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正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与之相关的健康问题逐步显现,而眼睛则是最先感知的器官,因此老视成为中年群体的一大困扰。中国40岁以上92%的中老年人出现中近距离视物困难,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正值"黄金期"的中年群体被老花严重羁绊,加之”延迟退休"新政的落地,未来更将影响各阶段的价值创造,对社会发展造成深远影响,因此呼吁公众重视老视问题,强化眼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此次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主办、蔡司协办的"行走的蔡司镜头"——"视力不受限,人生不设限"老视健康教育中国行便成是一大契机。
首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社总编辑孟宪励先生进行致辞,他表示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长期聚焦国民健康相关的公众议题,帮助国民做好身体基建,将眼健康科普工作落到实处既是责任也是义务。随着我国社会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受老视问题困扰的人群数量日益上升,关注他们的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便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此次活动举办的意义所在。随后蔡司大中华区总裁Maximilian Foerst先生发表致辞,他表示蔡司作为中国眼科学界成员,也是全球领先的提供老视解决方案的公司,蔡司不断突破科学技术旨在能够更专业、全面地守护眼部健康,此次非常荣幸能够与中国眼科专家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老视健康问题发展。

重视老视群策群力,多方专家发表见解
就如何面对老龄化时代到来并进行合理规划,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起草思路研究咨询专家、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佳先生带来主题为《老龄社会到来之思,第三人生怎么过?》的分享,他首先指出老龄化是现代化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老龄化不是问题,不适应才是,应对和解决这种不适应是当下乃至未来几十年要面对的一项挑战。其次是“第三人生”的概念,所谓“第三人生”指人从退休到失能的健康老龄期阶段,由于观念、财力的进步,新时代下的“新老人”更加重视自身健康,“第三人生”实际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规划、自我进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工作、生活等方面进行重新定义和设计。

近年来由于很多工作都必须面对电脑,众多40岁左右的中老年群体患上了老花眼,他们被称为“视觉初老族”。针对“视觉初老”现象益普索研究院研究总监施涛女士进行了报告解读,报告以中老年群体对老视问题的重视程度、治疗态度以及治疗需求为切入点,根据益普索对1200位40岁以上不同学历、眼镜佩戴情况的中老年人调研发现,这一群体在日常活动中对近、中距离视物要求较高,用眼过度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隐患,针对这一群体要强化其对老视的正确认知,满足其治疗需求。

国内知名作家、主持人、编剧秋微女士带来主题为《视力不受限,人生不设限》的分享,她认为个体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对眼部健康的重视成正比,同时从个人经历出发,最怕出现视力问题,讲述了老视问题对自身工作、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分享了自己对眼部健康的认识,也表示十分期待在此次活动中能够学习更多专业有益的眼部健康知识。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心主任姚克教授带来主题为《应对老视危机挑战 多方共促健康中国》的分享。姚克教授表示老视问题对中老年群体的困扰日益加深,受其影响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面对如此庞大的老花群体,如何将眼健康工作做精、做实、做强是摆在每一位眼科工作者眼前的重要任务,推动眼科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努力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眼健康需求是每一位眼科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呼吁眼科专家、专业媒体以及专业企业共同携手,从科普教育、诊疗治疗方面出发,共同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守护患者眼部健康。

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教授就通过何种方式进行老视诊疗以及如何科学诊疗带来主题为《加强专科能力建设 打造老视诊疗新样板》的解读。魏文斌教授首先分享了自己的老视经历,他解释“老视” 也就是俗称的“老花眼”,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也会减弱,从而引起眼睛的调节功能逐渐下降,如白头发一样自然发生,所以患者应积极正视老视问题,而眼科医生也应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态度,因此老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同时魏文斌教授表示对于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也不可或缺,如此才能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推动老视解决方案的发展。

