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众多近视的干预手段中,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因其显著的延缓近视进展效果备受关注。传统方案多采用0.01%阿托品每日1次给药,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部分学者提出每日2次的用药方案可能具有更优的疗效。4月3日~6日,第40届亚太眼科学会(APAO 2025)年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圆满召开,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杨晓教授作为中国近视防控研究的杰出代表,通过0.01%阿托品滴眼液每日2次方案的科学依据与临床价值的探讨,向全球眼科同仁详细阐述了该方案在近视控制中的有效性和适用人群。并接受《国际眼科时讯》的专访,对该研究进行了深入解读,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研究概览
在近视管理中,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应用广泛、疗效明确,广受业内关注。0.01%阿托品滴眼液在延缓近视进展方面疗效好且副作用少,备受眼科医患信赖。然而当前我国低龄近视儿童呈现近视进展速度较快的问题,特别是低龄近视儿童,发展速度引人高度警惕。如何采取更强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以安全快速地遏止近视发展进程,引起眼科学者的深思。其中的一个思路,如0.01%阿托品滴眼液增加点眼频次是否能提高疗效,广受大家关注。怀揣这样的疑问,杨晓教授开展了一项前瞻性研究,试图从中找到答案。
该研究为期1年,前瞻性研究,招募 Atropine-2组(0.01%阿托品2次/日),纳入标准严格与既往RCT一致,即年龄为8到12岁,屈光度为-1D~-6D。既往RCT研究中的对照组及0.01%阿托品组(常规使用:每晚1次)作为历史对照。最终纳入研究分析的三组分别为:对照组(n=51)、 Atropine-1组(1次/日,n=70)、Atropine-2组(2次/日,n=42)。
研究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0.45±0.25mm)相比,Atropine-1组和Atropine-2组都能显著减少眼轴长度的增长(P<0.001)。Atropine-2组相比Atropine-1组疗效可以进一步提升(0.16±0.19mm vs.0.28±0.20mm,P=0.009)。
屈光度结果也是一致的,Atropine-2组相较Atropine-1组疗效可以进一步提升(-0.16±0.40D vs. -0.43±0.53D,P=0.025)。
校正后的眼轴和屈光度变化的结果仍然是稳健的,Atropine-2组仍然优于Atropine-1组。基于多变量模型,针对其他协变量进行调整后,年龄、基线屈光度被发现可能存在影响。
散点图显示,低龄组似乎比高龄组获益更多。随后的亚组分析证实,低龄组(8-10岁)使用0.01%阿托品2次/日获益更多。
Atropine-2组与Atropine-1组畏光和视近处模糊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未发现其他不良事件。
研究证实,0.01%阿托品2次/日较1次/日疗效可以进一步提升,并未显著增加副作用,未发现严重的不良事件。年龄对0.01%阿托品的近视管理十分重要,对于低龄儿童,可考虑提升至2次/日,早期提升近视控制的疗效。
深度对话杨晓教授
0.01%阿托品独特优势
0.01%阿托品是目前近视防控中广泛认可的安全有效浓度。其主要优势包括:
1.卓越的安全性:该浓度的副作用轻微,例如畏光和视近模糊的发生率较低,且多为暂时性反应。
2.灵活的使用方法:可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调整使用频率,例如从每晚1次增加到每日2次。这种灵活性使得该方案易于家长和儿童执行,操作简便。
3.确切的疗效:在延缓近视进展方面,0.01%阿托品已获得了充分的循证医学支持。
用药频率探索
阿托品在近视防控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其控制近视的效果已在大量既往研究中得到证实。团队开展了为期1年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每天1次0.01%阿托品和每天2次0.01%阿托品都能显著减少眼轴长度的增长。再者,无论延缓眼轴增长,还是屈光度改善,每天2次方案相较每天1次方案疗效均可以获得进一步提升。
用药安全性探索
研究结果显示,Atropine-2组的不良反应与Atropine-1组相比无显著增加,增加频次并未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家长和儿童反馈用药依从性良好,说明这一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用药方案建议
低龄儿童(6-10岁),由于近视进展较快,可优先考虑每日2次方案,以更早、更强地抑制眼轴增长;
高龄儿童(10岁以上),若近视进展较慢,可从每日1次方案开始,根据效果调整频次;
基线快速进展者,无论年龄,均可直接采用每日2次方案,或联合光学矫正手段(如离焦眼镜或OK镜)。
参考文献:1.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Routine press conference. April 29, 2019.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条评论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