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眼底动态,共话眼科发展——2021中国眼底病论坛暨国际视网膜研讨会活力起航

  • 2021-05-27 15:54:00
  • 1213 Views

编者按:小满温和夏意正浓,广大国内外眼科专家、同仁齐赴七闽山水多灵秀的榕城福州,参加2021中国眼底病论坛暨国际视网膜研讨会(Retina China 2021)。本次大会力克疫情影响,通过组委会慎重考虑和反复研讨,最终得以于5月27日在福州活力起航。大会内容精彩纷呈,邀请了国内外权威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分享总结眼底病及其他眼科和视觉科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同时邀请中青年学者发言,交流临床与基础研究实践的新成果。大会将作为一个高端权威的学术交流、沟通平台,邀请大家共同探讨一年来眼底领域的新进展与新突破,关注眼底领域的前沿与未来,助力自身的创新与科学发展。

图片 
共克时艰,力保学术交流顺利开展
图片 
会议伴随着大会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黎晓新教授的开幕式致辞拉开帷幕。黎晓新教授代表眼底病学组欢迎并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她表示渡过了2020的疫情肆虐之年又经历着2021的疫情艰辛之年,每一位同仁都渴望恢复正常的学术交流活动,组委会几经研讨和慎重选择,今天大会能够在福州顺利召开实属不易。尽管困难重重,本届组委会在大会主席、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许迅教授的领导下为会议作了精心的安排。大会集结了众多国际知名专家,邀请他们作专业分享,如美国伊利诺斯州视网膜协会Kourous Rezaei教授将介绍有关各类眼底病基因治疗的新进展;作为老朋友的巴斯康姆帕默眼科中心Philip Rosenfeld教授将介绍中期非渗出性AMD的图像和治疗;皇家维多利亚医院Usha Chakravarthy教授将分享为什么视网膜液体在nAMD中如此重要;鹿儿岛大学附属医院Taiji Sakamoto教授则将阐述扣带手术和玻璃体手术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治疗中的比较等。黎晓新教授表示此次大会内容专业、讨论领域广泛,一定是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与眼科结缘,有福之地共促眼科发展
图片 
随后福建省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益华教授发表大会致辞,朱益华教授首先对各位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对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他表示福建与我国眼科发展有着不解之缘,十年来有三次全国眼科大会及三次全国眼底病大会都曾在福建举行,这都反映了大会组委会对福建眼科事业发展的充分认可以及支持,在全国眼科专家和同仁的指导下福建眼科事业取得快速发展,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各项政策支持,福建的医疗条件和水平得到全面提高。福州作为一座历史名城,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朱益华教授向与会嘉宾发出邀请,期待他们能够体验福州的秀丽景色,相信在这个有福之地各位嘉宾一定不虚此行。
 
关爱眼底,设立“5.28中国爱眼底日”
图片 
近年来由老龄、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高度近视引起的眼底疾病正在逐步成为我国民众的首要致盲原因。大会主席、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许迅教授指出目前我国国民对老年性黄斑病变(公众知晓率9.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公众知晓率37.6%)等眼底病认知还不够充分,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从而造成视力受损甚至致盲,眼底病发病率高、公众认知差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众多眼科专家联合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倡议设立专属眼底疾病日,将每年5月28日设立为“5.28中国爱眼底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长期关注眼底病发展,专门开设眼科频道,邀请国内知名眼科专家合作,集健康新闻、疾病咨询、健康科普、临床学术四位一体,以创新互联网医疗传播模式向民众送达专业、安全的健康知识,守护国民眼部健康。
 
大咖齐聚,共襄眼底学术盛会
 
开幕式期间,另有大会特邀的国内外实力专家,带来精彩的主题分享。
 
Philip Rosenfeld :SS-OCTA imaging of Treatment Na?ve Non-Exudative Macular Neovascularization in AMD
图片 
老年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患病后常常发生渗出等眼底病变。然而,目前尚无有效准确的渗出预测方法,辅助提前干预。最新研究表明,SS-OCTA能在渗出发生很早之前就检测到未经治疗的非渗出性黄斑新生血管(MNV)。可通过双层征,浅层的不规则视网膜色素上皮隆起(SIER)等特征进行预测。根据随访结果,研究人员发现患有MNV的干性老年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在2年内发生渗出的风险增加了14倍。然而,目前的结果表明,MVN的大小、体系、形态以及脉络膜的参数变化均不能预测渗出的发生时间。
 
黎晓新教授:局部放射敷贴治疗眼内肿瘤
图片 
放射敷贴采用钌发出高能β射线,可治疗的眼内肿瘤包括儿童第二眼复发视网膜母细胞瘤,有症状的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黑色素瘤等。传统的远距离外放射可导致骨骼吸收并引起畸形,最新研发的钌放射技术可以长期贴于患者眼表用于近距离放射治疗,适用于直径<15mm,高度<10mm的肿瘤,一般用于其他治疗后未能控制或者复发者。临床试验表明,放射敷贴治疗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Peter K. Kaiser:Update on Emerging Treatments for 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图片 
在真实世界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wAMD患者抗VEGF治疗的注射次数往往少于其应规范注射的次数,长期以往,患者的视力将遭受无可挽回的损害。因此开发注射次数少、维持时间更久、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成为当下wAMD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Kaiser教授从新型抗VEGF药物、缓释制剂、基因治疗等多个方面,介绍了目前尚在进行中的一些创新药物如KSI 301、RGX-314、ADVM-022的研究进展。此外,Peter教授还介绍了PANDA研究相关的一些进展情况。PANDA研究是一项世界级的临床试验,两项研究涵盖了334家中心的参与,入组了2314例患者,目前的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但整体研究受全球COVID-19疫情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数据存在显著偏离,与既往临床研究结果差异很大,不能够得出科学有效的结论。Peter教授表示,后续将继续对入组患者的影像学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更多的数据和信息,让大家了解康柏西普的真实疗效和安全性。
 
原慧萍教授:衰老与视神经损伤
 图片
衰老的生物学过程伴随着细胞的凋亡。包括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等年龄相关性眼病被证实与细胞的老化、死亡相关。然而,衰老对视神经的影响仍缺乏相关研究。进一步研究发现,衰老可通过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异常蛋白质聚集、组织结构改变、炎症介质水平升高、眼部血流灌注减少、视网膜神经营养因子表达降低等,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可通过去除衰老细胞,表观遗传信息的重编程等技术让组织细胞年轻化,使神经再生成为可能。
 
《中国PCV指南》发布,引领中国PCV诊治规范化前行
图片 
会议期间,由陈有信教授携众多眼底病专家合力编写的《中国PCV指南》正式发布,引起与会者高度关注。该指南严格按照中国医学会眼科学会的政策、美国国立医学研究院提出的循证临床指南原则,基于WHO标准,确定了7个关键临床问题,对于不同情况的PCV患者,如是否伴有活跃息肉、是否未经治疗、正在接受抗VEGF治疗的PCV患者、是否伴有视网膜出血等,给予了不同的治疗方案意见,为中国眼科医师治疗PCV提供了权威的指导。
 
会议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到场嘉宾观众沉浸其中,或分享心得、或汲取知识、或思维碰撞。后续两天会议,精彩内容将继续——国内外众多眼科一流专家云集,就眼底病及其他眼科和视觉科学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及新的经验做专题报告,必是一番学术争鸣,不容错过。眼科学正在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快步发展,期待广大眼科同道一起共书中国眼科新篇章。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