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前沿、观世界,EURETINA“圆桌派·大咖谈”干货大盘点!

  • 2020-11-30 11:52:00
  • 1566 Views

第20届欧洲视网膜专家学会年会(EURETINA)以线上直播的方式为全球眼科同道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尤其在本次会议圆满收官之际,由康弘药业支持的“有朗沐同行,与世界对话——2020EURETINA‘圆桌派·大咖谈’”,以线下+线上的创新会议模式,在广州、北京两地携手国内大咖专家,针对新动向、新视点和前沿进展进行权威解读,引起广泛关注。精彩复盘,与您共享!

广州场大会主席梁小玲教授
 
文峰教授解读精粹
 
欧洲AMD危险因素的系列研究
 
欧洲AMD流行病学研究从遗传、环境和生物代谢等方面着手,发现AMD发生发展与基因、环境、代谢及生活方式相关,是综合作用的结果。大部分AMD的基因变异至少有3条致病通路。在存在基因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晚期AMD一半的风险。
 
基于OCT的AI生物标志物的AMD疾病管理及对网状假疣的检测
 
基于OCT的AI深度学习在AMD的随访观察、评估及治疗上大有可为,但如何规范标志各个细微病变,仍是AI在AMD应用中的挑战。
 
澳洲LEAD研究
 
LEAD研究通过一种新模式的纳秒级激光,对中期AMD进行干预治疗。研究发现,新型纳秒级微脉冲激光对大玻璃疣的消融作用;对不伴网状假疣的中期AMD,新型纳秒级微脉冲激光可减缓病变发展;对伴网状假疣的中期AMD,新型纳秒级微脉冲激光可加重部分患眼的病变发展。
 
新生血管性AMD各种新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及缓释系统在AMD治疗的研究
 
目前多项研究正在致力于寻求高效及作用强的治疗nAMD的新型药物,半年或半年以上注射一次可维持疗效。新型缓释系统尚在研发中,目前研究证实其6个月一次,可维持视力稳定40周(10个月);98%患者6个月时第一次再灌注药物后,40周(10个月)内不需要再灌注药物。
 
家用OCT设备
 
研究发现约90%的欧洲患者可耐受家用OCT的自我检测,由此文教授认为研发价格低廉且图像可用的国产家用OCT,是OCT设备国产化的新目标。
 
常青教授解读精粹
 
超越2020:视网膜领域的创新前沿
 
①使用高分辨率OCT进行AI算法分析,能发现以往无法观察到的血管信息。未来OCT影像朝着超高速、超高分辨率、超广角、多光谱OCT、功能OCT、动态OCTA、家用OCT、迷你OCT、双眼自动扫描OCT结合AI技术,及OCT诊断中心的趋势发展。
 
②使用新的超广角OCT技术有助于了解高度近视的发病机理。该技术能同时探测到脉络膜和巩膜,获得大范围的3D图像,真正观察到后巩膜葡萄肿的构型。
 
③AMD患者通过使用最新的增强虚拟现实(VR)技术可避开其中心暗点。
 
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未来的远程医疗必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未来的医疗模式将会有很大的改变。AI与眼科相结合,能观察到我们以往无法涉及的细节,是否可以将其用于Covid19大流行的特殊时刻,将危机转化成机遇,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迟玮教授解读精粹
 
病毒性视网膜炎
 
病毒性视网膜炎患者视力损害不可避免,且与患者的免疫状态相关。不同的病原体有相似的临床症状,诊断时病毒学的证据十分重要。此病非常紧急,需根据患者的严重程度和基线情况尽早进行治疗。
 
眼内炎的早期抗生素治疗与手术治疗
 
眼内炎仍然是眼内手术的毁灭性并发症。早期抗生素治疗是改善眼内炎治疗的最可行方法,更有效、更及时地使用抗生素可控制眼内炎的进展。
 
B超检查是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好方法。眼内炎的早期治疗至关重要,可以获得良好的术后视力。眼内抗生素仍是非侵袭性病例的主要治疗手段。玻璃体切除术是进展性病例、真菌、外伤、慢性和合并并发症的眼内炎病例的更佳治疗方法,手术结束后进行抗生素玻璃体腔注射,术后控制炎症。
 
