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科技与医学深度交融,白内障及屈光手术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每一次技术的突破、每一项研究的进展,都为患者重见清晰世界带来新的希望。在此蓬勃发展之势下,第二十五届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术会议(CSCRS 2025)盛大启幕,国内外众多顶尖眼科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举。《国际眼科时讯》特邀大会主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姚克教授,共探行业发展全新态势。
《国际眼科时讯》:作为白内障及屈光手术领域的年度学术盛会,今年会议在议程设计上有哪些突破性亮点?相较于往届,新增了哪些特别环节或创新安排?
姚克教授
今年迎来了第25届CSCRS,这也是近年来白内障与屈光手术领域规模空前的学术盛会,本次会议有两大亮点:
形式编排上,本次会议大胆创新。会议不仅力邀院士、国内外白内障屈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主旨演讲,还特别强调学科间的交叉融合。鉴于白内障手术、屈光手术与角膜、眼底、青光眼等亚专科紧密相连,会议在多个授课环节巧妙融入了相关交叉学科内容。同时,会议形式更加丰富多元,新增了疑难病例讨论环节,还有手术直播与录像展示。目前正在进行的手术直播及录像展,将今年的前沿手术技术以录像形式生动呈现,直播环节更是展示了最新的耗材、设备与技术。我们期望与会者能借此机会,及时掌握白内障和屈光手术领域的最新动态,并在未来的工作中应用这些新技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会议内容上,同样经过精心策划与调整,亮点纷呈。近年来,老视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已广泛普及,各类老视人工晶状体在临床应用中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为此,今年我们将公布并解读一份关于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全国专家共识。通过解读,与会者将能全面了解老视人工晶状体植入过程中的关键要点,包括适应证筛选、不同患者适配的人工晶状体类型,以及术后需密切关注的并发症等。此外,会议还将对2024年度白内障领域发表的全部论文进行全面回顾与总结,向与会者全方位展示该领域的新进展。
《国际眼科时讯》:近两年来,白内障及屈光手术领域值得关注的前沿技术或研究方向有哪些?
姚克教授
就2024年度而言,我们收集到白内障临床与基础研究相关论文约3000篇。其中,约2000篇(占三分之二)聚焦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论文约1000篇。在本次梳理的2024年度国内外白内障研究新进展中,主要聚焦于临床研究。
- 在临床研究方面,白内障手术评估相关论文数量在所有论文中居首。手术技术层面,飞秒激光技术成为近年来的研究亮点。仅去年一年,关于飞秒激光技术的论文数量创下历年新高,这充分显示出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在眼科界、白内障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尤其在处理复杂病例时,相较于普通超声乳化手术,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优势显著,本次新进展内容均对此有所涵盖。
- 在人工晶状体研究领域,相关论文数量排名第一的是Toric人工晶状体研究;三焦点人工晶状体研究位居第二;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研究也备受关注。
- 今年,新进展内容还着重关注了复杂性白内障手术。其中,白内障与青光眼联合手术的论文数量在复杂性手术中居首位。随着青光眼微创手术技术不断发展,今年出现了多种新型手术方式。不同微创青光眼手术与白内障手术如何联合开展、手术效果怎样,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其次,眼底病与白内障联合手术也备受关注,该手术将超声乳化手术与玻璃体手术相结合,或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一次性完成白内障手术。此外,联合角膜手术、角膜移植开展白内障手术也是复杂性手术的一大特色。近年来,众多论文报道了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DMEK)或后弹力层剥除自动化角膜内皮移植术(DSAEK)等手术与白内障手术的联合方式。
《国际眼科时讯》:随着人工智能(AI)在白内障与屈光手术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您如何看待AI辅助决策系统与医师经验的结合?
