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我国非公立眼科医疗行业的人才培养,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由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眼科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0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眼科影像高峰论坛”于5月23日线上云端如约而至,为中国眼科学者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精彩盛会。
本次大会邀请到国内眼科各亚专业大咖,聚焦眼科影像技术和眼科信息管理方面的热点问题,旨在更好地普及与推广眼科医学影像新技术,推进眼科诊疗新技术的普及和临床应用,加强年轻眼科医师对各个亚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促进眼科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吸引了广大眼科同道的关注,纷纷参与互动。
Part1:眼科影像学在眼底疾病的应用和进展
大会第一部分聚焦眼科影像学在眼底疾病的应用和进展,由北京协和医院陈有信教授和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谷威教授主持,六位专家带来精彩的内容,详细探讨了影像学对眼底疾病诊治方面的巨大价值。
扫描广域的OCT的临床应用 陈有信 北京协和医院
近年来,OCT技术飞速发展。傅立叶域技术、宽带光源技术带来了超高速、超高分辨率 OCT成像,相应软件技术的发展为 OCT 成像提供了全面、准确的定量分析。OCT现在已成为临床上不可或缺的辅助检查手段之一。陈有信教授指出,未来OCT的发展方向将会是:分辨率更高、深度更深、血流成像更精准、扫描范围更广这四大方向,其中Super Depth OCT可以拓展6mm深度探索,而且成像前后节一体机OCT也即将面世,临床应用前景无限。
视盘水肿 彭晓燕 北京同仁医院
视盘水肿是一种描述性体征,指的是视盘隆起、边界不清,通常指由炎症、感染、浸润、压迫及中毒代谢等各种病因导致的视盘周围神经纤维肿胀、出血。视盘水肿的核心是神经节细胞轴突的水肿。彭教授指出,在临床上,医生需要灵活运用眼底照相、FFA、OCT以及视野等影像学分析视盘水肿的病因加以鉴别,注重以下关键点:真性还是假性视盘水肿?视盘水肿是弥漫还是局限?是单眼还是双眼?是否进展等等。同时对导致视盘水肿的各种眼部疾患和全身性疾病的加强学习和认识,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实施。
视网膜下玻璃膜疣样沉积物 曲进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视网膜下玻璃膜疣样沉积物(SDD)是一种眼底表现为淡黄色的病灶,蓝光下更为明显。SDD类似于玻璃膜疣,但与典型玻璃膜疣有不同的发病机制、眼底表现及影像特点。SDD是视网膜下的疣样物质沉积,并证实沉积物主要成分与玻璃膜疣的成分类似,为各种细胞膜碎片、未酯化的胆固醇及补体因子等,而这些细胞膜碎片又以光感受器细胞的外节碎片为主要成分。曲教授指出,SDD分为三型:1型:点状;2型:条带状;3型:中周部融合型。SDD与玻璃膜疣及其他黄斑疾病的鉴别主要依靠其眼底的形态学检查,包括特征性的眼底表现、近红外线(IR)成像、无赤光(RF)成像、SD-OCT、自发荧光(AF)成像、FFA以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CGA)检查等,其中SD-OCT最为特异和敏感。曲教授最后强调,我们应重视SDD,减少SDD的漏诊与误诊,对SDD及老年患者高度关注,尤其AMD、PCV等相关疾病的患者更应长期随访观察。
糖尿病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马红婕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广州爱尔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目前工作年龄人群第一位的致盲性疾病。DR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引起视网膜以及玻璃体的增殖,加重疾病治疗的难度。马教授带来的是三例糖尿病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OCT能够在术中精准地识别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病变,她建议玻切手术新手在进行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手术时多多应用术中影像学OCT来提高手术成功率。