葡萄膜炎诊治新进展
 
OCTA在葡萄膜炎中应用广泛:可评估前节缺血,后葡萄膜炎的浅层视网膜和深层视网膜情况;识别CNV的病灶;随访脉络膜毛细血管缺血和脉络膜肉芽肿。
 
生物制剂靶向药物是治疗葡萄膜炎的新方案。目前临床上葡萄膜炎患者主要应用的是TNF-α抑制剂阿达木单抗,它可以降低活动性和非活动性葡萄膜炎的复发风险。
 
俞素勤教授解读精粹
 
DRCR视网膜网络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现在和未来
 
根据DRCR视网膜网络研究(Protocol T,Protocol V),中心受累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治疗策略为:基于起始视力,而非OCT形态。对起始视力≥0.8的患者,进行观察随访,视力下降后再抗VEGF治疗;对起始视力≥0.5的患者,行抗VEGF治疗,药物选择无特殊;对于起始视力≤0.4的患者,行抗VEGF治疗,药物选择融合蛋白类抗VEGF药物。
 
特邀嘉宾黎晓新教授
 
卢海教授解读精粹
 
眼内异物的处理
 
眼内异物的处理包括异物的定位(是否在眼内,利用各种影像学检查、结合术中全面仔细的检查,注意睫状体部位深藏的异物);和异物的取出(采用适当的仪器、提前设计好异物出口,完成玻切后再处理异物,取出异物后再考虑是否植入IOL,双手协同操作、避免异物坠入造成视网膜损伤,异物的出口要足够大、避免周围组织的损伤)。
 
眼内异物后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早期玻璃体切除手术干预,彻底清除机化玻璃体,解除牵拉;撕除ILM,预防后期黄斑前膜及皱褶;彻底松解视网膜组织;PVR的药物控制。
 
儿童眼外伤的特点和处理
 
儿童眼外伤的特点:易发生于4-12y;治疗预后较成人差,一期手术非常重要;发生眼内炎风险高。
 
儿童眼外伤的处理:早行二期手术,避免严重的瘢痕和纤维化,玻切手术中处理好前PVR;注意术后视力恢复和弱视的治疗。
 
严重开放性眼外伤无光感眼的处理策略
 
无光感不是放弃治疗的指征;进行仔细全面的眼外伤评估;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早期手术非常重要。
 
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D)的自然病程和RD术前黄斑的处理
 
RD的自然病程:后玻璃体脱离,视网膜裂孔,视网膜下液的形成和发展,光感受器细胞凋亡,PVR早期尚可控。
 
RD术前黄斑处理的目的:尽可能保证黄斑在位,或是复位后的最佳视功能。具体的处理方法有:头部运动对于RRD的发展作用大于重力的作用,卧床和制动是有效的;及早手术,尤其是接近黄斑时,保证黄斑在位;一旦黄斑受累,尽一切可能原位复位,避免出现黄斑错位和皱褶;玻切+注气术后即刻头低位可减少黄斑移位和皱褶的发生,从而减少术后视物变形。
 
陶勇教授解读精粹
 
眼内液的精准检测
 
通过对2015年急性视网膜坏死(ARN)诊断标准的解析,强调采用分子生物学进行眼内房水鉴定病毒的必要性。使用实时定量PCR可确定病毒的拷贝数、鉴定病毒,有助于在疾病早期、病毒的表现不典型时尽早判断,还可以辅助判断抗病毒的药物治疗是否有效。
 
生物制剂的精准治疗
 
以TNF-α抑制剂阿达木单抗为代表的生物制剂靶向药将逐渐成为葡萄膜炎的一线治疗方案。今后,对阿达木单抗抗TNF-α抑制剂疗效不佳的患者,可进行血清阿达木单抗水平的监测,对患者进行TNF-α抑制剂的精准治疗:若血清阿达木单抗水平正常,则可换用IL-6治疗;若血清阿达木单抗水平很低,可查阿达木单抗的抗体,如为阳性,可加用免疫抑制剂;如为阴性,可加强阿达木单抗治疗的频率。
 
影像学的精准检查
 
OCTA等眼科影像学技术可从不同层面评估葡萄膜炎受累和炎症消退的情况,有助于精准评判眼内缺血和炎症的状态,在今后将会更多地应用于葡萄膜炎等眼病的治疗和预后的评价。
 
