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青光眼周丨前沿探索:实时前房角镜检查+OCT技术赋能小梁切开术

  • 2025-03-15 20:55:00
  • 140 Views

编者按:青光眼作为全球排名第一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其高发病率和致盲性使得治疗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承载着无数患者的希望。特别是对于那些依赖于前房角手术的患者而言,手术中的可视化与组织稳定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值此第十八届“世界青光眼周”之际,我们共同聚焦于一种新型的飞秒激光小梁切开术递送系统。该系统由Sacramento Eye Consultants的Richard Lewis及其团队研发,融合了高清前房角镜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极大地增强了前房角的可视化效果,进而提高了小梁切开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前房角手术,如小梁切开术,旨在通过改善房水流出通道来降低眼压,从而治疗青光眼。然而,传统术中前房角镜检查往往因角膜畸变(如角膜曲率不规则)、手术过程中的水肿或出血而视野受限,这些因素会遮挡手术医师的视线,使得他们难以准确识别前房角结构,尤其是小梁网。此外,手术要求医师的手部稳定技巧,以及根据每位患者独特解剖结构进行调整的经验要求极高,这无疑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

为破解上述难题,Richard Lewis团队研发出了一种飞秒激光小梁切开术递送系统。该系统巧妙地融合了高清前房角镜与OCT技术,通过提供前房角表面和深度的全方位立体视图,极大地增强了手术医师对手术区域的感知和控制能力。该系统专有的患者接口设计,通过温和的吸力将眼球稳固固定,有效减少了手术过程中的眼球移动,确保了成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在手术过程中,医师通过房角镜视频观察并准确定位小梁网,利用OCT提供的径向截面图像,进一步确认治疗区域。飞秒激光则根据这些图像信息,精确地对小梁网进行光破坏,从而完成小梁切开术。

与传统基于房角的手术方法相比,这一新型系统克服了视野不佳和稳定性差等弊端。传统方法往往受限于角膜扭曲、水肿等因素,导致关键解剖标志模糊不清,影响手术的准确性。而结合了高清房角镜与OCT的新型系统,则能够清晰地展现小梁网的表面和深度结构,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此外,专有的患者界面稳定眼球,减少了眼球运动,确保了整个手术过程中成像的一致性。

通过克服传统手术方法中的诸多难题,该系统显著提升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降低了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风险,同时简化了手术流程。这一创新为青光眼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随着技术不断成熟,相信这一新型手术系统将在青光眼治疗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青光眼的治疗开辟新的篇章。


来源:AGS 2025

讲题:Enhancing visualization of the irideocorneal angle - combining live gonioscopy and OCT for a novel trabeculotomy procedure作者:Richard Lewis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