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eye光明,与爱同行”画展正当时丨卢弘教授专访:以油画为笔,绘就眼科医学人文之光

  • 2025-07-07 17:50:00
  • 15 Views

编者按:在医学科技迅猛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眼科医学人文建设成为提升医疗服务、拉近医患距离的关键。北京医师协会眼科专科分会人文学组积极作为,成绩亮眼。其开展“北京眼科老专家采访录”项目,让前辈精神得以延续;举办“及eye光明,与爱同行”——眼科知名专家卢弘教授医学人文油画展等特色活动,将艺术与医学人文巧妙融入眼科领域。目前,该画展正如火如荼开展,以画笔传递着医学的温度。《国际眼科时讯》特别邀请此次画展主角——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卢弘教授进行专访,一同揭开这场医艺交融背后眼科医学人文力量的神秘面纱。




《国际眼科时讯》:是怎样的信念与使命感,支撑着您在葡萄膜炎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卢弘教授

在学术探索的征程中,我所秉持的,是对眼免疫学的纯粹热爱,以及探究事物本质的执着性格。选择葡萄膜炎作为研究方向,实则是源于当年工作于丝绸之路沿线地区,那里葡萄膜炎发病率较高,治疗困难、患者视力损失严重,这一现实状况促使我投身其中。在此,我要衷心感恩已故的微生物与免疫学著名专家王凤莲教授,她是我学术道路上的引路人;感恩我的患者,是他们的信任与配合推动着研究的进展;感恩与我一样对葡萄膜炎研究满怀热忱的学生们,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推动着学科发展;感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这一平台,给予我坚实的支撑。

在我们学组回顾葡萄膜炎研究发展简史时,将我归为我国第一代葡萄膜炎专家,这让我深感时光匆匆,自己已然步入学术生涯的后期。我曾想回顾总结,却又觉得一切平常。在我看来,科研可源于兴趣。对疾病机制的好奇心与对患者的同理心,是推动研究的不竭动力。葡萄膜炎病因复杂、病程难缠,治疗需如履薄冰地把握平衡,这更激发了我深入探索的欲望。同理心是医师必备的素养,关怀患者能降低其应激反应,促进治疗协同,这或许便是关怀的生物学效应。


《国际眼科时讯》:是什么样的契机和情感触动,使您决定以油画的形式来抒发内心的感受?

卢弘教授

我与油画的缘分,始于2015年一个偶然瞬间。彼时,我未将油画与医学关联,一切似是命运的巧妙安排。2015年母亲节那天,女儿满心期待地提议:“妈妈,咱们一起去画一张‘妈妈和女儿’的画吧!”我笑着答应了,但心里在想,自己从来没画过,就和孩子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完成画作时,我内心深受触动。尽管画技尚显生疏,笔触稚嫩,但当我全身心投入,描绘母女相依的温馨场景时,那份真情仿佛要溢出画布。正是这次经历,引领我正式踏上了绘画之旅。


图片


身为眼科医师,我意外发现自己对色彩有着敏锐的感知,对空间立体感的构思也似乎有着天然的优势。我猜想,这或许与我的专业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初期绘画对我而言充满挑战,但凭借不懈努力和不断摸索,我逐渐找到了绘画的节奏,技艺也日益娴熟。

每年的母亲节,我都会以“母亲”为主题创作一幅画,早期作品多从临摹起步。而绘画与医学的真正融合,则源于一次偶然的契机。当我看到国家卫健委第四届书法美术展的征稿启事时,心中涌起一股冲动:为何不尝试投稿呢?于是,我鼓起勇气,首次向画展投稿。那次创作的作品名为《争分夺秒》,生动描绘了2008年汶川地震时紧张的急救场景。画面中,后方飞机的静与前方医师争分夺秒救人的急切状态形成强烈反差,让我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这幅画也让我对医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有了更深的领悟。这幅《争分夺秒》获国家卫健委第四届《健康中国》书法美术作品展油画一等奖,此后的第六届、第七届均获一等奖。


图片


《国际眼科时讯》:您希望通过这些画作,给观众带来怎样的感受和启发?

