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运韬教授:守护光明之窗,解析脉络膜损伤的手术治疗策略

  • 2024-04-02 17:48:00
  • 90 Views

编者按:眼外伤特别是开放性眼外伤,是眼科医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其中,脉络膜损伤作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临床表现多变,治疗策略亦各不相同。在备受瞩目的第39届亚太眼科学会(APAO 2024)会议上,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胡运韬教授发表了题为“Surgical Management of Choroidal Injuries: A Step-by-Step Guide”的演讲,详尽剖析了脉络膜损伤的不同临床表现及其相应的治疗策略,突显了眼外伤治疗的复杂性与精细性,同时也彰显了现代医学在眼外伤救治领域的持续进步与突破。为此,《国际眼科时讯》特邀胡教授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专访,旨在让广大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脉络膜损伤及其治疗策略,为眼外伤的救治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国际眼科时讯》:脉络膜损伤有哪些临床表现?各需要什么样的治疗策略?

胡运韬教授:众所周知,皮之不存、毛之焉附。脉络膜位于视网膜与巩膜之间,受损后可导致视网膜感光细胞失去营养甚至无以依附。在以往的临床研究中,我们观察到许多严重眼外伤无光感病例伴有脉络膜损伤。过去许多无光感眼外伤被视为无法挽救的病例,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救治措施的持续提升,如今相当一部分无光感眼外伤得到了挽救,因此脉络膜损伤的治疗不可避免的成为了眼科医生的新课题。

脉络膜损伤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脉络膜缺血、脉络膜裂伤、脉络膜上腔出血/爆发性出血、脉络膜脱离、脉络膜撕脱及脉络膜缺损等等,同时脉络膜损伤往往还伴随睫状体解离或脱离。在临床治疗中,针对不同类型的脉络膜损伤,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例如,对于范围不大的脉络膜出血和脱离,可以观察自行吸收;针对大量的脉络膜上腔积血,可利用tPA溶解凝血,待其液化后释放积血促进脉络膜复位。若发生脉络膜撕脱,玻璃体切除术时看到暴露的巩膜内表面,则需采用脉络膜缝合术来复位脉络膜,为视网膜复位创造条件。


《国际眼科时讯》:对于脉络膜上腔出血、脉络膜撕脱和睫状体解离,应如何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

胡运韬教授:处理脉络膜上腔出血时,需要根据出血量的多少来制定治疗方案。

若出血量相对较小,随着眼压的恢复,出血可能会逐渐吸收。此时可以先观察,无需手术治疗,期间需注意眼压的变化。
对于大量的、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可以采用脉络膜上腔注射tPA来促进其溶解。通常情况下伤后10~12天,脉络膜上腔出血会自然液化,此时,可以直接释放液化的出血。但是,在受伤早期(一般1周以内),当伤情趋于稳定时,可以注入tPA来溶解脉络膜上腔积血,24小时后将出血释放出来,再进行内眼手术,有助于视网膜的复位。

对于脉络膜撕脱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干预。因为一旦脉络膜撕脱,其弹性、张力会受到损害,早期手术有助于脉络膜的复位。

处理睫状体解离时,如果是钝挫伤引起的,需要密切观察其脱离的范围、特征、眼压以及对视力的影响。若范围广泛,可进行手术缝合复位。若睫状体解离范围较小,对眼压影响不明显,可以选择观察一段时间,部分患者可能会自行恢复,不必急于手术。对于开放性眼外伤存在睫状体解离的伤眼,可在玻璃体手术过程中进行睫状体缝合,防止术后顽固性低眼压。我反对用硅油填充的方式治疗睫状体解离。


《国际眼科时讯》:在开放性眼外伤的处理中,如何步步为营,预防和治疗脉络膜损伤?

胡运韬教授:脉络膜损伤的类型决定了治疗策略。在处理任何眼外伤时,我们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治疗步骤和原则,包括一期损伤的治疗和后续的修复治疗。

对于开放性眼外伤,首要任务是关闭伤口、恢复眼压、抗感染,为后续手术创造有利条件。在开放眼外伤一期修复过程中,恢复眼压对防止脉络膜撕脱/脱离至关重要。可以在伤口缝合后眼内注入粘弹剂或长效气体尽快恢复眼压。

当遇到脉络膜上腔出血时,在玻璃体手术前/时,可以先经巩膜释放脉络膜上腔积血,再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这样更有利于视网膜手术的成功。

眼B超检查可以判断脉络膜的状态。结合临床特征,如果明确是脉络膜上腔积血,可注入tPA,促进出血溶解,释放积血后再行玻璃体切除术。如果B超显示眼内结构错乱,结合临床特征考虑脉络膜撕脱可能性大,建议尽早手术,以便在手术中上进行脉络膜缝合,防止脉络膜弹性丧失,难以复位。

对于钝挫伤、爆炸伤冲击波等引起的眼闭合伤,由于眼球并未开放,患者眼睛处于应激损伤状态,此时并不主张立即手术。首先需要治疗视网膜震荡伤和炎症反应,密切观察,待仔细考虑手术适用症,伤情稳定后进行手术。术中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睫状体/脉络膜缝合。若B超显示存在脉络膜上腔出血,先进行出血的释放,然后再进行眼内手术。总的来说,复杂眼外伤救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进行,每一步治疗措施都是为下一步治疗的铺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损伤类型来制定治疗方案。操之过急往往适得其反,只有按照适当的步骤,才能有效地救治眼外伤,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视力。


《国际眼科时讯》:请您分享下此次APAO的参会感受。

胡运韬教授:参加这次的APAO会议,我深感收获颇丰。

首先,我为中国医生的技术和水平感到自豪与骄傲。中国医生的表现与国际同行不相上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医生的演讲内容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这不仅证明了中国眼科的技术实力,也让听众觉得收获满满。

同时,我也关注并跟进一些新的技术进展,如干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这些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可能会为未来的医疗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此外,我深感我们必须更加积极地分享和探讨科研设想和理论观点。一些独特的想法和见解,若不及时实践或分享,可能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我们领先的地位。以我为例,2015年,我曾在国内眼外伤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修正眼外伤分区的观点,认为眼外伤的三个分区不够完善,应该向后分出4区。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而搁置,对此没有进一步探讨和对外展示。然而,在今年的APAO会议上,我注意到一位澳大利亚专家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并进行了详尽的观察、分类及分析,他们将眼外伤的分区向后扩展至3a和3b区,与我的观点不谋而合,这说明我们的理论观点具有领先见解,但是我们需要在国际上发出声音。因此,我认为,不仅要拥有独特的见解,更要积极地推进、交流和展示。未来,我将更加积极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为眼科医疗事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