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民教授专访:安全至上,重视眼肿瘤眼眶病手术并发症的防范

  • 2025-03-26 17:42:00
  • 81 Views

编者按:生长在眼部的肿瘤和眼眶病变既影响患者的外观、损害其视力甚至可致其失明,也可因恶性肿瘤转移而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所以眼部肿瘤和眼眶病的预防及诊疗是眼科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手术仍然是治疗眼肿瘤眼眶病的主要方法,鉴于此,在2025年北京医师协会眼科专科医师分会年会的现场,《国际眼科时讯》特邀国内眼肿瘤眼眶病领域的顶级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肿瘤科马建民教授进行专访,详细介绍眼肿瘤眼眶病手术并发症的防范要点,为眼科医师更好地治疗该类疾病提供了宝贵建议。

《国际眼科时讯》:目前我国眼肿瘤的发病率如何?有哪些治疗方法?

马建民教授:

眼肿瘤眼眶病与其他眼病有很大差别,其发病率低,但危害巨大。常见眼病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患者失明,但是眼肿瘤除了会导致患者视功能减退甚至失明、外观受到影响,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所以眼肿瘤的有效防治非常重要。目前有关眼肿瘤的具体发病情况,由于眼肿瘤患者较少,尚缺少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是从临床角度来看,近年来我院眼肿瘤科的门诊量增加了近30%。从疾病性质来看,发生于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是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于成人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是脉络膜黑色素瘤,发生于儿童最常见的眶内恶性肿瘤是横纹肌肉瘤,发生于成人最常见的眶部恶性肿瘤是淋巴瘤。

眼肿瘤的有效防治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现在眼肿瘤的治疗方法非常多,由于眼肿瘤病情复杂,我们主张以综合治疗为主,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中医中药治疗,以及新兴的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各有千秋。

眼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肿瘤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则建议采用手术治疗,如眶内海绵状血管瘤。恶性肿瘤建议手术切除,通过手术可以切除病变,同时可以获得病变标本,以便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测,明确肿瘤的性质,后续给予针对性治疗。在临床上,我们常规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希望以此提高患者的诊疗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国际眼科时讯》:眼肿瘤在治疗过程中会引起哪些并发症?应该如何进行防范?

马建民教授:

眼肿瘤病种繁多,病情复杂,病变涉及范围广泛,眼部所有组织结构均可被累及。凭借现在的手术技术,任何部位的肿瘤基本上都可以切除,但是在切除肿瘤时,我们必须要重视手术的安全性,我们不仅希望通过手术切除肿瘤,还希望在手术过程中不要发生或尽可能避免发生并发症。眼肿瘤的手术并发症种类较多,如手术后视力丧失、眼睑运动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眼窝凹陷、面部皮肤感觉障碍、角膜混浊,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不同的手术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手术并发症,要预防这些并发症,眼科医师首先要对病变的性质有大致了解,还要充分了解和掌握眼部解剖学知识,并会阅读眼部清晰的影像学检测结果。

影像学检测在诊治眼肿瘤中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测方法,如B超、CT、MRI、PET-CT等,均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和适应证。由于大多数眼肿瘤主要发生在眼部软组织,尤其是眶内和眼睑,所以我们主张以MRI检测为主,进行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三个层面的扫描,同时要求进行强化扫描。我们根据信号的改变不仅可以判断病变的性质,也可以判断病变的位置,从而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CT主要适合于眼部骨性病变的检测,包括伴有钙化斑的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骨瘤、眶壁骨折,以及骨纤维增生症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超声自1957年应用于眼部以来,在眼科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眼球内病变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超声的一些缺陷,其在眶部肿瘤诊断方面不及MRI,但是在眼球内病变的诊断方面表现出色。PET-CT不仅可以鉴别病变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同时还可鉴别病变累及范围仅局限于眼部还是已经发生眼部以外的转移,或者全身恶性病变的眼部转移。目前对于一些疑难病变,我们通常采用多模态影像学检测技术,将几种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应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眼肿瘤诊断效能,为手术提供更加有益的帮助。

在保证手术安全的情况下,手术过程中要胆大心细,操作争取一步到位,干净利索,把可能的、潜在的并发症杜绝在萌芽状态。


《国际眼科时讯》:您在眼肿瘤眼眶病手术方面有哪些治疗心得?

