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题再思考,听孙兴怀教授带来新视角:再看我国青光眼防治现状及展望!

  • 2023-09-09 22:04:00
  • 271 Views

编者按: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流丹岁月悠悠。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CCOS 2023)于湖南长沙隆重开。在此次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眼科专家齐聚一堂,探讨眼科学术热点、难点话题,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谋划眼科领域的未来与发展。作为眼科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青光眼防治一直都备受关注。《国际眼科时讯》特邀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孙兴怀教授,为大家带来我国青光眼防治的现状及展望。




观现状:青光眼患者视功能损害严重,防治形势严峻

我国青光眼的防治面临着重大挑战。其中关键的问题是公众对青光眼认知度较低,同时整个三级诊疗网络尚未完全建立。我国许多百姓的卫生习惯是等到眼睛出现明显问题才到医院就诊,而这时如果诊断为青光眼,造成的视觉损害已不可逆转。孙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局部地区的统计和调研,发现首诊时青光眼患者通常出现两个特征:

一、视功能损害严重。中晚期青光眼患者占三分之二的比例,其中又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低视力和盲的标准。

二、眼压显著升高。首次就诊眼压及平均眼压超过30mmHg的患者高达67%。

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青光眼患者严重程度不容小觑。如何尽早发现青光眼并将其控制在早期阶段,以避免更多的视功能损伤,是我国青光眼防治面临的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为更好应对我国青光眼防治面临的挑战,孙教授及其团队希望深入了解我国青光眼的实际情况。从去年十月份起,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六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调研,涵盖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不同医疗水平和社会环境,就诊患者涉及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调研发现,大城市三级甲等医院的青光眼防治工作进行得相对较好;但在二级城市和二级以下医院,青光眼防治状况不容乐观,患者认识不足。特别是相对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及其他基层地区民众的青光眼知识普及率低,有些地方青光眼的知晓率甚至低于30%。了解并改善我国的青光眼防治现状十分重要,未来需要更加努力地加强青光眼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建立并完善三级诊疗网络,同时也要关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以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


谋发展:青光眼整体防治模板初见成效

孙教授及其团队通过调查和摸底,明确了今后工作的重点和努力方向,并设计出一套包括三级诊疗网络在内的青光眼整体防治模板,于上海二个区4个社区进行了青光眼诊疗随访的管理和患者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由于社区缺乏眼科医师,更缺乏青光眼专业医师,全科医师是社区主要的医疗力量,而全科医师往往难以准确识别和管理青光眼患者。为解决这一问题,孙教授团队采取了有效的干预措施,指导社区医师如何诊断和管理青光眼患者,如提醒患者及时就诊、定期检测眼压和复查。结果显示,与未干预的青光眼患者相比,干预后青光眼患者病情明显改善。这一模板对于眼底疾病以及其他不可逆致盲眼病等慢病的管理及防治工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值得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应用。孙教授呼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此类工作的落实与实施,以便为更多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诊疗和管理。


挑重点:青光眼防重于治,及早诊断与筛查是关键

青光眼的工作重点从治到防的改变,是一个重大跨越。因为青光眼涉及到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一旦发生损害,在目前的医学技术条件下,尚不能够使其完全恢复视功能。而对白内障等可逆性眼病的有效防治,也使得防治不可逆致盲性眼疾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因此,在视功能受到严重损害之前,甚至在患者还未意识视觉功能障碍之前,进行及早筛查、诊断青光眼,采取及时干预措施,对于维护视觉健康、降低我国低视力和盲的比例、实现全民眼健康的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临床医师除了要熟练掌握和推广青光眼的诊断筛查技术,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基层需要的适宜技术。通过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共同合作,不断加强患者的疾病管理和自我意识。此外,青光眼的筛查工作不能只依靠眼科医师,社区医师也可利用可靠的技术或指标及时发现青光眼患者,并将其转诊到眼科进行干预和治疗,建立这样的筛查网络十分必要。在我国现有的体制下,应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实现每个人都享有眼健康的目标。


瞻未来:新的管理方法以及治疗理念

提及青光眼新的管理方法以及治疗理念,孙教授从以下五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全球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眼健康。尽管开角型青光眼在西方发达国家常见,且这类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但早期青光眼发现率较高,主要依靠公众的科普教育和自我认知来实现早期发现青光眼。

二、对眼健康危险因素的重点筛查十分必要。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已形成了针对高危人群的有效识别策略,这对于我国眼健康工作的开展具有借鉴意义,如针对有青光眼家族史、近视度数增长较快以及远视眼的人群进行重点关注。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四十岁及以上的人群容易发生闭角型青光眼,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

三、随着眼科筛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眼球生物指标测量等方法来更准确地识别出存在潜在问题的人群。

四、借助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弥补基层社区缺乏眼科医师这一不足,进行常规的眼病筛查,从而提高青光眼的诊治效率。

五、将国际上先进的技术转化为我国有用的防治手段至关重要。孙教授指出,不仅发挥自己的原创能力,更应积极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将其消化、吸收、转化为适合我国并能真正落地的技术,更好地为患者的眼健康保驾护航,充分实现我国十四五眼健康规划的宏伟蓝图。


CCOS 2023参会感受:新思考、新挑战、新面貌

本次大会是新冠疫情三年以来,CCOS首次线下聚会。三年前,在厦门召开的CCOS线下会议受到了严格的疫情防控限制,参会人数不得超过三千人。如今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大家渴望能够齐聚一堂,相互交流。这场疫情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和挑战:疫情管控期间,人们居家时间增加,用眼时间随之增加,导致眼疲劳和干眼增多,尤其是青少年近视率不断上升。此外,新冠病毒对眼部的影响也备受关注。例如,去年年底疫情放开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较为严重。这些问题的出现,提供了新的学术交流课题。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参展厂商数量不断增加,达到了历年会议的最高水平,且厂商比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积极提倡自主创新,此次参展的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企、民企数量众多,比例大幅提升。据孙教授了解,在之前COOC会议上,参展的国内企业约占60~70%,而过去主要由国外企业主导。厂商比例的变化,表明了中国医工结合和产学研结合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正在逐步迈向取得成果的重要阶段。在国际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能够自主研发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的诊疗设备,降低了国内购买成本,缩短了诊疗设备进入临床的时间。这对于整体眼科诊疗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也激发了眼科以及眼科相关医务人员的科研热情,不仅以论文发表为目的,更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解决临床急需的“卡脖子”技术问题为目标。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