科普在路上,多措并举守护眼部健康
此次活动汇聚业内大咖、顶级专家以及知名公众人物,共同担当起一份科普公益宣传活动的责任,通过传递科学严谨的健康信息唤醒公众认知,同时积极探讨未来老龄社会的各项发展。活动首发站为北京,未来将在上海、广州、杭州、山东等重要城市持续开展,此次活动受到了各方的关注与支持全国多地举行,旨在唤醒中老年乃至年轻群体对眼部健康的保护意识,向大众普及专业的眼健康知识,并提供全面综合的解决治疗方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主任卢奕教授、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医院副院长陈伟蓉教授、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教授、蔡司大中华区总裁Maximilian Foerst先生、蔡司人工晶体及超乳设备全国业务经理周健女士以及知名作家、主持人、编剧秋微女士共同登台并启动“视力不受限,人生不设限”老视健康教育中国行公益活动,同时“老视健康专家团”也正式成立。

为更具针对性地解决老视患者就医时产生的各种疑惑,提升患者就诊服务体验,北京同仁医院开设国内首个三甲医院老视诊疗中心——“北京同仁老视矫正手术中心” 以及”老视专科门诊”,以往的眼科屈光门诊主要是针对青少年近视等问题,此次成立的老视矫正手术中心将老视问题纳入“大屈光”范畴,将为老视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魏文斌教授介绍老视手术矫正中心落成后,将集中接待老视群体,为他们进行更全面的眼部健康评估和个性化的矫正方案。希望把老视矫正手术中心建成国内有示范效应的培训基地,为专科医生培训的同时,也成为一个为老视群体服务的平台。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教授、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宋旭东主任、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屈光手术中心翟长斌主任、北京同仁医院视光中心常务副主任宋红欣以及蔡司大中华区总裁Maximilian Foerst先生、蔡司人工晶体及超乳设备全国业务经理周健女士共同为“北京同仁老视矫正手术中心 老视专科门诊”揭牌。

多方视角共聚热点,老龄化趋势下的视觉健康
作为此次活动中的特别板块,与会的各领域专家以“老龄化+延迟退休:视觉健康如何跟上社会脚步?”为议题展开精彩讨论。

特邀嘉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第二研究室冯文猛主任就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专业解读,他表示得益于生活水平提升以及医疗水平进步,老年人的寿命也有所延长,近年来老龄化问题得到社会普遍重视,但随之而来的相关健康管理问题也亟待解决,如何为老年群体提供一个有质量、全方位的健康保障体系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李佳主任就“第三人生”展开详细介绍,在从年轻社会向老龄社会的转型中,人本身的生命形态发生巨大变化,首先是人的生命长度显著增加,其次是人的生命结构产生变化,第三是则是“人机融合”,即人与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影响着人的生命形态。就“人机融合”而言,人与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融合越来越密切,各种智能设备越多地运用于老龄服务,老龄服务的主体和客体都日益“人机融合”化。面对日益加速的“人际融合”趋势,如何适应面对,如何服务,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准备。
秋微女士提出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科学专业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医患关系的相互理解,能够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
卢奕教授认为除专业医生建议以及诊疗之外,患者自身对病症需要抱有一个重视的态度,在提高自身认识的同时科学严谨地进行问诊治疗。
陈伟蓉教授表示首先要根据患者需求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其次在治疗时需要结合实际选择合适方案,最后要与患者及时沟通以提升就诊体验。
魏文斌教授指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首位的,其次对患者要进行个性化诊疗方案订制,最后则是专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对医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水平,最终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科学诊疗助力中老年持续“乘风破浪”
中年人处在个人创造力的“黄金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年群体规模逐渐上升,一旦该群体出现老花,则会直接影响个人发展的信心和能力,从而对社会生产力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此次活动主题为“视力不受限 人生不设限”,呼吁公众重视老花问题,改变“老花不能治,只能佩戴老花镜”传统认知,提倡中老年群体选择更科学的诊治手段。视觉质量的改善,让中老年群体更自信地面对生活,追求自我价值实现。
2 comments
条评论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