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K双刃斜面玻切头丨如何深度赋能复杂糖网与网脱玻切手术?

  • 2025-10-21 19:50:00
  • 18 Views

编者按:随着眼科手术向微创化、精准化方向发展,传统的玻璃体切割技术逐渐暴露出一些局限性,如手术时间较长、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大等,促使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向更微创、更精准、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向实现大跃进[1-6]。在此背景下,双气路驱动的双刃斜面玻切头(20000cpm)(简称:20K双刃斜面玻切头)应运而生,更微创安全高效[1-4,6-9],为眼底病医师提供了强大的手术利器。本期我们特邀请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李筱荣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孙大卫教授、天津市眼科医院王莹教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牛彤彤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孙雅彬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刘巨平教授,围绕20K双刃斜面玻切头在复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后简称:糖网)和视网膜脱离(RD,后简称:网脱)玻切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分享,探讨玻切手术精进之道。


糖网与网脱玻切手术挑战如荆棘,看创新玻切技术如何突出重围?



李筱荣教授

增殖期糖网(PDR)玻切手术属于眼底手术中较为复杂的一类。需要在术中提升切割效率,减少对视网膜的扰动,降低医源性裂孔等损伤,以最小的创伤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5]。在使用20K双刃斜面玻切头时,其切割效率的提升、斜面设计与低负压特性为手术带来了诸多便利[2,3,6-9]。尤其在处理广泛增殖膜时,得益于斜面设计使玻切头开口更靠近组织,剥膜过程中展现出了明显优势。在清除周边玻璃体时,由于切割频率提高,牵拉显著降低,医源性裂孔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避免了硅油等填充物的使用。


孙大卫教授

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中非常严重的类型,其裂孔边缘基本超过一个象限,而且靠近周边的视网膜和锯齿缘距离较近,裂孔两端常常是放射状撕裂开的状态,并且常有视网膜翻转的情况,一旦处理不好,患者预后会很差。玻切手术旨在彻底切除变性的玻璃体,完全解除对孔缘的牵拉,充分剥离和去除视网膜前后增殖膜,使脱离的视网膜复位。然而,手术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玻璃体粘连紧密、PVR的处理、低眼压困扰、视网膜下增殖及手术操作难度高等。


王莹教授

糖网手术最棘手的挑战就是增殖膜的去除,尤其处理那些增殖活跃的膜,即所谓的“活膜”。这些膜上布满丰富的新生血管,处理时极易出血,且膜与视网膜往往形成片状粘连,不易分离。因此,手术医生最希望的是在最小化视网膜扰动的同时,能够更彻底去除这些活膜。

以往的手术技术和玻切头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使用镊子和剪刀常会造成人为牵拉视网膜,增加医源性裂孔的风险;如今,20K双刃斜面玻切头能够在贴近视网膜的位置进行操作,高切割速率下配合较低负压,减少对视网膜的牵拉和扰动[2,3,6-9]。手术医生可主要依靠玻切头安全、直接切除增殖膜,无需过多借助镊子或剪刀等器械[9-10],有效降低术中出血和医源性裂孔的发生风险。此举显著提升了手术效率[6-7],缩短手术时间,从而减少整体手术损伤,促进患者术后视功能更好恢复。另外,多数糖网患者并未形成完全的玻璃体后脱离,部分患者甚至粘连紧密,20K双刃斜面玻切头可以紧贴视网膜表面进行细微操作,在极低负压下保持稳定切割,进一步保障安全性[6]。


牛彤彤教授

纤维血管膜是PDR眼底的异常增生组织,常与视网膜紧密粘连,并形成牵引力,可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由于粘连界面常难以清晰辨识,操作中稍有不慎即可能损伤视网膜组织及血管。此外,该类患者常合并玻璃体劈裂或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进一步增加了手术剥离的难度。术中出血会严重干扰术野清晰度,影响操作的精准性。医源性裂孔最棘手,如果未能正确处理,会直接导致灾难性后果,导致视力预后不良。而传统单刃玻切头处理糖网时,存在切割效率低、牵引力高以及对复杂膜处理能力的不足。这些因素共同导致PDR手术的安全性、精确性和效率受限,临床亟需更微创、高效、精准的玻切利器。


孙雅彬教授

网脱手术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视网膜解剖复位,关键在于彻底清除视网膜表面的玻璃体及导致牵引的增殖组织。过去,采用19G、20G的传统玻切头,最高切速不超过5000cpm,不仅切割效率低,对视网膜的牵引力也较大,容易引发医源性裂孔,甚至牵拉血管导致破裂出血。随着切割速率的提升,采用20000cpm玻切头对视网膜的干扰显著减轻[1-3],能够更精准彻底地清除视网膜表面玻璃体及膜组织,以更小的损伤实现视网膜自然复位。同时也缩短了视网膜在手术中的暴露时间,有助于保护视网膜功能,改善患者远期视力预后。

