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培泉教授:改良Hoffman隧道技术应用于三片式人工晶状体巩膜层间固定的临床观察

  • 2023-08-07 17:44:00
  • 276 Views

随着白内障手术的普及和发展,各种创新手术技术层出不穷,为眼科医生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提供了强大助力。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届全国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术会议(CSCRS 2023)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赵培泉教授分享了将改良Hoffman隧道技术应用于三片式人工晶状体(IOL)巩膜层间固定的临床研究成果[1],为复杂白内障手术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Hoffman隧道技术应用于三片式IOL巩膜层间固定的效果有待研究

对于缺乏囊袋支持的IOL二期植入,经巩膜固定的后房型IOL悬吊术作为主流术式经历了三个阶段,包括传统的经巩膜后房型IOL缝线固定术、无线结后房型IOL缝线固定术和无缝线的IOL巩膜层间固定术。传统经巩膜缝线固定术使用巩膜瓣埋藏线结法,因远期线结暴露、缝线断裂等并发症,已逐步退出主流术式。由此衍生出有缝线无线结的后房型IOL固定术,有效避免了线结有关的并发症。其中,Hoffman隧道技术为常用的有缝线无线结悬吊技术,具有保留结膜完整性、不需巩膜瓣制作和缝合、避免线结磨损和暴露、术源性散光小等优点。但Hoffman隧道技术相关研究多局限于硬片悬吊式IOL或闭合袢的可折叠IOL,应用于三片式IOL鲜有报道。

鉴于此,赵培泉教授及其团队改良了该技术,将其应用于三片式IOL的巩膜层间固定,扩展了有缝线悬吊术的IOL可选范围,手术更为安全高效、远期IOL更为稳定。


改良Hoffman隧道技术简要步骤介绍(右眼为例)

赵培泉教授及其团队改良的技术使用角膜定位环进行角膜钟点定位。选择3点、9点方位,以角膜缘为基底,做长度3mm、宽度2.5mm、1/2巩膜厚度的反向巩膜隧道。11点方位做透明角膜切口,8点位前节灌注。9点位巩膜隧道中央处取角膜缘后2mm,使用9-0聚丙烯线长直针穿刺入眼内,3点位巩膜隧道中央处亦取角膜缘后2mm,使用27G针头穿刺入眼内,引导长直针穿出眼外。不剪断缝线,继续使用该9-0聚丙烯线长直针自9点位穿刺位点旁0.5mm再次穿入眼内,并反方向自9点方位第一个穿刺点旁0.5mm、经27G针头引导再次穿出眼外。主切口使用人工晶状体钩勾出双股线,并于正中剪断。选用袢末端自带膨大的预装式三片式IOL,将IOL前袢推出推注器,将双股缝线一端打结于该袢膨大末端连接处;将前袢和IOL光学区推入前房,保留后袢于眼外,同样方法将后袢与双股缝线另一端打结固定。将IOL植入后房,调整缝线长度,使其居中。反向巩膜隧道下勾出缝线,打结固定藏于两反向巩膜隧道层间,水密切口。

图片

图1. 手术步骤示意图

改良Hoffman隧道技术应用于三片式IOL巩膜层间固定的研究概览

研究共纳入9人10眼,入选标准为:1)晶状体严重脱位需行晶状体切除或无晶状体眼,均需行IOL巩膜层间固定术;2)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有提高,且>20/200。术后平均随访时长为19.60±7.04月。

图片

图2. 入选患者特征

研究结果显示,BCVA术后较术前均有提高;术后眼内压和角膜内皮计数均维持在正常范围。术中未出现明显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第一天发生IOL光学区夹持,缩瞳并嘱患者仰卧位后IOL复位。1例患者术后第一天眼内压低于正常值,检查示一侧巩膜隧道漏,加压包扎2天后眼压恢复至正常范围。

图片

图3. 手术前后临床数据对比

改良Hoffman隧道技术应用于三片式IOL巩膜层间固定的优势赵培泉教授及其团队改良的技术结合Hoffman隧道技术优点,同时使用双股9-0聚丙烯缝线,进一步降低缝线断裂可能性,具有更好的远期IOL稳定性。可折叠三体式IOL所需主切口较小,术源性散光相对小,同时IOL袢膨大的末端能有效防止线结滑脱。不仅扩展了IOL在有缝线悬吊术的可选种类,也提供了相对稳定、安全和简单的巩膜层间固定技术。


图片

赵培泉 教授

二级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担任国际眼科联盟 (ICO) 糖尿病眼病防治特别工作组委员,国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类委员会 (ICROP) 委员,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协会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专委会小儿视网膜学组组长,欧洲Jules Gonin Club会员,美国黄斑协会国际会员,美国视网膜医师协会 (ASRS) 会员等职。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眼科视觉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小儿眼病诊治中心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主任。尤其擅长小儿及成人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晶状体疾病的诊治。现已在国内外相关重要学术期刊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50余篇: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上海市P生局新百人计划;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 (3) 、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1) 、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奖三等奖 (1) 和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1) 等奖项。2016年和2023年分获亚太眼科学会 ( APAO ) Distinguished Service Award 和 AchievementAward,2018年和2020年分获美国视网膜专家协会Rhett Buckler Award和Honor Award。获印度ROP大会Azad教授命名演讲。


参考文献:[1]Ye H, Zhang S, Mi W, Fei P and Zhao P (2022) One-Year Outcomes of Modified Technique for Scleral Fixation of a Three Piece Intraocular Lens Without Conjunctival Opening. Front. Med. 9:856800. doi: 10.3389/fmed.2022.856800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