卢弘教授

初涉画坛时,我想借画笔抒发内心所感,但与专业画家在技法上的差距,一度让我陷入迷茫。早期,我专注于古典人物绘画,渴望将绘画与医学相结合,却因缺乏相关经验,创作一度陷入停滞。VR技术的出现带来了新的契机。我发现,作为眼科医师,在VR绘画中具备空间构想的天然优势。疫情期间,我购置了VR眼镜,开启了连续180天的创作之旅。在冬奥会主题画作里,冰墩墩、雪容融的憨态可掬,运动员飞驰的矫健身姿,被生动地呈现出来;在星空图的画作里,我置身于自己绘制的星空中,那种自由畅快之感,难以用言语形容。当AI技术兴起,我向“DeepSeek”请教绘画与医学结合的方向,得到了“不必过分纠结技法,而要让绘画传递医学人文精神”的启迪。自此,我以无畏之心,继续投身绘画创作。

随着6月6日“爱眼日”的临近,我们决定举办一场主题展览。经过苦思冥想,“及EYE光明,与爱同行”的主题应运而生。“及EYE光明”中用“EYE”替代“爱”,既谐音又一语双关,寓意着给予眼睛光明,与爱同行,彰显了医师的大爱初心。我用一个月的时间创作了13幅大幅画作,围绕眼科和光明主题展开。此外,在医学界的各类会议中,我也经常分享眼科医学人文的相关内容与见解。因为我深知,医学人文的宣传与传承,对于营造温馨、和谐的医疗环境意义非凡,这与我们举办展览、进行创作的初衷也是一脉相承的。


《国际眼科时讯》:您认为艺术在医学人文传播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卢弘教授

对我而言,画笔与柳叶刀相遇,艺术便成了连接医学与人文的桥梁,油画更像是医学的“翻译官”。油画发展历程中,藏着外科学发展的脉络。17、18世纪,医师手术着装与如今不同,油画记录下医学尤其是外科学,从简单洗手消毒到严谨穿戴防护服、执行严格消毒流程的变迁。探寻油画与医学关联时,我不断尝试将二者融合,传递深层意蕴。油画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让医学知识鲜活起来,充满温度。我借此以饱含情感、色彩斑斓的方式描述医学领域的人与事,赋予其视觉叙事的力量,引发观者共鸣。

作品《眸中的荣光》中,巨大眼球为主体,瞳孔深处是导师与博士在毕业典礼握手的场景,眼睑下方,母亲温柔回眸。和友人欣赏时,他感慨不同身份的人都能从中觅得共鸣。这幅画承载着学子的奋斗、师长的期许与母亲的守望,油画独特魅力尽显,它以语言难以企及的方式传递着丰富情感。对医师来说,油画在传递医学人文精神中,能助其坚守初心。初为医师时,我便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要为患者祛除病痛,更要给予关爱与善意。在医患关系中,油画与医学人文的结合可增进彼此理解,化解信任危机。


图片


我钟情于描绘眼睛,捕捉那充满希望的光。我曾在抖音分享过与虹膜疾病的“纠缠”,也热衷于将美丽光影倒映于虹膜,用画笔定格裂隙灯下的光。作品《我是你的眼》发表于《中国医学人文》杂志,以视网膜为底,绘就“光引四季”五幅画卷。单纯的眼睛只是医学解剖的图像符号,赋予其意义后便生动且富有感染力,让患者更懂眼科医学,体悟医师用心,也让医学人文之光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总结:在“及eye光明,与爱同行”——眼科知名专家卢弘教授医学人文油画展上,艺术冲破医学的冰冷藩篱,成为传递关怀的温暖纽带。卢弘教授以画笔融合医学与人文,让专业医学知识具温度,促进医患理解,为眼科医学人文传播添彩,照亮了医患携手追寻光明与爱之路。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