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前沿研究,成为低视力患者隧道尽头的亮光!

  • 2020-04-20 15:40:00
  • 1388 Views

众所周知,青光眼、视网膜疾病均属于严重的致盲眼病,且视力损伤不可逆转。那么,因青光眼或视神经病变等疾病对视网膜、视神经或大脑造成损害后视力丧失的人群还有重见光明的希望吗?

 
发表于Restorative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特刊上的研究表明,随着科学研究与技术的进步,为补偿和恢复低视力带来了乐观的前景,不可逆盲的治疗正在取得显著进展。该文章探讨了因青光眼或视神经病变等疾病造成视力丧失的不同方面,研究涉及基础科学、临床护理、药物和设备的创新。德国马格德堡大学医学心理学研究所组长、Restorative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客座编辑Andrea Antal教授解释:目前已有的一些研究集中展现了通过大脑可塑性增强剩余视觉能力和恢复视觉的行为训练及电/感觉装置,并讨论了应用的可能性。
 
首先,我们要接受这一事实:如果视网膜和/或视神经完全受损,那么恢复是不可能的。
 
然而,即使有少量残留视力,几乎所有患者都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以下几种揭示视觉恢复和修复的作用机制为更好地理解视觉科学中的神经可塑性铺平了道路。
 
视觉系统中的神经元在解剖学或生理学层面受到损伤后,受有代谢产物中有毒物质的抑制,或者缺乏氧和糖的供应,可能处于失活状态,类似冬眠的模式或低代谢阶段。可以通过药物、训练和/或电刺激来重新激活它们。
 
轴突再生。
 
干细胞移植。
 
视网膜芯片植入物(“仿生眼”)替换(增加)失去的神经组织本身,特别是视网膜或视神经。
 
通过“重新编程”或“重新组织”神经细胞活动及其与通过训练和电刺激激活剩余视觉与目标之间的联系,来更有效地利用剩余的与大脑相关联的神经组织。
 
这些进展将影响到不同原因引发的视觉障碍,包括典型的眼部相关疾病如青光眼和视神经病变,以及更多的脑部相关疾病如卒中或脑外伤。
 
我们一直提倡关爱低视力患者。低视力患者的诊治不单单只局限于眼科,这些进展以跨学科的方式讨论眼脑互动,涉及眼科、神经学、神经心理学、康复医学、工程和药理学,将极大地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目前,虽然许多动物实验取得了成功,但其结果还不能直接用于人体研究。研究者指出有必要进一步探索与视力丧失相关的其他因素,这些研究将可能改变未来眼部疾病的诊疗方向与诊疗模式。无论如何,为低视力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这始终是我们一直坚持不懈追求的目标。
 
来源: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1-tunnel-individuals-low-vision.html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