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大会主席丨王宁利教授:坚守与创新,绘就中国眼健康事业的渐进式史诗

  • 2022-01-20 20:11:00
  • 1846 Views

编者按:2021年11月19-24日,六天的线上狂欢,六天的学术交融,专为中国眼科医师打造的年度眼科学术盛会——第十五届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年会圆满举行。9个大会报告专场,1021个学术报告,987名讲者和主持人,为广大眼科同道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眼科学术视听盛宴。会议期间,《国际眼科时讯》有幸邀请到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会长王宁利教授,就本次会议的举办及青光眼、近视防控、白内障和屈光、防盲工作推进等多领域的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度解读。

 
千里一线,COA光明事业精彩在线
 
自去年确定在西安召开COA2021会议以来,大会组委的所有成员便有条不紊地按照线下会议的标准精心组织筹备。然而临近会议召开时,我国多省市自治区出现散发疫情,为大会的召开带来巨大挑战。面对突如其来的的考验,为配合国家防疫,更从安全角度考虑,最终决定以云端相聚的形式举办COA2021会议。
 
“疫情的反复为COA2021的召开带来严峻挑战,但依然无法削弱大家对学术交流的热忱。”
 
王教授介绍,会议筹备期间,眼科同仁积极投稿,累计投稿数量2200多篇,超越去年的投稿量,由此可见大家对获取新知识、互相交流学术的热切期待。
 
尽管受疫情影响,今年线下会场基本取消,仅保留一个线下会场场景。但依然通过此场景完成了精彩的开幕式,彰显了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的精神面貌。开幕式直播累计点击量17650人次,同时在线人数最多8500人,由此可见大家对COA会议的高度关注和高涨热情。为了方便更多眼科同仁参会,此次COA会议安排于周末开启,周一、周二的会议日程于晚上举行,便于大家利用休息时间参加会议。此外,线上会议的技术支持也进行了很好的布局,会议召开过程中鲜有技术问题发生,充分保障了会议顺利有序进行。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踊跃参加,学术提问不断,学术讨论不停,气氛非常热烈。
 
王教授表示,线上会议是疫情防控下的理智选择,在满足大家学术交流的基础上,节约了各位眼科同仁参会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也大幅压缩了会议召开的总体成本。希望明年在疫情防控有力稳当的情况下,大家能够线下相聚,共同举办2022年COA会议。如果明年继续进行线上会议,也希望为大家呈现出更高规格、更高水平的会议。
 
青光眼热点:静态滤筛理论升级为动态“泵”理论,有望成为提升微创青光眼手术质量的新切入点
 
较早的观点认为,开角型青光眼眼压增高的原因是房水流出受阻于小梁网,该观点建立在滤筛理论的基础上,即小梁网起滤筛作用,房水可以顺利通过,而其它颗粒能不能通过、通过多少和小梁网的滤筛通透性密切相关。
 
直到1971年,国外专家进行了一项试验发现:小梁网的位置和Schlemm管外壁的关系决定了房水流出阻力,小梁网与Schlemm管外壁之间的距离和眼压有关:眼压升高,将小梁网压向了Schlemm管的外壁;眼压降低,小梁网远离Schlemm管的外壁。该试验提示,房水流出是一个动态过程。与此相呼应,临床上做房水静脉检查时可以观察到,房水和血液是交互的、波动性的流出。
 
波动性流出的动力来自哪里?“泵”在哪里?研究发现,这种动力来自于心脏。心脏收缩时,脉络膜血管及眼内的其他血管组织中血液增加,引起眼压一过性增高,将小梁网压向Schlemm管的外壁;当心脏舒张时,眼内压降低,Schlemm管扩张,一扩一压就形成了和心跳节律一致的Schlemm管波动。该发现表明,房水波动性的流出和心脏有关,心脏通过Schlemm管发挥作用。
 
最近有研究发现,小梁网的内壁、Schlemm管和集液管的管口之间有很多交联结构,这些交联通过小微导管相连。当小梁网-Schlemm管扩张时,交联收缩,打开集液管开口处的瓣膜,房水流出;当小梁网-Schlemm管收缩时,交联放松,瓣膜关闭。此外,研究还发现交联结构的中间是空心的,本身具有直接引流房水积液的作用。这个发现完整地呈现了Schlemm管作为一个“泵”的作用。因小梁网是一个弹性组织,在压力作用下其形态可以随之发生改变,此特性为Schlemm管的“泵”作用提供了力学的着眼点。Schlemm管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张,交联结构决定了Schlemm管扩张时,小梁网离Schlemm管外壁的距离,同时也决定了集液管管口的开与闭,保障血液不易倒流入眼内。“泵”理论的发现,将原来房水排出的静态滤筛理论提升到动态“泵”理论,对认识眼压作用、眼压升高原因等带来新的知识体系。
 
王教授补充了其他的新发现,如Schlemm管的内皮细胞和集液管的内皮细胞具有淋巴细胞的特点,管内血液多时内皮细胞血管化,管内房水多时内皮细胞淋巴化,这或许提示内皮细胞的淋巴化和血管化在房水的排出方面也有相应的作用。
 