姚克教授
近期,AI在眼科的应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尤其在患者筛查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基于影像学的AI应用更为广泛。在白内障领域,AI的应用同样丰富多样且至关重要,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AI借助大数据分析,为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提供优化方案。当下,白内障手术已从传统的复明手术迈向屈光手术,这意味着功能性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成为必然选择,而晶状体度数的测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对于三焦点或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而言更是如此。以老视患者为例,其看近困难、看远尚可,若晶状体度数计算出现偏差,术后远视力可能比术前更差。考虑到人眼眼轴长度存在差异,对于正常范围的眼轴长度,第三代计算公式已能达到较高的准确度;但在长眼轴和短眼轴的特殊情况下,计算精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AI的研究重点聚焦于如何在短眼轴和长眼轴的情况下提升计算准确性。事实上,基于AI大数据模型的第四代计算方法已经诞生,为精准计算提供了新的可能。
其二,AI在白内障核硬度筛查方面也展现出巨大潜力。核硬度是影响手术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借助AI技术,医师仅需一张照片,就能对白内障的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接受手术治疗或随访观察。
其三,借助ChatGPT等先进工具撰写了大量既专业准确又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白内障手术。去年,已有众多相关研究报道了这一创新应用。
综上所述,在白内障领域,AI的应用已渗透到手术计算、疾病筛查和患者教育等多个方面,为白内障的精准诊疗和患者服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国际眼科时讯》:您认为这样一场高规格、大规模的学术会议对于推动我国白内障及屈光手术行业的整体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姚克教授
无论是从会议规格还是参会人员数量来看,本次会议无疑是一场盛大的学术盛宴。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在眼科领域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在青少年时期,近视防控是重中之重;而成年后,屈光手术则为近视患者提供了矫正视力、重获清晰视界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白内障作为眼科领域的首位致盲眼病,其危害不容小觑。我国每年每家医疗机构白内障手术量平均约四五百例,整体规模极为庞大。据统计,我国白内障患者数量已达1.4亿,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亟待手术干预。更重要的是,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已从单纯的防盲手术——让患者“看得见”,升级为追求让患者“看得好、看得清”。因此,本次会议的召开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本次会议,与会者能够及时了解近年来白内障和屈光手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以白内障领域为例,近年来人工晶状体种类日益丰富,从早期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发展到如今的老视矫正性人工晶状体。然而,如何为患者选择适合的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是一门充满挑战的学问。这也是本次会议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共识解读和各位讲者的经验分享,助力更多人深入理解白内障手术和屈光手术,提升临床诊疗水平。
此外,本次会议在眼科领域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今年,CSCRS跻身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的四大重要会议之列。除即将于九月召开的全国眼科学术大会(CCOS)外,本月下半月还将举行眼科学和视觉科学研究大会(CCRVO)。在今年的亚专科会议中,CSCRS与青光眼会议并驾齐驱,共同构成了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的四大重要会议。由此可见,CSCRS在眼科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际眼科时讯》:伴随白内障和屈光手术技术的持续革新与飞速发展,该领域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培养方向发生了哪些变化?
姚克教授
医学是需终身学习的专业,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每年众多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眼科医师更应紧跟时代,适应新设备浪潮。我认为有两点至关重要:
- 持续学习与技术培训是眼科医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在近视激光手术领域,融合AI技术、手术时长更短的新设备不断涌现;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方面,多家厂商推出新设备,各有技术特点。这就要求眼科医师不断学习新技术,掌握设备操作,将其应用于屈光性白内障手术。
- 眼科领域,尤其是白内障手术,新型人工晶状体不断问世。以老视矫正性人工晶状体为例,其种类繁多,涉及光学、屈光学等交叉学科知识。眼科医师不仅要手术技术精湛,还需深入理解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方法,如不同公式的适用情况、长眼轴与短眼轴差异及光学原理。同时,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晶状体类型,考虑眼部条件、生活习惯、经济状况等因素。比如,为不同视觉需求患者判断适合衍射型、折射型还是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对经济条件有限无法选三焦点晶状体的患者,依据双眼单视或微单视原则调整非主视眼度数,实现最佳双眼视觉效果。
眼科医师唯有在基础理论与临床技术上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提升临床技能,才能为患者带来更清晰、舒适的视觉体验,在守护光明的道路上稳步迈进。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条评论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