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白内障手术已变得日益安全和普及,患者对术后视觉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白内障手术中,人工晶状体的定位至关重要,其倾斜和偏心问题直接影响着术后的视觉质量。第42届欧洲白内障与屈光外科医师学会年会(ESCRS 2024)上,《国际眼科时讯》特邀奥地利维也纳汉诺士医院眼科部门负责人Oliver Findl教授,就人工晶状体的倾斜和偏心问题,以及相应的预防和处理策略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讲解与分析。
ESCRS 2024会议在巴塞罗那成功举行并圆满结束。此次盛会吸引了超过11,000名全球眼科领域的代表,他们共同聚焦眼科医学的前沿科学议题。其中,人工晶状体的倾斜与偏心问题尤为引人关注,这些问题对手术效果及患者的视觉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从当前市场状况来看,大多数人工晶状体在控制倾斜与偏心方面已展现出卓越的性能。然而,对于某些特定患者群体,如悬韧带异常的患者,这一问题依然相当棘手。
针对这一挑战,Oliver Findl教授所在的团队致力于探索有效的预测与评估手段,以期在术前能够合理预判人工晶状体的倾斜与偏心趋势。几年前,该团队已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术前使用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从不同子午线观察透明晶状体的倾斜和偏中心状况,进而尝试预测术后人工晶状体的偏中心和倾斜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虽然该方法在预测人工晶状体倾斜方向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在倾斜程度的预测上仍存在局限性。对于眼轴较短的患者,这种方法在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度数计算过程中,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特别调整。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术前发现晶状体存在轻度倾斜,那么最好避免使用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尤其是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景深延长(EDOF)型人工晶状体或许能为患者提供更广泛的适应性,尤其是在使用增强型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时,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被视为一种更为稳妥的选择。然而,如果预计术后会出现偏中心现象,这在悬韧带薄弱的患者中较为常见,那么使用非球面中性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则显得更有意义。因为这样做不仅更为安全,而且在图像质量上也优于使用矫正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或任何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的表现。
在ESCRS 2024会议上,Oliver Findl教授分享的关于人工晶状体倾斜和偏中心问题的最新资讯,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见解。Oliver Findl教授表示,此次ESCRS会议现场汇聚了众多中国眼科同道,他深感荣幸能与各位中国同仁共聚一堂,共同见证眼科医学的蓬勃发展。同时,他也深知中国在眼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不仅数量丰富,而且质量卓越。若这些宝贵的研究成果能够进一步与国际社会广泛交流共享,无疑将极大地推动全球眼科医学的进步与发展。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条评论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