增殖性糖网(PDR)玻切手术的挑战主要体现在视网膜菲薄、可能伴有复杂的视网膜脱离、增殖膜较多及大部分患者玻璃体后脱离不充分等方面。这就要求手术必须非常精准,并且尽可能减少创伤。20K双刃斜面玻切头切割效率非常高[1,4,6],能够有效且快速地切断增殖膜与视网膜之间的连接,对视网膜没有额外扰动,减少了术中由于粘连或不当牵拉所导致的医源性裂孔或术中出血等并发症,由此也避免了硅油等填充物使用,患者视功能预后更佳。其次,20K双刃斜面玻切头与性能稳定的玻切机珠联璧合,整个手术过程中采用实时补偿灌注的方式,平稳维持眼内压,液流稳定性表现非常出色[1],对于视网膜血管病患者,尤其是糖网患者的预后大有裨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K双刃斜面玻切头采用斜面设计,开口更贴近视网膜,即使在狭小的缝隙中也能操作,进一步提高了切割的精准度。


刘巨平教授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在于彻底清除玻璃体,特别是孔周围及基底部的玻璃体需完全切除,以消除其与孔周的牵拉关系,从而降低复发风险。此外,由于脱离的视网膜会随液流飘动,很容易被玻切头误吸,造成医源性裂孔。20K双刃斜面玻切头在高切速低负压下运行,对视网膜扰动小、牵拉力低,可在孔周精准清除玻璃体且不损伤视网膜[2,3,6-9]。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主要由视网膜表面增殖膜引起,常见于PDR。20K双刃斜面玻切头更易伸入增殖膜与视网膜间隙,玻切头可助力有效清除增殖膜,减少术中牵拉及视网膜损伤,降低术中出血、医源性裂孔等并发症风险,并减少术后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脱离复发。


多重创新,20K双刃斜面玻切头彰显玻切手术新境界


李筱荣教授

微创玻切技术从20G发展到23G、25G,再到27G,取得长足进步。27G优势众多,但与25G相比,效率略显不足。然而,随着切割速率的提升,如今20K双刃斜面玻切头切割效率显著提高,特别是在处理玻璃体混浊和出血等方面,展现出快速高效的优点。

其次,得益于双气路双刃设计,20K双刃斜面玻切头的液流稳定性较高[1],这使得27G与传统25G在切割效率上的差距明显缩小[2,3,7,8]。

此外,20K双刃斜面玻切头的高速切割大大减少了对视网膜的扰动[2-4],特别是在网脱手术和切割靠近周边部玻璃体时,降低了发生医源性裂孔的风险。


孙大卫教授

传统观念认为高切速可能影响切割效率,在低速玻切时代,常需调整开合比以优化效率;而当前20,000 cpm切速下,20K双刃斜面玻切头已实现了玻切头持续开放的状态[2,3,7-9],确保了液流稳定和切割高效,并进一步减少对视网膜的扰动,安全高效地清除视网膜周边玻璃体及增殖膜。

此外,该玻切头特有的斜面设计[2,3,7-9],类似剃须刀紧贴皮肤剃胡须一样,可贴近视网膜进行操作,降低误切风险。同时也便于术者将其伸入视网膜前增殖膜下方,辅助实现对增殖膜的切断与剥离,从而减少对镊子或剪刀等器械的依赖,降低器械反复进出所致的感染风险。


牛彤彤教授

20K双刃斜面玻切头通过创新技术突破、稳定性和高效性的提升,在糖网玻切手术中展现出以下革命性价值:

1、卓越的液流稳定性:每分钟切割20,000次[2,3,7-9],降低了对视网膜的牵拉和扰动,有利于贴近视网膜进行操作,同时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进一步降低出血和医源性裂孔的发生风险。

2、更高效的玻璃体移除:手术时间的缩短源于玻璃体清除效率的提高,双刃技术联合双气路驱动,玻切口持续开放,提升了玻璃体切割效率和抽吸流速[2,3,7-9]。 

3、更灵活多样的术中操作:斜面头端设计使玻切头更贴近视网膜表面,进行精细化操作。即使对于玻璃体视网膜粘连紧密的地方,也可以快速分离开,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太多影响。极大提升了剥膜的效率。还可以进行分层、分离等术中操作,减少对于剪刀和镊子等辅助器械的依赖[9-10],节省手术时间。


刘巨平教授

20K双气路驱动双刃斜面玻切头,主要有三个特点:

双气路驱动:传统单气路在切割时依靠气体驱动,而回弹则依赖弹簧,属于被动回弹,回弹时间和力度无法通过气体控制,导致开合比无法实现理想的双向调节[4]。而双气路驱动则能够对开合比进行自由调控[4],从而实现了目前的三种切割模式[2,3,7-9]:50/50模式、周边(Shave)模式以及核心模式。核心模式具备高切割频率和高吸力,以实现高效切割与抽吸;周边模式则采用低负压与高切速,减少对视网膜的扰动和损伤。在处理不同病症时,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对应模式,实现了高效与安全的有机结合。

