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C 大会主席孙兴怀教授专访:洞察眼科行业趋势,解锁会议前沿亮点

  • 2025-04-11 21:40:00
  • 109 Views

编者按:2025年4月11日,“第二十五届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与“第二十五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COOC 2025)在上海盛大启幕。历经25年发展,COOC已成为中国眼科领域的年度高端盛会之一。会议汇集眼科各界菁英论道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学术交流如火如荼。会议期间,我们有幸采访到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孙兴怀教授,就会议亮点、行业趋势等娓娓道来,为青年医师成长指明方向,干货满满。



《国际眼科时讯》:您能否介绍一下大会亮点?这些内容如何与当前眼科领域面临的挑战、机遇紧密结合?

孙兴怀教授:本次会议在传承既往COOC会议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创新与突破。我们一如既往地秉持接地气、紧贴临床实际的理念,注重先进技术与适宜技术的融合,并始终将基层医疗服务需求置于重要位置。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眼科领域的发展趋势,今年会议特别增设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以及前沿的基因治疗等新兴板块。同时,为满足基层医师的实际需求,会议还特别开设了眼科基础手术专场。这一系列调整表明,COOC会议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始终不忘初心,立足国情,关注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希望通过这样的设置,让每位参会者都能学有所获,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国际眼科时讯》:本届会议特别设置了“人工智能眼科应用与发展”“医工交叉创新”等系列前沿板块,背后反映了怎样的行业发展趋势?

孙兴怀教授:就当前行业发展态势而言,其必然紧跟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生物医药与临床领域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医工交叉成为发展重点,而人工智能作为医工交叉领域的关键项目,在临床领域需求迫切,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能发挥重要补充作用。以眼病筛查为例,以往需大量眼科医师停下临床工作参与筛查。眼病筛查作为公共卫生问题,常面临力量不足、专业性欠缺的困境。医工交叉孕育出的人工智能相关设备,恰好能填补这一空白,满足实际需求。眼病筛查意义重大,可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治。对于视网膜、视神经、青光眼等神经性致盲眼病,鉴于目前临床尚无法逆转其病程,筛查的重要性尤为凸显。通过筛查,能最大程度降低患者受损程度,减轻家庭与社会负担,同时节省大量医疗资金。我们应充分利用高科技为智慧医疗赋能。中国在5G乃至未来6G网络普及方面具有优势,可结合我国三级医疗网络特色,充分挖掘其潜力。这需要借助大量学术会议进行推广,让更多人看到这一前景与优势,从而积极响应,推动相关工作迈向新台阶。


《国际眼科时讯》:此次会议为青年学者提供了舞台,您认为新一代眼科医师最需要补足的能力是什么?COOC会议在青年眼科医师的培养方面有何新愿景?

孙兴怀教授:COOC会议始终秉持着为年轻医师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的愿景。起初,会议从华东六省一市起步,为各省组委会赋予了推荐本省有潜力的年轻骨干医师的重任,并为各省分配了相应名额,让他们能在会议中担任主持或演讲,在锻炼中展现自我、积累知名度,这对年轻医师的成长大有裨益。比如,在今日上午的大会主旨发言环节,我们特意安排了一位青年骨干医师发言。这是出于传承与持续发展的考量,为年轻医师提供机会。大会主旨发言仅有五个名额,我们特意为年轻且有成就的医师预留一个,搭建起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此外,我们从投稿论文中遴选年轻医师的佳作进行优秀论文评选,鼓励他们发现、总结临床问题并开展研究。对有潜力的年轻医师,我们积极鼓励肯定,助力他们不断成长。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传承与梯队建设至关重要。当下,部分年轻医师过度聚焦新技术、前沿领域,却忽视了基础。有鉴于此,会议着重强调基础临床诊疗技能。基础乃创新之基石,基础扎实,年轻医师方能无畏创新、勇攀高峰。故而,今年会议特设基础学科诊疗能力专场,助力年轻医师夯实根基、锐意创新、积极进取。


《国际眼科时讯》:如果请您展望2035年的眼科诊疗场景,哪些技术可能成为主流?COOC平台又将如何推动这一变革进程?

孙兴怀教授:COOC始终紧跟国际前沿,同时立足国内实际,既不盲目跟从西方国家,又能结合我国特色与需求开展工作,确保与国际发展同频共振。目前,屈光类疾病的诊疗水平已相当高,多数临床问题得以解决,但视网膜受损、视神经受损等疾病的治疗,仍是临床医学的棘手难题,目前仅能控制病情。这些受损组织的功能重建能否实现,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我认为,基因治疗与干细胞治疗相结合,有望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尽管已有部分病例取得良好效果,但其安全性、推广性及成本等问题仍需临床进一步验证。预计未来十年内,该领域或将迎来突破。此外,医工交叉领域发展迅猛,特别是人工智能辅助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基层诊疗能力,这无疑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时,我国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医疗资源丰富,病患众多。充分利用、整理和分析大数据,对临床医疗决策和国家卫生政策制定和导向均具有重要意义。我坚信,未来十年,这几个方面定能取得显著突破与成效。


《国际眼科时讯》:对于青年眼科医师而言,无论是参加国内会议还是国际会议,他们应当如何具体学习,以实现更快的个人成长呢?

孙兴怀教授:年轻医师往往怀揣着强烈的求知欲,对新兴科技手段满怀憧憬,这无疑是积极向上的表现。但在拥抱新事物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尽管这些技术独具特色,其生命力如何、能否在临床中站稳脚跟,还需要时间检验。许多技术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而有些则能经受住考验,长久留存。因此,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归临床,通过大量病例的实践来验证、改进和完善这些技术。年轻医师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时刻铭记这一点。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国内外交流日益频繁,信息获取渠道层出不穷。然而,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这就要求年轻医师具备全面分析的能力,权衡利弊,不片面看待问题。年轻医师应善于思考,面对各种现象时,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明确其解决了什么问题,同时关注其尚未解决的问题。若能秉持这样的学习交流态度,成长速度必将加快,科研创新能力与激情也会被充分激发。许多年轻医师在科研上感到迷茫,认为已无新方向可寻。实际上,当我们带着思考去学习时,就会发现诸多课题仍亟待深入探究。如此,成长之路将加速前行,所获成就亦会更加显著。与此同时,若能将研究成果反哺于临床实践,必将推动临床诊疗能力的跃升,最终惠及广大眼病患者。


盛会已启,更多精彩续航,更多亮点解锁,

敬请关注《国际眼科时讯》后续报道!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