使用AI为nAMD患者量身选择抗VEGF药物的方案
 
研究主要针对30%左右的抗VEGF治疗无效的患者,通过机器学习对OCT影像进行个性化分析,有助于今后对这部分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
 
王红教授解读精粹
 
DME和RVO-ME的发病机制及疾病管理
 
DME及RVO-ME的发病原因:除低氧诱导因子VEGF外,还包括胎盘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Ang-2)和络氨酸磷酸酶(VETP),以及炎性介质这两大类细胞因子。
 
DME及RVO-ME的疾病管理:玻璃体内药物治疗对改善RVO-ME患者的视觉功能是有效的,且早期治疗效果更好。各种玻璃体注射治疗药物种类逐渐增加。在选择DEX植入物时,应考虑按需采用每月随访的再治疗方案。OCTA是RVO-ME中是非常重要的观察工具,优于FA。
 
AMD的AI生物标记物观察
 
深入学习AI方法可用于自动筛选OCT B扫描的AMD等级。高危生物标志物的自动识别可以提供更细粒度的分期。自动分期和分类可以使AMD的进展在大数据中得到更准确的研究。
 
OCT扫描下DME及RVO-ME的AI筛查及管理
 
抗VEGF治疗下的RVO-IRF和SRF进行随访和AI量化分析,指导抗VEGF治疗和预后。液体体积与CRT的相关性较低。液体位置与不同疾病相关性不同。在nAMD中,黄斑中心凹外的SRF相关性更强;在RVO和DME中,CRT和IRF相关性更强。
 
孙大卫教授解读精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的介入时机
 
首先要鉴别PDVR和PDR。激光可很好地治疗玻璃体增殖。玻切可解决玻璃体增殖和视网膜牵拉的问题。玻切治疗包括主动治疗和被动治疗:被动治疗包括玻血、黄斑区牵拉和牵拉性DME的治疗;主动治疗包括视网膜NV、难治性DME或牵拉性黄斑水肿。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玻切手术的安全性。
 
金学民教授解读精粹
 
超广角OCT(SS-OCT)在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中的应用
 
通过SS-OCT的观察发现:葡萄肿边缘的位置脉络膜最薄巩膜最厚;伴视网膜劈裂患者其劈裂总发生在后巩膜葡萄肿内;没有后巩膜葡萄肿的患者,其视网膜内层劈裂范围更广(从后极部延伸到周边部23mm外);玻璃体在视网膜劈裂的形成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还可观察到玻璃体不全脱离和黄斑牵拉,内层视网膜牵引。
 
PIC、PIC-CNV和近视-CNV在结构OCT上的区别
 
通过观察发病早期的高度近视患者,纳入PIC、PIC-CNV和近视-CNV3组病例,研究发现3组患者在RPE-Bruch膜和光的穿透性上的不同:RPE-Bruch膜改变:单纯PIC患者,RPE-Bruch膜完整;PIC-CNV 63%不完整;近视-CNV 89%不完整。光的穿透性:PIC基本无改变,PIC-CNV既有高反射又有低反射,近视-CNV基本为低反射。
 
高度近视黄斑扣带手术治疗黄斑劈裂和黄斑裂孔的长期研究
 
通过观察黄斑扣带手术和玻切手术治疗黄斑劈裂和黄斑裂孔的长期效果,发现黄斑扣带术对高度近视合并的黄斑劈裂和黄斑裂孔治疗有效。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手术治疗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早期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后黄斑裂孔的形成机率较高,可能与剥除内界膜时医源性裂孔有关,可予行保留黄斑区内界膜的手术;手术方法包括内界膜翻转和内界膜覆盖。
 
病理性近视玻璃体界面的操作和思考
 
病理性近视行玻璃体手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玻璃体牵引问题,恢复外核层和椭圆体带的完整性,保留黄斑区内界膜、充分减张。黄斑裂孔手术治疗可在黄斑颞侧留1PD大小的内界膜覆盖黄斑。
 
此次分享大会以独特的方式传递视网膜领域的最新资讯,内容详尽覆盖眼底疾病、最新影像学技术和药物治疗的进展等多方面,为广大眼科医生提供了了解和体会国际最新前沿理念的机会,以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便今后在实践中提高诊疗水平,更好为眼底病患者服务。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