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38届APAO年会为全球眼科同道献上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亮点频频、氛围浓浓。在本次会议中特别设置了Late- breaking updates 单元,并特邀上一任APAO主席Charles McGhee教授 (因特殊原因行程取消,由英国Moorfields眼科医院、BJO杂志主编Frank Larkin 教授代替)、北京同仁医院张新媛教授、美国 Michael Singer 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的 Jason Yam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在会议开场中, Frank Larkin 教授特别强调了会议的重要性:本单元是大会特别设置以展示最新以及对临床诊疗具有推动意义的临床研究,是本次APAO会议中的亮点之一。
会议主席以及讲者Frank Larkin教授、张新媛教授、Gemmy Cheung Chui Ming教授、Michael Singer教授以及Jason Yam教授
张新媛教授分享了团队在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影像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肥厚型脉络膜疾病(PCD)是由Warrow等人在2013年首次发现并命名的一组脉络膜血管性疾病,2017年由张新媛教授以及Timothy Lai教授在中国首次报道,并将其中文命名为“肥厚型脉络膜谱系疾病”。PCD的共同特点为脉络膜内层萎缩变薄以及病理性脉络膜血管扩张,并伴随广泛的脉络膜血管高渗漏。PCD的临床表型及发病机制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仍面临挑战。
张教授介绍了团队近几年来在PCD领域的一系列研究:
○首先在PCD的队列中通过横断面研究发现平均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与年龄、男性及女性均呈负相关,与屈光度呈弱正相关。在矫正屈光度、前房深度、性别后确定了不同年龄层厚脉络膜的诊断标准。
○随后团队在研究队列中,通过影像学分析对脉络膜毛细血管层、Haller’s 层以及Sattler’s层的血流进一步分析,发现了血流密度在脉络膜大血管层、中血管层以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分布的不同,特别是脉络膜中血管层分布的差异性:CSCR患者Sattler’s层厚度与血流密度与正常人相较无明显差异,但是nAMD与PCV明显降低。
○在患者基线特征的研究中团队发现,只有CSCR的年龄与其它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在与年龄相关的血管失代偿的各种因素中,脉络膜侧枝循环(CC)建立的数量、密度等随年龄的增长代偿能力明显下降。团队在对CC的半定量研究中,发现CSC患者脉络膜中血管层的弥漫性CC占有的比重最大(74%)与其它三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而CC与脉络膜厚度密切相关,因而可以得出,因年龄的差异性,CC的建立在PCD表型中所起的作用明显不同。最后张教授对未来的研究重点也做了阐述,将在临床表型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工作。
随后,Michael Singer教授介绍了“玻璃体内注射Faricimab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有效性、持久性和安全:TRUCKEE研究”、 Gemmy Cheung Chui Ming教授介绍了“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8mg治疗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 III期PULSAR临床试验的亚组分析、Varun Chaudhary教授分享了“抗VEGF治疗是否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网膜无灌注区?”、Jason Yam教授分享了“0.05%阿托品用于控制近视的最新研究结果”、Sayan Basu教授分享了“海藻酸盐的临床研究结果-保存人角膜缘间充质干细胞-用于治疗角膜瘢痕”、Frank Larkin教授分享了“儿童圆锥角膜角膜交联术-来自Keralink的随机试验”。
现场花絮集锦
此学术单元之所以成为大会的一大亮点,是因为最新的临床研究在单元呈现,精彩的专题讲座博得现场的阵阵掌声,引起与会观众的强烈共鸣。会议提问环节更是高潮迭起,体现了本次单元内容的“新”与“热”,成为第38届APAO会议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 comments
条评论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