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临床工作中,高度近视的治疗方案标准已日趋成熟,其手术治疗已有明确的手术指征。然而高度远视的治疗方案相对不够完善。在2021年的AAO会议上,来自得克萨斯州的Dell医生分享了高度远视的手术治疗方案。

高度远视的定义
远视眼是由于眼轴较短,在不使用调节状态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折后主焦点落于视网膜之后,而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图像。一般将球镜大于5.25D定义为高度远视。根据Donder表格,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的幅值逐渐降低。以35岁为例,定义为高度远视的幅值为5.5D。

图1. Donder表格,不同年龄的远视幅值
高度远视的手术方案选择
非老视性高度远视的手术常选择LASIK或PRK,但手术治疗的长期效果不佳,可能与远视持续进展、老视的发生、角膜组织形态增生重塑相关。然而,当患者需要再次矫正时,常常缺乏合适的干预方法,初次手术效果不理想也影响了再次手术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术后患者的角膜地形图结果显示,在中央周边部位的角膜上皮具有极强的增生性。这种情况可导致手术预后欠佳,并影响再次手术效果。

图2. 远视手术后的角膜地形图
另一种手术方式是人工晶体置换手术。这一种治疗方式可同时改善远视、散光、老视等多种屈光不正问题,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了眼压,保留了角膜的解剖结构。但是手术方式需考虑是否可以与将来的白内障手术一起开展、人工晶体钙化、黄斑水肿可能性等问题。患者要在视功能损伤加剧和技术不断发展之间做出取舍,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接受治疗。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高度远视患者,配戴眼镜也许是最安全的干预方法。手术引起的虹膜接近房角并导致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临床研究也证实了相关风险的不可控性。因此,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手术应在个体化的基础上讨论。
2 comments
条评论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