。
 
首次发病6个月以后复查视盘OCT,收集105只眼OCT数据,计算pRNFL(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为(68.65±12.99)μm,出现不同程度萎缩变薄现象。三组之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异。
 
首次发病6个月以后复查黄斑区OCT,收集105只眼OCT数据,计算mGCIPL(黄斑区节细胞+内层状层)平均厚度为(59.22±7.83)μm,出现不同程度萎缩变薄现象。三组之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异。
 
视神经MRI扫描显示:52.0%神经周围强化,87.7%长节段病变,95.5%眶内段受累,68.7%管内段受累,36.9%颅内段受累,11.3%视交叉受累,1.9%视束受累。儿童组视神经颅内段受累的比例高于青年和中年组。
 
(A-D)(女性,5岁)双眼发病MOG-ON患者,MRI图像显示双眼视神经和神经周围强化,视神经长节段受累(白箭头)。(E-H)(女性,14岁)右眼发病MOG-ON患者,MRI图像显示右侧视神经全长病变,延续至视交叉(白箭头)。
 
MOG-ON伴发ADEM患者(女性,6岁)(A-D)。A、B,双眼视神经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双侧颞叶、脑桥、小脑可见长T2伴明显强化,同时可见视神经周围强化;C,视交叉可见强化信号;D,左侧视束可见强化信号。E,双眼视神经眶内段、左侧颞叶可见强化,同时可见右眼视神经周围强化;F,视交叉、右侧颞叶可见强化信号;G,左眼视神经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视交叉、视束可见强化信号;H,右眼视神经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视交叉可见强化,同时可见眶内段视神经周围强化。(I-L)。I和J示颅脑冠状位T2 FLAIR成像,双侧额叶、顶叶、小脑可见大片状长T2信号。K和L示颅脑冠状位T2 FLAIR成像(患者经激素治疗1.5个月后复查,较前明显改善),双侧额叶可见片状长T2信号。
 
4.研究结论
 
① MOG-ON患者临床特征多样,儿童患者多见,部分患者伴有脑部脱髓鞘病变。
 
② 与青年和中年患者相比,儿童MOG-ON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包括视力恢复好、年复发率低、视神经颅内段受累多见。
 
③ 与青年和中年患者相比,儿童MOG-ON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包括视力恢复好、年复发率低、视神经颅内段受累多见。
 
1
 
二、儿童MOG-ON和AQP4-ON临床及预后队列研究
 
1.研究背景
 
儿童视神经炎(PON)发病急、病情重,可以孤立存在,也可以是视神经脊髓炎(NMO)、多发性硬化(MS)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ADEM)等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首发表现。国外文献儿童视神经炎发病率约0.09-0.2/10万人。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关于国内PON的研究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在临床工作中,儿童MOG-ON患者不少见,需要眼科医师的关注。本部分采用双向队列研究,研究儿童MOG-ON和AQP4-ON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
 
2.研究方法
 
收集和随访2016年1月-2017年8月儿童ON住院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共48例患者(73 只眼),23例单眼、25例双眼。
 
纳入标准:
 
(1)视神经炎治疗试验(ONTT3);
 
(2)首次发病;
 
(3)年龄<18岁;
 
(4)随访时间≥6月。不排除:MS, NMOSD, ADEM。
 
排除标准:
 
(1)诊断不明确;
 
(2)既往发生过视神经炎;
 
(3)未获得入组的知情同意;
 
(4)MOG、AQP4抗体未知;
 
(5)临床资料不完整。
 
临床特征:年龄、性别、症状/体征、最初/恢复视力、AQP4-Ab、MOG-Ab、CSF、SD-OCT、眼眶MRI。
 
BCVA: ≥ 0.5、0.1~0.5 、 ≤0.1
 
统计学方法:Fisher‘s exact test、独立样本 t test
 
3.研究结果
 
儿童视神经炎(48例)基本特征如下:MOG-ON 25例(52.1%)、AQP4-ON 7例(14.6%)、Seronegative-ON 16例(33.3%)。其中,女性27例(56.3%)、双眼起病者25例(52.1%)、合并视盘水肿者28例(58.3%)、末次BCVA≥0.5者62眼(84.9%)。平均随访时间为16.10±6.13(6~30)月。
 
