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如何引导年轻医师逆行成长?

  • 2020-04-09 17:28:00
  • 1423 Views

北京友谊医院眼科主任

王艳玲
 
当下,正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特殊时期。全国已有380多支医疗队、42000多名医护人员奋战在湖北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们都是最美逆行者。那么留守本院的年轻医师们,应该如何度过这个特殊时期?在疫情与伤医事件的双重压力下,年轻医师的心理压力究竟是怎样的?怎样才能正确引导他们逆行成长呢?
 
首先,我们进行了小范围调查问卷
 
“小A:社会上一些负面新闻,让我感到很愤怒和失望…….
 
小B:一直在家里待着,感到很无聊,沉沦在网络里,网上充斥着关于疫情各种新闻,大家各说己见让我应接不暇,失去独立思考能力……
 
小C:出现的各种医患矛盾,彼此不理解,让我认为所耗费的时间和努力,最终有可能会在某一天付之东流……”
 
结果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年轻医师面对伤医与疫情的双重压力,内心充满了恐惧与迷茫。特殊时期,年轻医师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我们通过互联网等沟通方式了解他们的困惑后,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和年轻医师们共同分享,以期年轻医师在这段特殊时期里有所收获与成长。
 
我们该如何看待疫情与困难?
 
在疫情和困难面前我们该如何去做?
 
如何看待疫情与困难?
 
转变理念
 
首先,我和年轻医师们分享了“草鞋与雨伞”的故事,告诉他们在困难时期,我们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有一位老人,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小儿子卖草鞋。晴天时,她担心大儿子的雨伞卖不出去;雨天时,她又担心小儿子的草鞋生意。所以,老人每天都愁容满面,忧心仲仲。后来经一位高人指点道:“老人家,您不妨换个角度看,晴天时小儿子的草鞋买的真好,雨天时大儿子的雨伞就有销路。”从此以后,老人每天都笑容满面。
 
罗马思想家马可·奥勒留曾经说过:“我们看见的一切事物,只是一个角度,并不一定就是真相”。
 
我告诉年轻医师们:困难往往是机会伪装的,特地来历练你们的。也就是说当困难来临时,如果把它当做困难,心里就会被厌烦或抱怨填满,如果把它当做机会,心里就会充满动力与信念。所以,面对疫情,有的人会被疫情压垮,有的人却会更加坚强。
 
坚定信念
 
其次,我还和年轻医师们一起分享了“海底深渊”的故事。
 
截止目前,全世界只有三个人到达过海底一万米处的深渊。1960年1月23日,深海探险家皮卡德和沃尔什,乘坐“的里雅斯特号”深海潜水艇,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探访10916米的海底深渊的两人,这个记录一直维持了52年(左图)。
 
直到2012年,终于有第三名挑战者到达海底一万米深渊。这个人就是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卡梅隆从12岁起就酷爱潜水,曾下潜过30多次,就为了能一个人静静地待在泰坦尼克号沉船旁边(右图)。
 
我告诉年轻医生们:坚定自己的信念,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正是那些有信念、有热情,并愿意付诸实践的人,才能不断进步。
 
勇于担当
 
我和年轻医师们分享了一张图片。
 
据不完全统计,在支援湖北的医务人员中,90后、00后共计12000人,占整个队伍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些照片既令人心疼又让人欣慰。心疼的是00后最大的也才不过20岁,欣慰的是90后和00后已经独立担当、可以为国家分忧解难。另一项统计显示,全国有1449名眼科医务工作者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
 
这些令人尊敬的医护人员都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年轻医师们:在困难面前,我们要学会勇于担当。
 
如何引导年轻医师行动?
 
自我管理
 
我们成立了“抗击疫情医师群”的微信群,引导年轻医师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每天发生的事情与收获。在与年轻医师不断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每名医师身上各自的闪光点,然后挖掘他们身上的长处与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其合理规划时间安排,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然后我们分享了一个有关合理规划的小故事。
 
日本运动员山田本一曾在1984年和1987年两届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夺冠,世人无不惊叹于他的成绩。后来在他的自传中,人们才得知其经验所在:每次比赛前,山田都认真研究比赛路线,并在路线中找出数十个醒目的标志:比如第一个标志是一家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公寓……把一件大事,分解成阶段性的小事,一场长达40多公里的路程也被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而快速跑完。但是,如果起初就把目标定在终点线上,跑完半程就已疲惫不堪了。
 
之后我们开始给年轻医师制定结合个人特色的小目标:写标书、写论文、制作科普、写家书、学习meta分析……当布置完了小目标后,也要及时验收。
 
求真务实
 
制定好小目标后,我跟年轻医师们分享了两个故事。
“世界第一CEO”韦尔奇的故事(左图)
 
在一次演讲中,有人问道:“为什么道理我们都懂,却无法做到通用电气的规模呢?”韦尔奇回复道:“因为你们是说到了,而我们是做到了。”
 
“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的故事(右图)
 
一百多年前,卡内基对年轻的管理学家费雷德里克·泰勒说:“年轻人,如果你能告诉我一些管理学方面有用的东西,我就给你一张一万美元的支票。”泰勒就说了一句话:“我会建议您列出10项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然后从第一项做起。”一周后,泰勒收到了卡内基寄来的一万美元支票。
 
我们发现部分年轻人存在“光说不做、光想不做”的现象。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的重要性,将我们已知的事情按照重要程度排个序,剩下的就是执行。
 
用心做事
 
疫情期间,年轻医师逐渐学会了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并努力从做事中发掘灵感,而且遇到问题时会向别人请教,一步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大家共同认为,成长进步的主要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要读万卷书——多思考;
 
第二,要行万里路——多做事;
 
第三,要反思升华——多总结。
 
所以当年轻医师们做了大量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后,还要经常一起进行阶段性的反思与总结。
 
最后,希望所有年轻医师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里,都能有所收获与成长!
 
致敬坚守“战疫”的每一个人!
 
专家简介
 
王艳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主任、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1996年公派赴日本关西医科大学眼科研修。兼任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医学会眼科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眼科副主任委员,中华眼科杂志与中华眼底病杂志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发表眼科学术论文90余篇,SCI收录30篇,实用新型专利3项。
 
临床侧重黄斑疾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为黄斑疾病患者选择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科研侧重眼与全身病的相关性研究,特别是颈动脉狭窄与视网膜血管相关性研究。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