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间歇性外斜视(间外,intermittent exotropia)是外隐斜与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过渡形式,是最常见的外斜视类型,尤其在亚洲地区,我国间外发病率约为4%[1-2]。双眼立体视觉是借助两眼视角差异感知深度的能力,在人类现实环境中,对于距离估计、物体识别、物体抓取以及涉及精细手部运动的任务具有重要作用[3-5]。间外是一种斜视角度多变,控制能力减弱且双眼视功能存在不同程度损害的眼病。间外患者的眼位时而保持正位,时而一只眼向外偏斜,呈间歇性,这种状态破坏看融合功能,进而损害双眼立体视功能。
立体视觉检测是评估和量化立体视功能的重要手段,在眼科临床工作中有重要地位,可用于评估斜视、弱视、儿童白内障等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质量。立体视觉检测经历了深径觉计、图形立体视觉检查方法和随机点检查方法的不断演进,按照检查距离分为近距离立体视和远距离立体视。间外患者远立体视觉丧失,近立体视锐度下降[6],而近立体视锐度的损害往往意味着间外病情进展[7]。目前检测近立体视觉的方法众多,如二维平面的Titmus苍蝇图,三维直观式立体图如Frisby,以及数字化立体图如颜氏随机点立体视觉图等。其中某些方法存在单眼线索(如Titmus苍蝇图)、儿童无法理解配合或存在“练习效应”等问题,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或假阳性率高[8]。因此,为不同年龄的间外患者寻找适合的近立体视觉检查法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临床上常见的无单眼线索的近立体视检测包括颜氏第三代立体视觉检查图(YRDS3)、TNO和Frisby近立体视觉检测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付晶教授团队通过比较上述三种近立体视觉检查法在不同年龄间外患者中的可测试率、测试一致性和立体视阈值,旨在为不同年龄的间外患者寻找更适合的检查方法。
研究概览
一项针对西方国家使用立体视觉检查法的调查结果显示,应用最多的是Frisby(占39%),其次是TNO(占19%),Titmus Fly和Circles(占16%)[9];我国应用较多的是颜氏立体视觉检查法。目前尚未有研究探索Frisby、TNO和颜氏立体视觉检查法在不同年龄间外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的比较研究。付晶教授团队纳入间外和正位被检者各90例,按年龄分为3~5岁、6~8岁和9~40岁3个亚组,每个年龄亚组各有30例。比较YRDS3、TNO和Frisby在不同年龄段间外和正位被检者中的可测试率、测试一致性和立体视阈值。结果发现:
可测试率方面,TNO>YRDS3>Frisby,TNO在各年龄段的可测试率最高,均>95.0%;YRDS3在各年龄段被检者中的可测试率为86.7%以上;Frisby除了在3~5岁正位被检者的可测试率为66.7%,其余年龄组均为80.0%以上。
测试一致性方面,基于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YRDS3在各年龄间外组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测试一致性(P<0.05),TNO在3~5岁、6~8岁间外组中测试一致性表现良好(P<0.05),Frisby仅在3~5岁间外组中测试一致性表现良好(P<0.05)。
立体视阈值方面,YRDS3在9~40岁正位被检者中测得立体视阈值为60弧秒,对中心凹立体视的检出效果好。间外被检者的立体视锐度高于正位被检者,表明间外患者近立体视受损。YRDS3、TNO和Frisby检测的近立体视锐度结果存在差异,不具备可比性。
研究讨论
TNO检测原理包括随机点图、互补色叠加印刷和红绿眼镜分视效果,检测流程依靠检测者与被检者的互动问答。不论是TNO的检测板Ⅰ、Ⅱ和Ⅲ的立体盲定性检测还是检测板Ⅴ和Ⅵ的立体视锐度的定量检测,都无需说出具体形状或数字,降低了检测难度,同时降低了对被检者的认知和表达能力的要求,这可能是TNO在各年龄组可测试率最高的原因之一。
Frisby利用不同厚度的透明板,通过制造真实视差展现目标图形的凸或凹的视标位置来体现不同的立体视锐度。虽然无须配戴检测眼镜,但因其目标图形为不规则图形,加上检测流程需调整测试距离,这可能是其在低龄儿童中可测试率不高的原因。
透明数字化柱镜光栅板印刷技术是YRDS3的核心技术,包括柱镜光栅结构和分视机制的呈现。柱镜光栅板表面由密集排列的微型半圆柱透镜(柱镜)组成,每个柱镜的宽度和曲率经过精密设计。这些柱镜通过折射光线,将不同视角的图像分别投射到左右眼。左右眼对应的图像(带有水平视差的随机点图案)被交替印刷在柱镜光栅的焦平面。当光线透过柱镜时,左眼和右眼的接收到图像分别被柱镜折射到不同的方向,确保左眼只能看到左图,右眼只能看到右图,从而实现双眼分视,即无需配戴滤光眼镜。这种设计使得其有更自然的观察条件和较强的抗环境光干扰的能力,同时也是其测试一致性好的原因之一。其次,柱镜光栅的透明性确保了单眼观察时仅能看到随机点背景,隐藏的立体目标需通过双眼视差融合才能识别,排除单眼猜测的可能性,消除单眼线索。
总结
本研究发现YRDS3、TNO和Frisby在不同年龄的间外和正位被检者中的可测试率、测试一致性和立体视阈值不同。付晶教授团队认为这三种方法因其没有单眼线索,因此能较为准确地反映真实的双眼立体视功能。其中TNO的可测试率最高,适合低龄被检者,且儿童的可测试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YRDS3在各年龄段的间外患者中的测试一致性较好。YRDS3、TNO和Frisby检测的近立体视锐度结果不具备可比性,建议患者复查近立体视时,尽量选择同一种检测工具。
专家简介
付晶教授
北京同仁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学硕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0余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神经眼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儿童眼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学会眼科分委会的候任主委兼秘书长;北京医师协会眼科专科医师分会眼视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眼科专科医师分会小儿眼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眼视光学会副理事长等。《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副主编等。目前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近二十项,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文章1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
参考文献
1.Fu J, Li SM, Liu LR, et al. Anyang Childhood Eye Study Group. Prevalence of amblyopia and strabismus in a population of 7th-grad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entral China: the Anyang Childhood Eye Study (ACES)[J]. Ophthalmic Epidemiol, 2014, 21(3): 197-203.
2.罗秀梅, 周晓东, 瞿小妹.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远近立体视功能研究进展[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6, 16(4): 289-291, 295.
3.McKee SP, Taylor DG. The precision of binocular and monocular depth judgments in natural settings. J Vis ,2010,10:5.
4.Caziot B, Backus BT. Stereoscopic Offset Makes Objects Easier to Recognize. PLoS One, 2015,10(6): e0129101.
5.Verghese P, Tyson TL, Ghahghaei S, et al. Depth Perception and Grasp in Central Field Loss.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16,57(3):1476-1487.
6.邱辉, 史铭宇, 李洪阳, 等. 眼位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远近立体视的影响[J]. 国际眼科杂志, 2012, 12(6): 1132-1133.
7.Hatt SR, Gnanaraj L. Interventions for intermittent exotropia[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3(5): CD003737.
8.赵逸阳, 付晶. 双眼立体视觉的检测和训练研究进展[J].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6): 486-491.
9.Vancleef K, Read JCA. Which Stereotest do You Use? A Survey Research Study in the British Isles,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Br Ir Orthopt J. 2019;15(1):15-24.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条评论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