MOG-ON比AQP4-ON发病年龄早,与双抗体阴性ON没有明显差异;MOG-ON女性比例明显低于AQP4-ON,与双抗体阴性ON女性比例相当;双眼受累、合并眼痛、视盘水肿、自身抗体异常均未见明显差异;腰椎穿刺 CSF白细胞、蛋白、IgG水平未见明显差异。
 
三组儿童ON发病时视力均较差,三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首次发病恢复视力:MOG-ON优于AQP4-ON组,尤其MOG-ON组 97.4%患者BCVA≥0.5,与双抗体阴性ON组无明显差异;末次随访恢复视力:MOG-ON优于AQP4-ON组,尤其MOG-ON组 97.6%患者BCVA≥0.5,与双抗体阴性ON组无明显差异;三组PON年复发率没有明显差异;AQP4-ON组有1例患者进展为NMO,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MOG-ON组 pRNFL (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上方及下方厚度比AQP4-ON组丢失少;与双抗体阴性ON组无明显差异。
 
MOG-ON组 mGCIPL (黄斑区节细胞+内丛状层)平均厚度、上方及颞侧厚度比AQP4-ON组丢失少;与双抗体阴性ON组无明显差异。
 
MOG-ON组视神经颅内段受累比例高于双抗体阴性组,可见MOG-ON的视神经病变多为长节段受累,也可以累及视交叉;三组眼眶MRI特点不具有明确鉴别诊断价值,但眼眶MRI异常对于视神经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4.研究结论
 
① MOG-ON在中国儿童视神经炎中最常见。
 
② 与AQP4-ON相比,儿童MOG-ON发病年龄早、男女比例相当、视力恢复较好、pRNFL和mGCIPL薄变轻。
 
③ MOG-Ab可能是判断PON的视力预后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1
 
三、成人MOG-ON和AQP4-ON临床及预后队列研究
 
1.研究背景4
 
文献显示在法国地区的成人视神经炎患者中AQP4抗体阳性患者占比最小,但是在亚洲成人中的MOG抗体阳性患者比例却尚不清楚。查阅文献,MOG阳性患者患病率较低且有种族差异,成人MOG-ON的相关患病率及临床特征目前仍尚未明确。本部分采用双向队列研究,研究成人MOG-ON和AQP4-ON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比较。
 
2.研究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不同类型成人视神经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入组158位成人视神经炎患者。
 
纳入标准:
 
(1)以ON为首发症状,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的视力下降;
 
(2)发病年龄≥18岁;
 
(3)至少有以下视觉异常的客观证据之一:RAPD阳性、VEP异常或视野缺损;
 
(4)随访时间≥12个月。
 
排除标准:
 
(1)任何其他类型的视神经病变,包括压迫性、血管性、毒性、代谢性、浸润性或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2)存在除脱髓鞘疾病以外的颅脑病变,涉及视交叉及其以后视路至视皮层;
 
(3)存在高度近视、青光眼、眼前段或视网膜或黄斑疾病;
 
(4)血清MOG和AQP4抗体状态未知。
 
3.研究结果
 
158位成人视神经炎患者中,AQP4-ON 67例(42.4%)、Seronegative-ON 60例(38.0%)、MOG-ON 31例(19.6%)。
 
与AQP4-ON相比, MOG-ON 更容易出现视乳头水肿、合并其他自身抗体异常比例较低。
 
随访期间 MOG-ON患者视力预后最好。同时还发现MOG-ON中约有三分之一的病人会出现激素依赖,即随着口服激素的减量或停药出现ON的复发,这一比例在MOG-ON中最高。
 
进一步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住院确诊为CRION的患者,包括22 MOG-CRION 和11 seronegative-CRION;整体CRION患者发病年龄平均为31岁,81.8%的CRION为成人发病,最终有72.5%都会获得较好的视力恢复。CRION更容易在口服激素减量至15mg或停止激素后10天左右复发。
 
