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光眼作为眼科领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治疗一直是眼科医师关注的焦点。随着眼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青光眼的治疗方法也日益多样化和精细化。当地时间4月25日,一年一度的美国白内障与屈光手术学会(ASCRS)在美国洛杉矶盛大开幕,汇聚了全球眼科精英的智慧与洞见。本次会议中,青光眼治疗领域的研究者带来了多项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人们对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理解,还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核心内容提要
1.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除房角关闭风险外,尚需警惕开角型青光眼(OAG)潜在关联。
2.小梁切除术与青光眼引流装置(GDD)在控制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眼压方面疗效相当,但安全性存在差异:GDD术后黄斑囊样水肿发生率及二次手术干预率更高,而小梁切除术则与白内障加速进展风险增加相关。
评估ICL矫正近视是否为OAG的风险因素
近视矫正手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其中ICL植入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视觉效果而备受青睐。然而,随着手术量的增加,关于ICL植入后并发症的报道也逐渐增多。鉴于此,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分析,旨在评估植入ICL矫正近视后1年内,其作为OAG潜在风险因素的关联性。研究人员检索了TriNetX数据库中2004年至2024年间诊断为近视的患者数据,纳入患者均无OAG或远视病史。研究采用了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对年龄、性别、种族、民族、青光眼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变量进行了均衡处理。研究终点为术后1年内OAG的发病率,计算队列间比值比(OR)。
结果显示,共纳入2272例患者,其中50%接受了ICL植入,50%未接受。ICL植入组在术后1年内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植入组(OR=5.917,95%CI 3.268~10.753),ICL植入组中有73例患者(占该组的6.4%)被诊断为POAG,而未植入组仅有13例(占该组的1.2%)。
结论:房角关闭是ICL植入的并发症之一。然而,该研究数据表明,与传统屈光手术相比,ICL植入还需额外关注OAG风险。未来需进一步评估ICL植入对OAG发展的长期影响。
讲题:Implantation of Intraocular Collamer Lens for Correction of Myopia As a Risk Factor for Open Angle Glaucoma
作者:Pranav Vasu,Isabella V. Wagner,Paul C Lentz, Ryan May,Yazan Abubaker, Abhimanyu S Ahuja,Kiara Ampuero-Cerdan, Ibrahim Qozat, Darby D. Miller, Syril K. Dorairaj
小梁切除术与GDD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
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是一种治疗难度较大的青光眼类型,其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多变。对于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的治疗,临床上常采用小梁切除术或GDD等方法。然而,这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究竟如何,一直是眼科医师关注的焦点。为评估小梁切除术与GDD治疗葡萄膜炎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研究检索了七个电子数据库(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EMBASE、CENTRAL和Google Scholar)中比较小梁切除术与各类GDD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的研究。主要结局指标为眼压降低情况,次要结局包括术后并发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并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质量评估工具评价偏倚风险。
结果显示,最终纳入了8项符合标准的研究,共涉及474眼。其中,197眼接受了小梁切除术治疗,277眼接受了GDD治疗。受试者平均年龄48.5岁,男性占比约45%。Meta分析结果显示,小梁切除术与GDD在降低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眼压方面无显著差异(P=0.48)。GDD与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关,包括黄斑囊样水肿(15% vs. 4%,P<0.001)、二次手术比例(11% vs. 6%,P=0.04)及葡萄膜炎发作(5% vs. 0%,P=0.001)。而小梁切除术与更高的白内障进展风险相关(7% vs. 1%,P<0.001)。
结论:小梁切除术与GDD在降低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眼压方面疗效相当。然而,安全性存在显著差异:GDD出现黄斑囊样水肿以及二次手术风险更高,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进展风险更高。
讲题: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rabeculectomy Versus Tube Shunt Implantation for Uveitic Glaucom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作者:Abdelrahman M. Elhusseiny, Hashem Abu Serhan, Saleh A. Ba-shammakh, Amr K. Hassan, Abdelrahman M Anter, M.Basil Marchi, Carina T. Sanvicente, Ahmed Sallam
总结:除了上述两项研究外,ASCRS会议上还展示了多项关于青光眼治疗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人们对青光眼发病机制的认识,也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条评论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