马建民教授:

为了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眼科医师平时一定要培养扎实的基本功,多学多练,熟能生巧,通过与同行之间深入交流,取长补短,提升手术操作技巧。首先要充分掌握眼部解剖知识和影像学诊断知识,包括如何阅片、如何判断病变的性质和累及范围,从而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帮助。最近我们接诊了一位患者,其一只眼弱视,另一只看似健康的眼视力下降,检查得知这只眼眶尖部长有肿瘤。我们综合判断认为像这样的患者通过常规的手术方法可能很难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所以我们就和神经外科合作,采用开颅的方式切除肿瘤。在开颅之后,手术医师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病变范围更加清楚,直视下即可将肿瘤完整切除,从而避免在切除过程中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并减少了手术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目前我们主张多学科合作进行综合性治疗。以淋巴瘤为例,淋巴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发生于眼部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们和血液内科合作成立眼部淋巴瘤协作组,首先眼科医生通过手术切除病变,将切除标本交给病理科医师,行病理组织学检测明确病变是否为淋巴瘤,而后转入血液科或放疗科继续治疗。由于淋巴瘤对放疗、化疗比较敏感,我们手术时尽可能在保证患者正常眼部功能结构的情况下切除肿瘤。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时应该避免一种观念,即为了完全切除肿瘤将患者眼部正常的组织结构全部破坏,这种观念非常陈旧,通过综合治疗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淋巴瘤患者诊疗的质量。


《国际眼科时讯》:您认为眼科医师在进行眼肿瘤手术时遵循怎样的手术理念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马建民教授:

科学规范的手术理念对于提高眼肿瘤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要遵循安全性原则,手术安全性对于术者和患者均至关重要。以现在的手术技术条件,切除任何部位的肿瘤都没有问题,但是是否能安全切除肿瘤,切除肿瘤后是否会发生并发症,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假如切除肿瘤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那么这种手术方式就是不可取的。



  • 要遵循暴露性原则,在直视暴露情况下切除肿瘤和在盲目情况下切除肿瘤的效果不同,手术时肿瘤暴露得越充分,术者在直视情况下的操作就越有把握,可以避免误切、过度切除或切除不足等情况的发生。



  • 要遵循个性化原则,眼科医师要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疾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有时即使是同一种疾病,由于肿瘤生长的部位不同,手术方式也不相同。假如肿瘤位于眼睑,可做眼睑皮肤切口切除肿瘤;假如肿瘤位于眼眶前部,可通过结膜入路切除肿瘤;假如肿瘤位于眼眶深部,可能需要外侧开眶切除肿物;假如肿瘤位于眶尖部且临近颅内,可能还需要进行开颅处理,个性化治疗非常重要。



  • 要遵循多学科诊疗(MDT)原则。对疑难复杂肿瘤,眼科医师需要有多学科联合诊疗理念,这样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纠纷的发生。以往一些骨源性血管病变患者进行手术时,出血量非常大,可达数百毫升甚至上千毫升。近十几年来,我们与神经外科合作,通过开颅的方式,从病变周围正常的骨组织做切口,将整个病变区全部去除,避免了大量出血发生,并且在切除病变时对缺损眶骨进行一期整复。我们通过与神经外科的合作,极大地降低了复杂病例的诊治难度,尤其是颅眶沟通性肿瘤的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 要遵循关注术中病变组织快速冰冻病理检测的原则。有些疾病在手术过程中要进行冰冻病理检测,以便有针对性地确定手术切除范围和切除方式。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切除范围不同,有时为了提高手术切除的准确率,眼科医师根据病理检测结果来确定病变具体的切除范围,避免过切或欠切,从而提高手术治疗的质量。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