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斜视,这一看似简单的眼部问题,却可能给患者带来一生的困扰。外观上的异常,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充满顾虑,自卑情绪逐渐蔓延。多年来,无数斜视患者踏上了漫长的求医之路,历经多次治疗却未必能如愿。在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斜视治疗领域依然面临着诸多难题。然而,总有一些医疗团队,以坚定的信念和精湛的技术,勇敢地挑战这些难题,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朱德海教授、刘容均医师团队,便是如此,引领患者踏上了一场跨越半世纪的斜视治疗征程。
历经五十年斜视治疗:71岁患者再求医
2024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迎来了一位特别的老人——71岁的王先生。他一生被斜视困扰,先后历经3次斜视手术。医师翻开他那本已泛黄、陪伴他51年的医疗记录本,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一次斜视病情及手术情况,那是他半生求医路的见证。王先生目光恳切,坚定地表达想再次手术的愿望。斜视如阴霾笼罩着他,让他不敢直视他人目光,甚至因害怕吓到年幼的孙子,不敢给予拥抱。在场医务人员听闻,无不为之动容。这50年的斜视治疗史,是患者对眼睛正位外观与视觉质量的不懈追求,也是对医疗团队斜视手术技术的高难度挑战。
王先生自幼便被内斜视(俗称“对眼”)这一病症所困扰。当时,受限于经济与医疗条件,他未能及时接受治疗。随着年龄增长,斜视愈发明显,严重影响了他的外观,导致他在工作中倍感自卑。1973年,王先生下定决心进行斜视矫正手术,然而,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手术效果并不理想,内斜视术后竟立刻转为了外斜视。这让王先生心急如焚,随后在1978年和1983年,他两次辗转于北京各大医院寻求治疗,但结果依旧未能让他满意。自此,斜视成了王先生心中的一块心病,自卑与焦虑如影随形。今年,王先生已71岁高龄,但这些负面情绪依旧如潮水般侵袭着他,家人朋友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一位医师朋友的建议下,王先生决定前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就诊,家人也全力支持他再次踏上求医之路 。
手术前查体和九方位眼位
手术经历
王先生怀揣着希望,踏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门诊。朱德海教授通过详尽的病史询问与全面查体,初步诊断为:右眼连续性外斜视、右眼上斜肌麻痹以及斜视矫正术后。朱医师耐心地向王先告知斜视矫正的难度所在:王先生同时存在水平与垂直方向的斜视,二者相互交织,致使眼位难以恢复正位。而且,多次手术导致眼睛组织粘连,若不充分分离粘连组织,手术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王先生这才恍然大悟,明白自己斜视反复的原因,迫切希望朱医师的医疗团队为其进行斜视矫正手术。
然而,朱医师并未急于安排手术,而是劝慰老人不要着急。他解释道,王先生年逾七旬,且全身疾病较多。虽然斜视手术技术较为成熟,但术中牵拉眼睛肌肉,老年人容易出现一些麻醉风险,王先生的身体素质对麻醉及手术团队都是极大的考验。因此,朱医师建议王先生双管齐下。一方面,进行全麻手术评估及治疗,控制血糖、血压;另一方面,医院专业医疗团队将对王先生的斜视病情展开充分的手术设计讨论,力求此次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经过全面分析与手术探查,发现王先生右眼外直肌止端位于角膜缘后14mm,与筋膜囊粘连较多,右眼内直肌止端位于角膜缘后9.5mm,且有明显瘢痕。手术方案确定为:右眼下斜肌半转位+右眼内直肌前徙至角膜缘后6mm处并折叠肌肉2mm。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半年复查,患者眼位正位,眼球各方向运动到位,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术后效果,也让王先生重拾信心。
手术后九方位眼位
这场历经50年的斜视治疗史,让我们理解到斜视患者对外观及视觉质量的追求,以及对斜视焦虑及自卑的强烈情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专业医疗团队以自身精湛的技术又一次完成了高难度的挑战!
小结
连续性外斜视( consecutive exotropia,CXT) 是指原发性内斜视因自发或手术后即刻或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生的外斜视。内斜视术后过矫导致 CXT 是困扰很多眼科医师的难题,手术后连续性外斜发生率大约是3-29%[1]。CXT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国内外研究提及的危险因素包括: 较大的手术量、内斜视发病年龄、高度远视、手术方式如双眼内直肌后徙、伴随体征如A-V征、DVD 综合征等 、术后集合功能差等[2-3]。CXT的非手术治疗方式包括交替遮盖、屈光矫正、三棱镜矫正和视觉训练等。CXT的手术治疗应警惕可能存在肌肉并发症如肌肉丢失、肌肉滑脱、瘢痕拉伸、粘连综合征等,通常手术量不易掌握,因此术前应进行全面的分析,手术方案可选择新的肌肉进行也可复位手术过的肌肉,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朱德海 教授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儿童视觉研究中心学科带头人、全国弱视斜视防治指导中心学科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儿童眼保健分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眼保健分会专家组成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全国眼肿瘤协作组委员,中国医促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会眼科委员。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并获得眼科学博士学位,同年任职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眼科。在儿童斜视、弱视、屈光不正及儿童眼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年门诊量超过7000人次、斜视手术累计10000+例。近年来,发表SCI论文近10篇。参编专业书籍5篇。多次参加民政部“明天计划”儿童疑难眼病筛查工作。朱德海教授还把专业网站当作医学科普的阵地,在“好大夫”网上开设的个人网站zhudehai.haodf.com发表多篇文章,网站访问已逾1500万人次,获得了众多患者的一致好评,多次受邀在CCTV、新华网、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做眼科科普讲座,在新媒体平台抖音科普号发表科普视频1400+篇。
参考文献:
1.Donaldson MJ, Forrest MP, Gole GA.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consecutive exotropia. J AAPOS. 2004;8(3):230–236. doi:10.1016/j.jaapos.2004.01.001.
2.Ganesh A,Pirouznia S,Ganguly SS,et al. Consecutive exotropia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of childhood esotropia: a 40 - year follow - up study.Acta Ophthalmol 2011; 89( 7) : 691-695.
3.Bachar Zipori A, Spierer O, Sherwin J C, et al. Why bilateral medial rectus recession fails?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arly repeated surgery[J/OL]. International Ophthalmology, 2020: 59-66.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条评论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