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内注射药物后对视神经解剖结构造成的即时影响

  • 2025-08-12 17:31:00
  • 31 Views

编者按:2025年7月30~8月2日,第43届美国视网膜专家学会(ASRS)年会在美国长滩圆满举行。作为全球视网膜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ASRS年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顶尖专家和学者,汇聚了来自美国50个州及63个国家的3000多名学会会员,共同分享交流视网膜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实践和前沿技术,以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促进视网膜领域的繁荣发展。玻璃体内注射是全世界范围内实施最频繁的眼科手术操作之一,阿肯色大学医学科学分校Sami Uwaydat教授分享了一则玻璃体内注射药物后视神经的急性解剖变化,为玻璃体注射治疗的安全应用再添一层循证。

玻璃体注射是目前眼科治疗中常见的一种操作,尤其在视网膜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然而,玻璃体注射后眼压的急性升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可能对视神经造成即时影响。玻璃体内注射后,眼压通常会在注射后短时间内显著升高,尤其是在注射后几分钟内达到峰值。研究表明,注射后1分钟内平均眼压>40mmHg(范围17-81mmHg),平均眼压升高23.41mmHg。眼压升幅与既往青光眼病史、眼轴长度较短、年轻患者群体、眼球壁硬度较高等危险因素相关。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诸多需玻璃体注射的眼底疾病都需要长期治疗,据统计,即使采用延长治疗方案,患者8年间平均注射次数也近63.7次。与此同时,为追求更好的治疗效果,注射药物的容量也呈上升趋势(从0.05ml增至0.1ml)。因此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关注玻璃体注射后对视神经解剖结构的影响更显得十分必要。然而目前该方面的研究有限,本研究旨在评估玻璃体内注射0.05ml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对视盘凹深度的即时影响。


研究前瞻性纳入了2023年10月至2024年7月期间因各类视网膜疾病接受玻璃体注射的患者,如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所有患者在注射前后立即接受视神经乳头(ONH)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水平光栅扫描。收集数据包括基线人口统计学特征(种族、性别、晶状体状态、青光眼状态)、注射适应证、药物种类、眼轴长度及注射前/注射后5分钟内眼压。通过OCT分析注射前后视盘凹深度数据,使用Microsoft Excel收集并导入SPSS进行统计分析。


50例患者的研究数据显示:

(1)注射后视盘凹深度平均增加34.7μm(范围1-119,标准差26.3)。视盘凹深度较注射前平均增加24.0%(范围0.2%-197.0%,标准差33.0%)。

(2)杯盘比(C/D)与视盘凹深度改变呈正相关趋势(杯盘比越大,深度增加越明显),但无统计学意义(P=0.47)。

(3)视盘凹深度变化与眼轴长度(P=0.33)、眼压(P=0.75)、种族、性别、晶状体状态或青光眼状况均无显著相关性。


研究启示

玻璃体注射后眼压的急性升高导致视盘凹深度显著增加。杯盘比较大的眼在注射后表现出更明显的视盘凹深度变化。这提示需关注重复玻璃体注射对视神经解剖结构和功能的长期影响。未来通过开发更有效的降眼压药物、优化注射技术以减少眼压波动,以及开发更精确的预测模型以识别高风险患者等举措,进一步优化玻璃体注射治疗对视神经带来的影响。


来源:ASRS 2025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