Don't forget retina 石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石教授带来的是一个白血病视神经病变合并CRAO的病例。各类型白血病所致的眼部病变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包括绿色瘤、上睑下垂、结膜浸润、前房积血、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但白血病所致视神经病变的患者则较为少见,且对视功能的损伤是极为严重且不可逆的。异常的白细胞可能通过血—脑屏障而进人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中枢浸润,可发生在白血病的任何阶段。石教授通过这个特殊的病例向我们展示,在白血病浸润视神经时,我们不仅要关注视神经的改变,而且需要关注视网膜,因为它有可能会导致视网膜血管闭塞、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并造成视功能不可逆性损伤。
PCV伴发RD引发的思考 李双农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深圳爱尔
李教授带来的是一例PCV伴发多个视网膜裂孔的病例,进行探讨PCV与视网膜裂孔的关系。PCV导致的黄斑下出血伴发玻璃体积血时,要高度警惕发生视网膜裂孔的风险,尤其对于已经合并PVD患者;临床上遇到PCV当合并玻璃体积血时,B超对于PCV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随访中B超可以很好地显示RD的性质,及时把控手术时机。玻璃体腔注药可能诱发PCV破裂出血,在为PCV患者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时,既要注意避免医源性裂孔的发生,又要警惕对周边视网膜的检查,以及遗漏周边微小裂孔。
Part2:眼科影像学在前节疾病以及社区中的应用和进展
大会的第二部分由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李绍伟教授主持,聚焦眼科影像学在前节疾病以及基层社区中的应用和进展,三位大咖专家的精彩分享为与会者带来了满满干货。
术中OCT在眼前节中的应用 李绍伟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
术中OCT导航时代已经来临,术中OCT的应用可以使手术更加精准化、可视化。李绍伟教授谈到,术中OCT应用非常广泛:(1)协助板层剖切厚度的判断,(2)内皮移植手术中浑浊角膜辅助撕除后弹力层,(3)内皮移植手术中浑浊角膜辅助DMEK片展开,(4)辅助后弹力膜脱离的复位,(5)白内障术中判断后囊贴附情况,(6)术中判断ICL拱高。李绍伟最后强调,术中OCT实时成像是一把非常好的利剑,医生需要擅长熟练运用,为患者争取最好的手术效果。
超级硬核超乳录像分析 刘保松 尖峰眼科
刘教授为我们展示的一例黑棕色超硬核的超声乳化视频。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目前公认最先进的白内障手术方法之一。但对于硬核实施超声乳化技术难度较大,操作较为困难,手术时间长,术后角膜内皮损害重,属于复杂白内障手术。刘保松教授指出,硬核白内障常要将核尽可能的手法碎裂,分成尽可能小的块以便于乳化吸除。将辅助器械挡住正在乳化的核块上方,超乳头朝下,尽量减少碎核偶尔游离到前房,从而保护角膜内皮,此外,还要警惕辅助器械无意间损伤内皮。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眼底照相+OCT社区糖网筛查 陈吉利 上海市北医院
眼科临床常会借助多种图像相关检查技术来分析病情、帮助诊断和指导预后。基于计算机智能科学的人工智能(AI)在图像识别方面具有极大优势,逐渐成为眼科图像诊断的研究热点。目前,AI技术在眼科图像诊断的研究主要应用在与眼底照相技术和光相干断层成像技术相关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青光眼等疾病的诊断中,并能够获得高特异性和高灵敏性的诊断结果。陈吉利教授将AI与眼底照相和OCT检查相结合,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灵敏度和特异度非常高,应用前景广泛。
Part 3:眼科影像学在疑难眼病的应用和进展
大会的第三部分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窦宏亮教授主持,聚焦眼科影像学在疑难眼病的应用和进展,六位大咖专家阐述了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对疑难眼病的诊疗层层剖析,无疑影像学在其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多模式影像检查在眼底病中的作用 窦宏亮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窦宏亮教授结合生动的临床病例来阐释如何充分利用好眼底影像,作为眼底医生,临床工作中需要紧密结合视网膜脉络膜的生理及病理,熟悉眼底病的临床特征表现,了解影像学设备的基本原理,遇到疑难病例时,熟悉运用多种影像学进行相互佐证,细致解读影像资料,更好地为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做出正确的治疗策略。
