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低眼压(通常指眼内压≤5 mmHg,部分研究定义为≤10 mmHg或术后早期≤8 mmHg)是一种需警惕的并发症,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内眼术后低眼压可能无症状,也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失,因此术后低眼压的识别和处理至关重要。在Retina China 2025年会上,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宋宗明教授,围绕低眼压的多种病因机制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全面阐述,为临床带来启示和指导。
专家简介
宋宗明 教授
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副院长、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医学会专家会员、眼科分会委员、医疗鉴定专家、眼底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常委;国家防盲技术指导专家、国家健康科普专家、河南省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河南省医师协会眼科分会会长、省预防医学会公卫眼科分会会长、省医学会眼科分会侯任主委;《中华实验眼科病杂志》副总编辑、《中华眼底病杂志》等多个期刊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基金20余项。多次入选中国名医百强榜TOP 10 DOCTOR、河南省科技领军人才等;获得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优秀科普等多项奖励。
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10项;主/参编写专著、教材和诊疗规范等10余部。
低眼压的病理基础
导致低眼压的病理基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房水流出增多,一种是房水分泌减少。房水分泌减少10%就可造成低眼压,但这种情况少见,一般虹膜睫状体炎症时会导致房水分泌减少。低眼压引起浅前房,睫状体炎症,炎症因子渗出增多,房水成分变化及代谢异常,引起房水分泌减少,眼压进一步降低,炎症加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此外,还有一些全身用药、全身疾病、手术原因等也会导致低眼压的发生。
房水生成减少
在眼内炎症、灌注不足导致眼缺血综合征、药物诱导(使用局部或全身性房水抑制剂),以及眼外伤、PVR、慢性葡萄膜炎之后睫状体瘢痕形成/牵拉,睫状体破坏等情况下会导致房水生成减少,进而诱发低眼压。
房水排出增加
青光眼滤过手术、青光眼引流装置植入、基于房角的手术、医源性睫状体截离、创伤后开放性眼球损伤,RRD、大面积视网膜缺损致脉络膜流出增加,其他手术如PPV、角膜手术、巩膜固定IOL,这些情况下会导致房水排出增加,发生低眼压。
全身用药
在使用一些全身药物时,也可能导致低眼压发生。比如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和甲唑胺,服用可乐定、β受体阻滞剂类的降压药,硝酸盐类药物,抗病毒药西多福韦类似物,甘露醇等高渗剂。
全身性疾病
妊娠、脱水、尿毒症、糖尿病昏迷、先天性巩膜薄弱症如马凡氏综合征,以及其他遗传性疾病,例如肌张力障碍性肌营养不良症等全身性疾病的状态下,也会波及到眼部,导致低眼压发生,因此这类患者在关注全身健康状况的同时,也要警惕眼部的情况。
手术原因性低眼压
术后早期低眼压的可能原因:青光眼过度滤过、伤口漏、房水形成减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眼球穿孔、虹膜睫状体炎。
术后慢性低眼压:伤口渗漏、过度过滤/无血管的薄壁滤过泡、睫状体截离/脱离/瘢痕、视网膜脱离、大面积缺损、睫状体萎缩、睫状体表面膜。
睫状体诱发的低眼压危机
睫状体炎症
葡萄膜炎如睫状体虹膜炎症,累及睫状体上皮细胞时,会破坏睫状体功能,使其分泌房水减少,导致眼压降低。一些长期慢性眼内疾病会诱发睫状体炎症。
睫状体毒性破坏
睫状体毒性破坏表现为虹膜变薄/纤维化、瞳孔固定等虹膜萎缩迹象,或在OCT、UBM下观察到睫状体萎缩,睫状体毒性破坏导致房水分泌减少,眼压降低。发病原因可能与眼内药物毒性、药物浓度过高、添加防腐剂、人工晶体毒性、灌注液等因素有关。
睫状体手术/外伤
睫状体在手术或外伤的情况下,可能发生房角后退、睫状体截离(图1、表1)、睫状体疤痕或前膜(前部PVR)、睫状体脱离(图2)/脉络膜脱离、睫状体水肿、睫状体缺损等并发症,影响睫状体的正常功能,使房水分泌减少,眼压降低。
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或视力较差,眼压低于4-6mmHg,角膜皱褶,视网膜皱褶、低眼压黄斑病变(即黄斑水肿、皱褶、视网膜色素上皮改变和视网膜血管扭曲),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视盘肿胀,眼球的前后轴长减少。
图1. 睫状体截离:睫状体与巩膜突及巩膜之间出现裂隙,睫状体上腔与前房沟通
表1. 睫状体截离的分型
图2. 睫状体脱离:睫状体与巩膜之间分离,睫状肌纵行纤维仍附着于巩膜突上
低眼压的治疗
低眼压的治疗,首先要针对病因/原发病进行治疗,从源头上阻断低眼压的发生风险。其次,停用碳酸酐霉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抑制房水生成的药物,散瞳充分检查眼部情况,以了解低眼压发生的可能解剖结构原因。
在药物治疗无法取得有效结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缝合漏口、角膜,结膜、巩膜,滤过泡修复,睫状体解离手术进行治疗,以尽快恢复正常眼压。当然,预防大于治疗。特别是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眼压≤10mmHg的硅油眼取出硅油,要注意术后低眼压的可能,提前防范。
如果不慎发生睫状体截离,可以通过电凝、光凝、冷凝、睫状体复位手术、玻璃体手术重新固定截离的睫状体,封闭睫状体裂隙,恢复眼压,从而减少由低眼压引起的相关并发症,进而恢复视功能。目前临床常用的睫状体缝合术,手术量过大,部分效果不确定,可以借助囊膜张力环CTR/IOL提升手术的成功率。
囊膜张力环CTR的应用为睫状体截离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案,可以按照睫状体截离的不同类型,提出对应的治疗方案,达到针对性的治疗,这既简化了睫状体截离的临床思路,也减少了并发症,同时增加了治疗成功的机会。
I型:光凝
II型窄裂隙:光凝/冷凝/缝合
II型宽裂隙:CTR/冷凝/缝合
III型:CTR
总之,睫状体截离临床表现多样,方法种类繁多,目前尚无科学性的指导方案,这就要求手术医师经验丰富,能熟练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总结
低眼压的原因很多,要区别对待,其中尤以青光眼滤过手术较多。睫状体截离和aPVR是慢性低眼压的主要原因,对有症状和体征的睫状体截离进行分类和治疗是必要的和可行的。睫状体截离和aPVR的治疗要点在于剥膜和睫状体复位,疤痕或前膜的切除可以阻断aPVR过程,促使睫状体和视网膜复位,恢复眼压。除了掌握治疗要点,更重要的是要重视药物/植入物的毒性,预防低眼压的发生风险。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条评论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