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生教授专访:诠释透明晶状体置换术二十载风华,绘就技术革新壮丽长卷

  • 2024-04-20 16:35:00
  • 99 Views

编者按:在“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四月天里,我们迎来了备受瞩目的“第三届老视前沿论坛”。这是一个集结智慧、共襄盛举的学术盛会,也是一个汇聚创新、共谋发展的交流平台,汇聚了国内外眼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老视问题的前沿技术、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透明晶状体置换手术作为老视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其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无疑是本次论坛的焦点话题。在本次论坛上,上海爱尔眼科医院李文生教授进行了“透明晶状体置换手术20年:从超高度近视眼到晶状体老视手术”的精彩分享,《国际眼科时讯》特邀李教授,就透明晶状体置换手术的发展趋势、技术挑战以及其在老视防治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国际眼科时讯》:请您分享一下透明晶状体置换术在过去的20年里经历的主要变革和发展。

李文生教授:非常荣幸有机会与大家深入探讨透明晶状体置换术的演变。早在1776年,即200多年前,法国医生Abbé提出了透明晶状体置换的概念;随后,在1887年,波兰医生Fukala进行了首例透明晶状体置换术,适应证为高度近视或超高度近视。经过近200年的发展与进步,透明晶状体置换术在青光眼、超高度近视、老视、散光以及其他屈光不正的矫正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如今,这一手术方法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接受。特别是在近20年,透明晶状体置换术在超高度近视、老视和青光眼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突破。据统计,欧洲约有33%的医生开展了透明晶状体置换术,美国有23%的医生进行了此类手术。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欧洲白内障屈光手术的质量报告,欧洲透明晶状体置换术的数量已经超过了角膜及屈光手术。而在美国,透明晶状体置换术约占白内障手术总量的2.5%,相较于欧洲略低。近年来,亚洲国家也在逐步开展这一手术。我相信,透明晶状体置换术在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帮助更多患者解决青光眼、超高度近视、老视和散光等眼部问题。


《国际眼科时讯》:请您简要介绍一下透明晶状体置换术在治疗超高度近视眼方面的应用。

李文生教授:透明晶状体置换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超高度近视的治疗。早在200多年前,法国医生Abbé便提出了这一概念,波兰医生Fukala在1887年开始了相关手术。这些早期的手术方法主要针对超高度近视,但由于当时缺乏先进的超声乳化手术技术,一般采用囊内或囊外摘除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特别是视网膜脱离和感染性眼内炎。在过去的100多年里,随着超声乳化手术技术以及人工晶状体的发展,透明晶状体置换术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1949年,世界上首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成功实施,为透明晶状体置换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随着人工晶状体技术的不断革新,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人工晶状体,从而显著提升了手术效果。现在的透明晶状体置换术不仅要求将病变的晶状体摘除,更强调植入一个具备多功能的人工晶状体,旨在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视觉体验。近二十多年里,我们团队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于2013年在国际医疗界发布了相关研究报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那时起,越来越多的国内医生认可并采用了这一手术方法。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美国多数医生主张,对于超过1000度以上的近视患者,可以考虑行透明晶状体置换手术。这一手术方法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为广大近视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国际眼科时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透明晶状体置换术在解决老视问题上发挥了什么作用?

李文生教授: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老视患者的数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据统计,全球目前约有18亿老视患者。而在中国,老视患者的数量同样庞大,初步估计在2.2亿至3.2亿之间,无论是从人口比例还是实际数量来看,这一数字都相当惊人。这些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近视力下降,这无疑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根据何明光教授团队的研究以及《国际眼科时讯》的相关报道,近视力障碍对于生活的影响要大于远视力障碍。因此,我们必须对老视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透明晶状体置换术不仅在治疗超高度近视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等方面取得了广泛应用,同时也在老视治疗方面展现出了广阔的前景。我们团队在这一领域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疗,重获清晰视力。这表明透明晶状体置换术的广阔前景,特别是在老视治疗方面。我相信,这将成为未来老视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


《国际眼科时讯》:在透明晶状体置换术的发展过程中,您认为有哪些挑战?