MOG-CRION首次发病年龄更年轻,平均为28岁。眼眶MRI发现CRION患者更易累及眶内段和管内段,颅内段视交叉和视束都很少累及。
 
MOG-CRION 具有其独特性,多累及双眼,复发次数更多。
 
4.研究结论
 
① MOG-ON:成人患者中占比最小,末次随访视力恢复最好,更易累及管内段视神经;更易表现为激素依赖性(11/31,35.5%)。
 
② CRION 主要好发于成人,多单眼发病, 2/3为MOG-IgG阳性。
 
③ CRION 更易在口服激素减量至15 mg或停止激素后10天左右出现ON复发。
 
④ MOG-CRION 具有其独特性,青中年人为主,多累及双眼,复发次数更多。
 
⑤ MOG-ON 可能是一种独立的,具有不同临床特点的视神经炎种类。
 
参考文献:
 
1. 中华眼科杂志, 2014,(6):459-463
 
2. Kitley J. JAMA Neurol. 2014,71(3):276-283
 
3. Optic Neuritis Study G. Archives of neurology. 2008;65:727-32.
 
4. Kim S. Mult Scler, 2017,23(8):1104-1111
 
专家简介
 
魏世辉 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外科临床部 神经眼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神经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洲神经眼科协会理事。担任《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华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眼科杂志》、《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眼科大查房》、《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及《眼科新进展》等期刊编委。
 
是中国神经眼科的开创人之一。以第一完成人分别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一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已公示发明专利3项。主编神经眼科专著4部,译著3部,发表SCI论文36篇。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致死、致残性战创伤现场急救器材研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视神经炎的临床研究”、2014年国家863计划项目分课题“新型纳米载药与治疗技术研究及应用”及2015年国家863计划项目“视神经炎诊断、视神经功能评价设备的开发”等课题。
 
发表SCI论文
 
1. Song H, Zhou H, Mo Y,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antibody-seropositive paediatric optic neuritis in china [J]. Br J Ophthalmol, 2019, 103: 831-836. (IF=3.615)
 
2. Song H, Zhou H, Mo Y,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antibody-seropositive optic neuritis in varying age groups: a cohort study in China[J]. J Neurol Sci, 2019, 400: 83-89. (IF= 2.651)
 
3. Liu H, Zhou H, Wang J, et al. The prevalence and prognostic value of 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antibody in adult optic neuritis.[J] .J. Neurol. Sci., 2019, 396: 225-231. (IF= 2.651)
 
4. Liu H, Zhou H, Wang J, et al. Antibodies to 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in chronic relapsing inflammatory optic neuropathy.[J] .Br J Ophthalmol, 2018, undefined (IF=3.615).
 
获奖情况
 
1. Honglu Song, Shihui Wei.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 Neuritis in Children with MOG Antibody Positive. “Best Scientific Paper Award”. The 33RD APAO Congress, Hong Kong, Feb 8-11, 2018.
 
2. Honglu Song, Shihui Wei.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Antibody-Seropositive Optic Neuritis at Different Ages: A Cohort Study in China. “Best Scientific Paper Award”. The 34RD APAO Congress, Bangkok Thailand, Mar 6-9, 2019.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搜索
CCOS2019 
【本文章已有0 人评论,点击查看。】

用户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推荐视频 more<<  

作者资源

相关标签
张丰菊教授,40岁以上屈光不正  Retina China 2022丨黄天荫教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梁小玲教授,玻璃体混浊  APAO,陈有信教授,视网膜病变诊治  双周谈  2022Euretina  ESCRS 2022  ESCRS 2022  ESCRS 2022  ESCRS 2022  白内障  双周谈  医患  紫外线  叶黄素  膳食补充剂  眼中风  视网膜梗塞 

友情链接

国际循环网

国际糖尿病网

国际肝病网

肿瘤瞭望网

每日医线

国际眼科学和视光学学术会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眼科时讯( www.iophthal.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国际眼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0792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60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0-0017
 2011-2023 www.iophth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