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主席专访丨王宁利教授:百年传承新跨越——解码同仁眼科创新密码,阐释青光眼双引擎突破

  • 2025-05-13 17:57:00
  • 11 Views

编者按:4月25日~26日,首届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创新发展大会暨华夏眼科论坛圆满收官。此次会议秉持“协同创新 百年精诚”理念,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汇聚眼科领域众多权威专家,前沿学术成果云集。会议期间,《国际眼科时讯》特邀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围绕临床科研创新范式、3T手术技术以及青光眼双压理论等议题展开深度解析。


借势盛会:构建临床科研创新新局

北京同仁医院是底蕴深厚的百年老院,其眼科自1886年发展至今,临床口碑斐然,在业界广受认可。其春季、秋季的病例讨论活动,已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学术品牌。不过,在创新与高端学术方面,北京同仁医院尚未形成标志性品牌。此次举办的首届北京同仁医院创新发展大会意义重大,它依托北京同仁医院百年品牌,以医院扎实的临床优势为根基,向创新学术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对一家临床强院来说,重视学术研究、推动技术创新、强化科研研发至关重要,相信此次活动能助力北京同仁医院在创新赛道上加速前行。

此次会议以“首届”命名,或许有人心生疑问:北京同仁医院此前是否从未举办过以“科研创新”为主题的会议?实际上,相关研讨活动早有先声。王宁利教授表示,更愿将此次会议视作北京同仁医院科研创新征程的新起点,以此为契机,开启医院科研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北京同仁医院坐拥众多优质的科研创新平台,国家眼科工程中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北京市两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皆汇聚于此,为科研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同时,临床一线医师在诊疗工作中积累了大量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这些正是创新的灵感源泉,无数临床创意亟待转化落地。而依托于北京同仁医院建立的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等机构,本身就承载着深厚的创新与研发基因。当前,北京同仁医院医院的核心任务是搭建起临床医师与科研人员紧密协作的桥梁,构建“临床出题、科研解题、成果反哺临床”的科研闭环,让创新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重突破:3T手术从微创到无痕进化

回顾3T手术的发展历程,1.0版本是探索的起点。当时,手术方案设想在眼内完成所有操作,包括小梁网开窗、疏通、放置张力性缝线、缝线打结等。实际上,手术操作难度极大,尽管手术成功完成,但耗时超过一小时。之后推出3T手术2.0版本,在手术操作上有所优化。采用房角镜下开窗、Schlemm’s管成型与疏通,部分缝线成型工作改在眼外巩膜瓣下完成,形成眼内与眼外联合的手术方式。这一改进降低了部分眼内操作难度,但仍会对球结膜造成一定损伤。如今,3T手术3.0版本实现重大突破,全程在眼内完成操作,眼外不留任何线头。这一改变看似简单,却对手术技巧要求极高,其核心挑战在于——需在眼外完成打结动作,却要达成等同于眼内打结的效果,同时操作避免复杂化,真正实现眼内闭合式手术。这一跨越式进展,是王宁利教授团队多年钻研、勇于创新的结果。


理论重构:双压模型破解青光眼密码

经典医学教材将青光眼定义为以眼压升高为核心的致盲性眼病。传统理论认为,眼压升高会导致轴浆流运输出现障碍,或通过机械压迫使筛板变形,继而损伤视神经轴突,引发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然而,这些学说均未触及颅压这一变量。视神经作为连接眼内腔与颅内腔的神经导管,其内含轴浆流、淋巴液、脑脊液与血液,而眼压与颅压的任何波动均能直接影响这四种液体的流动。基于此,王宁利教授团队提出“青光眼双压理论”。这一假说突破了传统“单压致病”范式,揭示了颅压异常作为青光眼独立致病因素的重要性:高颅压会直接对视神经造成损害,而低颅压则可能导致相对眼压升高,二者都可能成为青光眼发病的重要诱因。

当前该领域的核心挑战在于解析压力差改变时视神经内部的压力梯度和压力场分布。长期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相对匮乏,人们对此知之甚少。此次会议上,王宁利教授团队发布的“双压理论数学模型”,能够直观呈现压力场在视神经中的动态变化,为深入研究青光眼发病机制提供了有力工具,也为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全信息化映射模型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借助该模型,有望像“阿尔法X”智能系统一样,自动模拟出由轴浆流压力变化所引发的各类相关疾病。故“双压理论数学模型”的发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医者双翼:精术与创智的辩证统一

在医疗领域,三级医院尤其是像北京同仁医院这样久负盛名的医疗机构,其临床医师肩负着神圣而艰巨的使命。临床手术能力过硬,是三级医院医师的立身之本。毕竟,医院以医疗为核心,三级医院的临床医师必须具备开展高难度手术、诊治疑难病症的能力,能处理其他医院医师束手无策的复杂情况,为患者带来康复希望。然而,这还远远不够。除了攻克临床难题,更要成为解决问题的“智囊团”。面对医疗领域的未知与挑战,当他人苦思冥想却无果时,三级医院的临床医师需要能给出精准答案,提供创新技术、科学方案,甚至研发先进设备。唯有如此,才能不负患者与同行的拥戴与尊重,真正在医学领域发光发热。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