李文生教授:我认为透明晶状体置换术的挑战主要有两点:一、认知挑战。目前,眼底病、近视等常见眼病受到了广泛关注,但老视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探讨仍显得相对不足。然而,我坚信老视是眼健康领域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老视对眼健康的深远影响,并将其视为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挑战。考虑到老视患者的人口基数庞大,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其影响都不可忽视。特别是在中国,老视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对老视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有效的治疗手段,以更好地应对这一日益严峻的健康问题。二、手术挑战。以往的老视手术面临若干难题,如视网膜脱离和感染性炎症的高发生率。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已得到显著的降低。如今,精准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与常规的眼科手术在风险上已不相上下,并未带来额外的风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手术过程轻松简单。恰恰相反,老视手术对手术医生及其团队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仅依赖于手术医生的技术精湛,更需要整个团队的默契配合。从患者的筛选、眼部状况的评估、术前与患者的沟通交谈,每一个环节都需投入大量的心血和努力。特别是在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必须确保他们对手术效果抱有合理的期望,这对于年轻患者而言尤为重要。在我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我从眼底手术转向白内障手术,深刻体会到了老视手术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我认为这种手术在眼科领域中,无疑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堪比攀登眼科领域的“珠穆朗玛峰”。但借助现有的技术和设备,我们有信心应对这些挑战,并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治疗服务。


《国际眼科时讯》:展望未来,您对透明晶状体置换术的发展趋势有何预测?

李文生教授:科技的飞速发展,不仅推动了医疗技术的进步,更在眼科手术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从早期的超声乳化技术,到现今的飞秒激光手术,手术方式已经取得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人工晶状体的研发也日新月异,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到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再到如今的全视程人工晶状体,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元化、个性化的选择。技术的革新仅仅是冰山一角,真正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在于医生的专业素养与技能。尤其是眼科医生,需要对老视等视觉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和精准的把握。老视对近视患者的影响不容忽视,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视觉体验。因此,我们需要高度关注这一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展望未来,我坚信,在超高度近视、老视、青光眼等眼病的治疗方面,我们将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眼科医生专业水平的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眼科医疗事业将逐渐与国际接轨,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领先。对于老视手术占比逐渐上升的趋势,我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国际眼科时讯》:如何保障透明晶体置换术的手术精准性,它与白内障晶体置换术有什么区别?

李文生教授:关于白内障手术,目前主要采用的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和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具有更高的精准度,能够确保手术位置的准确性和曲线的完整性,从而为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或多功能人工晶状体的广泛应用也为白内障手术带来了新的突破,我称之为精准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旨在为患者带来更加满意的视觉效果。自2017年以来,我们已成功完成了多例此类手术,获得了患者的广泛好评。当然,我们也遇到过个别患者因沟通不畅或期望值过高而表示不满,但这些问题通过加强沟通与交流都可以得到妥善解决。从手术技术和人工晶状体的设计与应用来看,白内障手术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特别是在飞秒激光的辅助下,白内障手术能够实现更小的损伤和更快的恢复,相比常规白内障手术具有明显优势。这一优势在矫正老视方面尤为突出,因此,我们在进行老视手术时,更倾向于选择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总之,无论是进行老视手术还是晶状体置换手术,如果条件允许,我建议采用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这种手术方式不仅效果显著、可靠,而且结果可预测性强,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国际眼科时讯》:您作为第三届老视前沿论坛的主席,请您谈谈此次论坛的亮点。

李文生教授:我很荣幸能够组织第三届老视前沿论坛。这次论坛,与往届一样,是一个国际性的交流平台。我们依然邀请到了众多国外知名学者,包括美国的Ming Wang教授和韩国的Sun Young kim教授等,他们将从各自的专业领域,为我们带来国际前沿的知识和见解。此外,我们还邀请了国内眼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将分享他们在手术技术、药物治疗、发病机制以及疑难案例处理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在内容方面,本次论坛涵盖了眼科手术的最新进展,包括角膜手术和晶状体手术。此外,本次论坛还将探讨老视的药物治疗和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疑难案例的讨论。我相信,通过这次老视论坛的交流和学习,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国际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还能够为推动中国老视治疗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在此,我要感谢《国际眼科时讯》对我们论坛的关注和支持,感谢你们为本次论坛报道所做的贡献。同时,也要感谢所有参与本次论坛的专家和嘉宾,是你们的支持和参与,促进了本次论坛交流质量水平的提升。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够从此次论坛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共同为推动中国老视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