双刃设计:其实际切割频率为10000 cpm,但搭载双刃玻切技术后,提升至20000cpm[3,4]。已有研究[1]比较单刃与双刃玻切在液体中切割时产生的扰动,结果显示双刃玻切引起的扰动更小,从而验证了其对视网膜的干扰也更低。

斜面设计:传统玻切头顶端与视网膜自然弧度之间存在较大夹角,很难贴近视网膜实现精准切割,处理增殖膜等病变组织时较为困难。而斜面玻切头设计更为合理,能够更贴近视网膜精细操作,便于更轻松地剥离增殖膜,同时减少对视网膜的误伤,最大程度保护视网膜组织。


学习曲线短,掌握20K双刃斜面玻切头如“顺水行舟”



王莹教授

依据我个人经验,20K双刃斜面玻切头大大降低了玻切手术的操作难度,无论是对于熟练的玻切医生,还是玻切初学者,都将是一个可靠的优异选择。


牛彤彤教授

就个人经验而言,掌握该玻切头所需的学习周期较短,上手较为容易。对于初涉玻切领域的医生而言,初期仍应持谨慎态度,除深入了解产品特性外,可将负压适当调低一些,并通过反复练习以提升脚踏与手眼操作的协调性。


孙雅彬教授

对于经验丰富的视网膜外科医生,该玻切头可使复杂手术操作更为简便,同时提升整个手术过程的流畅性与便利度,从而有助于服务更多患者;对于年轻医生而言,它将能够缩短学习曲线,提升手术安全性,助力快速成长。


拓展临床应用边界,20K双刃斜面玻切头塑造未来玻切手术新格局



李筱荣教授

玻切器械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疑为眼底患者带来了福音。越来越高速微创的玻切头,如27G 20K双刃斜面玻切头的应用,使得玻切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得到了大幅提升[6]。就目前而言,我认为这种技术已经极大满足了玻切手术的需求。当然,未来还会有更新的发展,使手术更加便捷高效,缩短手术时间,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刘巨平教授

在一些复杂病例中,20K双刃斜面玻切头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信心。在不同的手术阶段,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既能做到快速切除,也能实现稳定操作。未来20K双刃斜面玻切头在临床中必定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结

20K双刃斜面玻切头代表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发展的新高度,为眼科手术的高速化、微创化、精准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加持。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20K双刃斜面玻切头有望在眼底手术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Steel DH, Charles M, Zhu Y, Tambat S, Irannejad AM, Charles S. FLUIDIC PERFORMANCE OF A DUAL-ACTION VITRECTOMY PROBE COMPARED WITH A SINGLE-ACTION PROBE. Retina. 2022 Nov 1;42(11):2150-2158. doi: 10.1097/IAE.0000000000003573. Epub 2022 Jul 21. PMID: 35868025; PMCID: PMC9584060.

2. TEST PROTOCOL AND FINAL REPORT-25+G HYPERVIT® 20000CPM TRACTION COMPARISON STUDY. Alcon Laboratories, Inc; June 2018 (954-2120-114).

3. FINAL REPORT-27+G HYPERVIT® 20000CPM VITREOUS TRACTION COMPARISON STUDY. Alcon Laboratories, Inc; June 2018 (954-2120-115).

4. Christopher D. Riemann, Jianbo Zhou, David C. Buboltz; Vitreous Cutter Velocities: Dual Pneumatic Drive vs. Single Pneumatic Drive With Spring Return Probes.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1;52(14):6132.

5.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学(第2版)  黎晓新 王景昭 2014年.

6. Doi Y, Muraoka Y, Tsujikawa A. Evaluation of the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a 27-Gauge 20,000 Cuts per Minute Vitreous Cutter. Clin Ophthalmol. 2023 Jul 18;17:2037-2043. doi: 10.2147/OPTH.S418371. PMID: 37483843; PMCID: PMC10362866.

7. FINAL REPORT-25+GHYPERVIT®20,000CPM VITREOUS FLOW RATE. Alcon Laboratories, Inc; June 2018 (954-2120-117).

8. FINAL REPORT-27+G HYPERVIT®20,000CPM VITREOUS FLOW RATE. Alcon Laboratories, Inc; June 2018 (954-2120-118).

9. DESCRIPTION: DATA,ULTRAVIT TIP PROXIMITY. Alcon Laboratories Inc; May 2017 (970-8120-115).

10.Gerardo GS, Chow DR. Shovel and Cut Technique: Beveled Vitrectomy Probes to Address Diabetic Tractional Retinal Detachments. Retina. 2023 Jul 1;43(7):1207-1208. doi: 10.1097/IAE.0000000000002938. PMID: 32881783.


CN-HV-2500039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