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工晶状体(IOL)悬吊术是一种用于无晶状体眼或人工晶状体位置不稳定时的屈光矫正手术,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囊膜支撑不足或无囊膜支撑以及大范围晶状体悬韧带缺失或断裂情况下IOL植入。临床工作中可分为手术计划内和计划外的IOL悬吊术。通常来说计划内IOL悬吊术是指在术前评估中已明确患者无法通过存留囊膜或无囊膜支撑睫状沟植入IOL,需直接采用悬吊方式固定IOL的手术方案。而计划之外的IOL悬吊术则更考验眼科医生临时反应和经验选择,常发生在白内障术中意外或并发症中。在COOC2025会议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蒋永祥教授就此带来了深度剖析和分享,为白内障术中发生意外须行IOL悬吊术提供参考。
计划内IOL悬吊术
一、明确囊膜或悬韧带支撑不足的情况
1.晶状体脱位/不全脱位:①外伤导致悬韧带广泛断裂(≥180°)。②遗传性疾病相关:如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马切山尼综合征(Marchesani syndrome)、假性剥脱综合征(PXF)等导致的悬韧带脆弱或断裂。③先天性晶状体异位:如儿童或青少年先天性悬韧带发育异常等。
2.囊袋结构不完整:①后囊膜缺失或大范围破裂:术前检查发现囊膜无法支撑IOL(如既往手术、外伤或先天性缺陷)。②白内障术中预判囊袋不稳定:如成熟期白内障合并悬韧带松弛或断裂,术中发现囊袋支撑力不足(需术中转为悬吊术)。
二、计划性联合手术
1.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因视网膜病变(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需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摘除,且无法保留囊袋支撑时,直接计划悬吊IOL。
2.角膜移植联合屈光矫正:如穿透性角膜移植(PKP)或内皮移植(DSAEK)术后无晶状体眼,需一期或二期植入悬吊型IOL。
3.复杂眼外伤重建:合并晶状体脱位、玻璃体积血、角膜损伤等,需联合玻璃体切割+悬吊IOL植入。
图1~3 示术前估计术中需联合行IOL悬吊术
计划之外的IOL悬吊术
在白内障手术过程中,有时会遇到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或悬韧带断裂、晶状体核或核壳坠入玻璃体腔等意料之外的情况,此时需要果断调整方案,处理完掉核或玻璃体脱出后即可进行IOL悬吊植入,以确保IOL的稳定性和术后视觉质量。
蒋永祥教授分享了一例术中进行IOL悬吊的案例:患者女,35岁,既往先天性白内障于外院手术植入单焦点IOL,术后右眼200度远视,左眼250度远视。患者来院就诊诉求置换多焦点IOL,以获得远、中、近良好的视功能。因此根据眼部参数设计IOL后,选择植入三焦点IOL。术前已经发现患者前囊膜收缩,需切开前囊膜,同时剪开并取出原三片式IOL,再植入新的三焦点IOL。左眼的IOL置换顺利完成,但在进行右眼手术时发现后囊膜裂开,无玻璃体脱出,术中即行IOL悬吊稳定术。术后右眼残余50度近视,结果依然令人满意,此病例处理为第二眼三焦点IOL植入术中发生大范围后囊膜破裂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手术方式选择。
睫状沟IOL缝线固定术(悬吊IOL,由内到外法,以双弯针为例)
睫状沟IOL缝线固定术(由内到外法)是一种用于无足够囊袋支撑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技术,通过缝线将IOL襻固定于睫状沟或巩膜壁。
一、手术原理与优势
1.原理:通过主切口将缝针从眼内穿出角膜缘后2mm巩膜,将IOL襻固定于睫状沟。“由内到外”:缝针从眼内向外穿出巩膜(与传统“由外到内”法相反),缝线Z字形巩膜层间穿行固定。
2.优势:①微创性:可避免巩膜瓣制作及缝线暴露风险。②适应证广:尤其适用于术中玻璃体丢失眼压偏低患者操作。
二、关键步骤
1.切口与玻璃体处理:充分玻璃体切除,尤其是拟悬吊部位前部玻璃体,避免术后牵引导致玻璃体视网膜并发症发生。
2.缝针穿刺与引出:
第一步(内→外)
- 预置IOL襻套结的长弯针从眼内(睫状沟区域)向外穿出巩膜,在角巩膜缘后2mm(睫状沟投影区)穿出。将聚丙烯缝线一端经针头引出至眼外, Z字形巩膜层间穿行固定。
第二步(固定IOL襻)
- 对侧IOL襻同样方法固定,缓慢拉紧缝线,使襻固定于睫状沟。形成“双点悬吊”固定IOL。
三、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
1.穿刺定位:睫状沟投影:水平位手术角巩膜缘后0.5 mm,垂直位手术角巩膜缘后1mm,斜形约0.8 mm。国人手术角巩膜缘12点最宽约2.37mm,鼻、颞侧最窄,1.29~1.35mm。对称性:两侧固定点需在同一水平面,即前后上下左右需对称,防止IOL偏中心或倾斜。
2.缝线选择:聚丙烯(Prolene)常用,但长期可能有降解断裂风险;聚四氟乙烯(Gore-Tex)更耐久,但线较粗,国内目前无此产品。
3.并发症预防:出血——避免穿刺损伤睫状体血管;视网膜脱离——确保玻璃体基底部无牵引;IOL偏位或倾斜——睫状沟定位不很准确,术中实时调整襻或固定缝线的位置。
睫状沟IOL缝线固定术(悬吊IOL,由外到内法)
睫状沟IOL缝线固定术(由外到内法)是通过从眼球外部穿刺引出缝线来固定IOL的经典悬吊技术,具有操作直观、固定可靠的优点,但操作难度稍大。缝线固定是该术式的关键步骤,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定位巩膜固定点
1.通常选择距角膜缘后2.5mm(睫状沟对应位置)。
2.用标记笔标记进针点(如鼻上或者颞下)。
二、缝线穿刺(双针法)
1.使用带9-0聚丙烯(Prolene)缝线的长弯针,缝线套结或结扎于IOL双襻。
2. 角膜缘后2.5mm巩膜外1ml注射器针头进针,进入眼内(睫状沟区域),引出9-0聚丙烯缝线长弯针。
3. 将聚丙烯缝线Z字形巩膜层间穿行固定。
4.对侧IOL襻同样方法固定,缓慢拉紧缝线,使襻固定于睫状沟。形成“双点悬吊”固定IOL。
总结:蒋永祥教授总结道,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在IOL悬吊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为后续IOL的安全固定创造了必要的操作空间和稳定的眼内环境。在具体手术方法的选择上,术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操作经验、手术设备条件以及患者眼部具体情况,选择最为熟练且易于操作的悬吊技术。无论是传统的由外向内法还是由内向外法,其核心原则都是要在确保手术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IOL的稳定固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玻璃体处理不彻底的情况下进行悬吊操作,可能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前段玻璃体的彻底切除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此外,术者还应当根据术中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手术方案,选择最适合当前手术情境的悬吊方法。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条评论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