“目前还有更多未知领域仍待探索揭秘,故设计新的微创青光眼手术时,不能简单地只考虑去掉小梁网的阻力,要考虑去除小梁网阻力的同时兼顾重新建立房水动态、波动性的循环过程,这可能是未来提高微创青光眼手术质量的一个崭新方向。”
 
近视防控热点:从“双减政策”到“十四五规划”,多项利好政策促进眼健康事业长远发展
 
近视的发生和教育改革密切相关。王教授指出,教育部这次出台的几项政策:双减——学校减+校外减;增加户外活动;增强儿童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均为近视防控提供了非常好的着力点。对于医疗界和眼科医生来说,要一如既往地做好四件事:
 
第一,健康教育,近视防控知识科普化。眼健康、近视防控知识要深入到学生、家长、老师之中,甚至纳入到学生的健康教育课程中,这是第一个要做的事情。王教授提议,后期可以出台近视科普标准术语、标准课程等,推动近视科普进程的发展。
 
第二,持续监控近视儿童、青少年的视觉健康档案。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储存、监测,可能会发现意想不到的近视干预拐点、近视干预方法。
 
第三,做好近视防控的科学考核。
 
第四,积极主动监测、评估市场上各种各样的近视防控设备、技术。发现好的设备、技术推荐给国家,发现不好的设备、技术及时告知企业,以免对青少年儿童造成二次损害。
 
白内障和屈光领域热点:有效白内障手术覆盖率和有效屈光不正覆盖率,指标革新促进我国眼健康事业强劲升级
 
关于眼健康事业的发展,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来的关键词是“高质量”发展,国际视觉健康的下一个十年规划中也体现了这一点,强调要做到质量把控。如何做到眼健康事业高质量把控?在世界卫生组织牵头下,王教授联合来自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国际眼健康中心、莫菲尔德眼科医院、弗雷德·霍洛基金会等多个机构的全球眼健康领域的19位专家,共同创新性提出有效白内障手术覆盖率(eCSC)和有效屈光不正覆盖率(eREC)两个指标。
 
既往白内障手术的常用指标是白内障手术率(CSR)及白内障手术覆盖率,但这两个指标并不能精确体现白内障手术的效果:如CSR数值的增高,其中可能存在过度治疗的问题;又如白内障手术覆盖率,即使数值较高,但这些患者术后视力都提高了吗?是否达到脱残脱盲的目标?目前而言,白内障手术的总体术后效果不能通过现有的这两个指标体现出来。
 
故提出eCSC的概念,即50岁及以上人群中接受过白内障手术且术后远距离视力良好的人数与需要白内障手术的人数的比例。这样将数量和质量的监控结合在一起,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转变,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委托国际防盲协会和我国专家一起讨论研究出的新指标。
 

 

图片

有效白内障手术覆盖率的推荐计算方法
 
验光配镜亦需要应用类似指标,eREC定义为接受过屈光不正服务(如眼镜、隐形眼镜或屈光手术)并获得高质量结果的人数与需要屈光不正服务的人数的比例。考虑到近视力损害对生活质量和生产力的影响,在eREC的全球监测中,远视力屈光不正和老花引起的近视力损害的覆盖率均需纳入,相应的指标为远视力有效屈光不正覆盖率。

图片
远视力有效屈光不正覆盖率的推荐计算方法

图片
近视力有效屈光不正覆盖率的推荐计算方法
 
令人欣喜的是,在2021年5月举行的第7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卫组织会员国通过了这两项指标的2030年全球目标。相关文章已经在The Lancet Global Health杂志上发表,并已进入我国“十四五”眼健康的规划中。王教授表示,相信未来一定还会有新的指标出现,如世界残障人员有效康复率、青光眼有效检出率等,这些质量相关指标都要纳入考核体系中,共同推动我国眼健康事业长足发展,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高质量且负担得起的眼保健服务。
 
防盲工作热点:“十四五”眼健康规划新布局,重视“三级防盲”
 
通过“视觉2020”行动,我国眼健康水平发生重大变化,国人眼健康问题“有降有升”:消灭了致盲性沙眼,白内障手术率CSR达到三千多,新生儿的眼病筛查覆盖率达到90%、致盲率已经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同时也发现,我国中度视觉损伤近十年增长率136%,重度视觉损害147%。究其原因:
 
人口老龄化。目前我国65岁以上的人占比已接近18.5%,几年后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很多眼病与年龄相关,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可以预见未来几年老年人群中眼病患者数量将呈现爆发式增长,给我国眼健康事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近视。我国青少年儿童总体近视患病率达到52.6%,是造成中度视觉损害非常重要的原因。近视防控已上升为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
 
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引起的眼部并发症,也加重了眼健康的负担。
 
“十四五”期间,中国致盲眼病的构成以及眼健康的关注点发生了巨大变化,白内障、近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角膜盲等成为国人视力损害、致残致盲的重要因素。眼病不仅仅是眼睛的问题,还关乎全身健康。王教授提议,眼健康也实行“三级防盲”。关注基层的”三级防盲”建设,加强眼健康管理内容和服务内容的普及,与眼保健系统有机整合,促进我国普遍眼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最后,作为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教授提出自己对未来十年推进我国防盲工作的愿景:
 
“加强基层眼科专业队伍建设,建立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推动眼科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努力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眼健康需求。”
 
我们期待王教授的这一愿景尽快实现,为光明中国护航!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