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江冰教授详解视神经与视野检查

  • 2021-07-05 17:13:00
  • 732 Views

 编者按:临床中眼科医生经常遇到患者主诉视力下降,部分患者主诉视野缺损或者眼前黑影。因此,眼科医生掌握包括视网膜神经纤维的结构、分布、走行特点,以及视野改变的概念、常见类型等相关知识,有助于做出正确诊断和精准治疗。鉴于此,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江冰教授特别分享了视神经及视野检查的相关知识,以期带给眼科同道帮助和启发。

 
本固枝荣,统筹兼顾:细剖视神经结构、分布、走行特点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及其胶质构成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汇集到视盘形成视神经。在正常情况下,视网膜神经性纤维层的厚度在视网膜的周边部薄、视乳头边缘厚;上、下极最厚,颞、鼻侧最薄。其生理性改变是以每年3000~5000根的速率减少,且为弥漫性减少。
 
视神经走行的特点:
 
1.由于视盘位于鼻侧视网膜,故各部位的神经纤维进入视盘的走行是不对称的。
 
2.来自视网膜周边的神经纤维走行于视网膜的深层,从周边入视盘,位于视盘的周边。
 
3.来自视网膜中央的神经纤维则走行于视网膜浅层,进入视盘后位于视盘的中央。
 
视网膜神经纤维可分为三个部分:
 
1.盘斑束神经纤维:起源于黄斑部,呈直线状直接进入视盘颞侧。
 
2.上下方弧形神经纤维:来自黄斑颞侧及上下方。黄斑颞侧的神经纤维绕过盘斑束纤维,分别从颞侧水平合缝上、下方,呈弧形从视盘的上方和下方进入;来自视网膜颞侧上下方的神经纤维直接进入视盘上下方;
 
3.鼻侧放射状神经纤维:起源于视网膜鼻上和鼻下象限,呈放射状直线进入视盘鼻侧。
 
江教授指出,了解视网膜神经纤维走行和分布特征,是理解和掌握视神经相关疾病引起的视野损害特点的基础。同时江教授也归纳了视神经相关疾病引起的视野损害三个特点:
 
1.盘斑束损伤会导致中心暗点甚至是与生理盲点连接的的大中心暗点;
 
2.颞侧视网膜神经纤维的损伤会引起鼻侧上方或下方的视野弓形缺损,弓形缺损会以水平合缝为界,在其上下方出现不同步的改变,较早期的损害只表现为弓形纤维区的旁中央暗点;
 
3.鼻侧的神经纤维受损则会导致颞侧的楔形缺损,可与生理盲点相连,不会有颞侧纤维受损的水平分界线。
 
含英咀华,高屋建瓴:深析视野及视野缺损
 
视野是注视眼(单眼或双眼)固视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正常视野有两重含义:第一,视野的绝对边界随着检测光标的大小具有一定范围;第二,全视野范围内各部位光敏感度属正常,即除生理盲点外正常视野内不应有光敏感度下降区或暗点。正常视野的光敏感度以中心固视点最高,随偏心度增加光敏感度逐渐下降。视野范围受损即视野缺损,视网膜光敏感度降低几乎是视野缺损的共同表现。江教授阐述了临床常见的三类视野缺损:
 
1.神经纤维束性视野缺损。常见于青光眼、前部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视神经相关疾病,表现为暗点、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弓形暗点、环形暗点、中心管视和颞侧视岛;
 
2.偏盲性视野缺损。常见于累及视乳头到枕叶病变的视神经相关疾病,病变部位包括视乳头、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和枕叶,引起病变的原因可能是肿瘤压迫、血管梗阻、先天异常等,表现为象限性偏盲、一侧全盲、同向(右侧或左侧)或同侧(双颞侧或双鼻侧)偏盲,可对称或不对称,亦可避开中央固视区;
 
3.非特异性视野缺损。常见于视神经炎、癔症等视神经相关疾病,表现多样,大部分与神经纤维的结构改变没有相关性。
 
江教授总结到,作为眼科医生,需要掌握常见视野改变的类型,了解各种视野改变所对应的疾病,善于应用常规和特殊的眼科检查手段,结合全身的影像学检查,以视野改变为切入点,综合考虑,对患者做出正确诊断和恰当治疗。
 
专家简介
图片
江冰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眼科中心)科主任
湖南省眼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眼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及神经眼科和眼病理学组组长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部省级课题12项
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科研论文40篇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