结核性葡萄膜炎 陶勇 北京朝阳医院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人口迁徙日益频繁,给结核病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此外,耐药性结核病的流行和传播以及特殊人群,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糖尿病等患者的不断增加等,均给结核病的防治带来了新的挑战。结核性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多灶性脉络膜炎、慢性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视网膜炎、视网膜血管炎及眼内炎等多种类型的葡萄膜炎。部分眼部及全身辅助检查有助于结核性葡萄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胸片/CT、T-Spot,PPD试验、眼内液结核分枝杆菌核算PCR等等。陶勇教授强调了我国人群T-Spot检测的重要性,此外,陶教授还指出,眼内液PCR检测建议用于眼内浮游细胞明显的患者。“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抗结核治疗是结核性葡萄膜炎的基本治疗原则。
高度近视病理性眼底改变治疗思考 谷威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
病理性近视所导致的不可逆视力丧失占全世界致盲原因的第4-9位。在我国,高度近视的发病率已位居眼科疾病第2位,仅次于白内障,而病理性近视则已经成为成年人低视力及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病理性近视常常会出现黄斑区的一些特征性病变,如黄斑出血、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脉络膜萎缩、黄斑裂孔、黄斑劈裂等。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眼科疾病检查中的应用,可直接观察到黄斑病变和结构。对于视力下降明显的黄斑劈裂建议玻切联合后巩膜加固手术,谷威教授指出,这类手术预后效果良好,医生和患者都不应放弃。
NAION的量化OCTA分析 姚进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可引起严重的视力下降,早期发现和诊断至关重要,临床医生可以结合辅助检查改变:眼底照相、FFA、视野来确诊,近期OCTA的应用可将NAION进展进行量化。OCTA中可以评估放射状盘周毛细血管(RPC)和视网膜神经现为厚度(RNFL)的定量改变。姚教授通过研究发现,对于NAION,RNFL和RPC均减少,与BCVA是正相关。量化OCTA显示NAION早期缺血区域的RPC血流密度即可下降,且与FFA及视野表现一致,而且NAION患眼视盘RNFL及RPC血流密度的损害可呈渐进性进展,视力预后与视盘血流密度显著相关。
高度近视视网膜劈裂合并血管异常的影像学表现 张潇 北京协和医院
高度近视视网膜劈裂患者病变区出现的囊样、动脉瘤状毛细血管扩张,是病理性近视患者的一种相对静止和较为少见的病变,相关报道比较少。高度近视视网膜劈裂合并血管异常的主要表现:红外眼底照相:低反射囊状结构;FFA:扩张毛细血管早期充盈,晚期无明显渗漏或者轻度渗漏;OCT:病变区视网膜劈裂,主要累及视神经上皮/神经节细胞层;OCTA:可显示异常血管的形态和位置。
青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 杨艳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主要致盲性眼病。目前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增多,中青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现在较为常见。杨教授指出,中国30-39岁DR患病率高达12.55%,不容忽视。青年人群DR发病特点是进展十分迅速,所以对于青年DR患者,应当早期发现、积极治疗、联合治疗、严格随访。
总结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中的光学检查、超声检查和OCT以及OCTA等在眼科临床已经广泛应用,提高了眼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水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会主席谷威教授指出,眼科医生应该将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吸收,学以致用,成为手中利器,帮助临床答疑解惑,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近年,我国非公立医院,尤其是眼科医院发展如火如荼,为进一步强化我国非公立眼科医疗行业的人才培养,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陈有信教授指出,眼科继续教育非常重要,希望眼科同道一如既往做好临床做好学术,勇于善于分享自己临床经验,实现共赢。
2 comments
条评论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