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青光眼手术研究新进展,点滴进步助力眼科领域持续发展

  • 2024-05-13 17:10:00
  • 566 Views

编者按:青光眼,作为眼科领域的一大难题,其治疗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始终是医学研究的焦点。近年来,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研究的深入,青光眼手术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在第50届美国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学会年会(ASCRS 2024)上,众多专家学者将共同探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青光眼治疗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期四年的研究:术后脉络膜脱离对小梁切除术结果的影响

为探究术后脉络膜脱离(CD)对小梁切除术结果的影响及其关联性。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为期四年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计,针对18岁及以上接受原发性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医疗记录进行深入分析。入选标准严格限定为有晶状体眼且无其他眼内手术史的患者。为全面评估术后CD的影响,研究将患者分为两组:术后CD组和无术后CD组。通过对两组患者手术结果的对比,深入探讨了眼压、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以及手术成功率等关键指标。为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本研究设定了两种手术成功标准:A.眼压维持在5-19mmHg之间;B.眼压维持在5-16mmHg之间。若患者的眼压自基线下降幅度低于20%或需进一步青光眼手术,则视为手术失败。

研究结果:研究共纳入153名非CD患者与30名CD患者。结果显示,CD组患者在小梁切除术后第一年和第四年的平均眼压持续升高(P<0.05)。同时,在随访期间,CD组青光眼药物的平均使用次数也显著较高(P<0.001)。按照成功标准A,CD患者在第一年和第四年的成功率与非CD患者相近(分别为80.0%和69.6% vs. 88.2%和74.1%)。然而,当采用更为严格的成功标准B时,CD患者在第一年和第四年的成功率显著降低(分别为50.0%和8.9% vs. 79.7%和59.8%,P<0.001)。

研究结论:小梁切除术后出现CD患者手术成功率较低,且术后平均眼压和青光眼药物使用量较高。这一观察结果对于需要更严格控制眼压(定义为5-16mmhg)的患者群体尤为显著。

报告作者:Nader Nassiri

作者:Maryam Yadgari、Kourosh Sheibani、Sara Kavousnezhad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引流装置失效的危险因素探究

随着青光眼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Ahmed青光眼引流阀(AGV)作为一种高效引流装置,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其术后引流装置失效的问题仍不容忽视。为了更深入地理解AGV植入术后引流装置失效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人员运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了一组接受AGV植入术的不同病因的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梳理和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手术效果和引流装置失效情况进行了评估。在此研究中,将术后眼压维持在5-21 mmHg之间,并相较于基线降低至少20%(无论是否使用降眼压药物)作为成功的标准。同时,关注了眼压水平及青光眼药物使用量的变化情况,并以此作为次要成功标准。
研究结果:研究共纳入120名参与者,平均年龄为48.9±19.6岁,平均随访时间为4.5±1.4年。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的AGV植入术后引流装置有效期为5.3±0.5年,显著短于无高血压患者的6.4±0.2年。此外,手术失败的风险与较高的基线眼压密切相关,优势比为1.07(95%CI:1.02-1.12)。在逻辑回归模型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存在成为与AGV失效最为显著的相关因素,比值比为3.14(95% CI:1.2-8.1)。

研究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较高的基线眼压以及高血压的存在均为AGV植入术后引流装置失效的重要危险因素。

报告作者:Nader Nassiri作者:Maryam Yadgari、Kourosh Sheibani、Nariman Nassiri、Sara Kavousnezhad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既往激光虹膜周切术手术史患者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

为了深入研究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在治疗曾接受激光虹膜周切术(LPI)患者中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的比较研究。研究样本覆盖了2013年至2022年期间接受SLT治疗的患者。为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特别将有LPI病史的患者(研究组)与无LPI病史的患者(对照组)进行了匹配比较,包括年龄、基线眼压、药物使用数量以及青光眼的严重程度等多个维度。在评估SLT治疗的效果时,采用了两类成功的定义:初次成功指的是眼压降低幅度达到或超过20%,并且患者无需额外使用青光眼药物;继发性成功则是指眼压较基线降低幅度虽然低于20%,但青光眼药物的使用数量有所减少。为了确保评估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分别在6个月和1年后对患者进行了成功程度评估。

研究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纳入103只眼。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前房角宽度(23.6±7.7°)较对照组(32.0±7.7°)显著狭窄(P=0.001)。在接受SLT治疗后,研究组的眼压(2.1±1.3次用药)从20.9±4.7mm Hg下降到16.8±3.2 mm Hg(P<0.001),而对照组的眼压(2.3±1.3次用药)则由20.8±4.4 mm Hg下降至15.8mm Hg(P<0.001)。此外,研究组在6个月(45.4% vs 30.1%,P=0.029)和1年(49.4% vs 28.2%,P=0.004)的一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接受SLT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研究结论:尽管对于先前进行过LPI且具有窄房角特征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SL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存在不确定性,但本研究的结果表明,SLT可以有效地降低这些患者的眼压。因此,在选定的病例中,SLT应被考虑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选择。

报告作者:Lorenzo E Bosque

作者:Rohit Reddy、Sagar J Shah、Wesam Shamseldin Shalaby、Jonathan S. Myers、Ping Huang


小结:青光眼的治疗无疑是一个既复杂又精细的过程,它要求医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精准地评估各种手术或治疗方法的适应证与潜在风险。在本次会议中,众多研究展示了小梁切除术、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以及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等多种治疗手段在适宜病例中的卓越表现。这些研究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更为青光眼治疗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