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状体核碎块掉入玻璃体腔,如何处理?

  • 2021-08-31 16:22:00
  • 1890 Views
编者按:白内障手术过程中,晶状体核掉入玻璃体腔的发生率在0.18%-1.1%,其潜在的威胁视力的并发症有:青光眼、葡萄膜炎、囊状黄斑水肿和视网膜脱离。2021 APACRS会议上,来自马来西亚的LEE Mun Wai教授,给与会者带来关于晶状体核碎块掉入玻璃体腔的处理的讲座。
 
LEE Mun Wai教授建议,当发现晶状体核碎块掉入玻璃体腔时,立刻找玻璃体视网膜专科医生处理!而作为白内障手术的术者,重视以下四方面,可防止晶状体核掉入玻璃体腔发生:
 
一、术前评估很重要。
 
病史采集时,要了解患者的外伤史、是否接受过玻璃体切除术、是否接受过抗VEGF注射;术前检查时,区别是否是后极性白内障、是否需要做晶状体悬韧带松解术;另外,对侧眼的检查和患者躺着接受检查也很重要。
 
图片
 
二、术者应在白内障手术中及时辨别晶状体核掉入玻璃体腔的早期体征。
 
1.后囊破裂:后囊破裂的经典体征包括瞳孔突然收缩、前房突然加深、晶状体核块随行力降低、眼底闪辉增加和晶状体核倾斜/下降。
 
2.前囊破裂:立即出现的皮瓣活动征是一种帮助衡量前囊撕裂程度的方法。
 
图片
 
三、术者需要针对体征立刻做出决定。
 
1.是否需要行白内障摘除术联合眼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该手术必须双手操作;手术切口在睫状体扁平部或者角膜缘;需要抗炎药物的协助和玻璃体切除器的使用。后辅助悬浮术(posterior-assisted levitation,PAL)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相对无创的悬浮晶状体核碎块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的方法。但LEE Mun Wai教授不推荐每个人都使用PAL,因为PAL可能引起玻璃体视网膜牵拉。
 
图片
 
2.选择超声乳化术还是转换术。考虑这个问题需要观察是否有皮瓣活动征、晶状体核碎块的大小(小于白内障大小的一半时选择超声乳化术)、核的密度(过硬时选择转换术)、是否用到晶状体滑片和IOL支架等支持技术。转换术需要局部麻醉,并将晶状体核碎块带到前房。术中,粘弹剂是术者的好伙伴。此外,选择转换术还需要考虑是继续使用相同的手术切口还是另作新的切口。一般,超声乳化术可以转换为囊外白内障摘除术(ECCE)或者小切口白内障手术(SICS)。
图片
 
3.是否需要植入IOL。考虑这个问题需要观察玻璃体是否已经被切除和晶状体物质(如致密核和大块残留核碎块)是否已经被摘除。一般选择在睫状沟内放置三片式IOL。LEE Mun Wai教授强调,如果存疑,远离无晶状体眼!
 
图片
 
四、术后管理也同样重要。
 
密切关注患者术后是否有炎症,积极监测眼内压,同时,防止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继发性青光眼、角膜水肿和眼内炎等疾病的发生。
图片
综上,LEE Mun Wai教授认为,采取如上系统性的方法可以处理晶状体核掉入玻璃体腔。他还强调,当这个罕见并发症发生时,术者千万不能惊慌失措,要从容应对,尽快制定策略解决问题!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