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下,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愈发严峻,近视防控工作备受社会各界瞩目。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近视防控方面积极作为、大胆探索。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邹海东教授长期深耕近视防控领域,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所在团队一起在防控体系构建、技术创新应用等方面成绩斐然。10月24日至26日,Bright China 2025明眸中国近视防控大会暨国际近视研讨会在上海盛大举行。会议期间,《国际眼科时讯》特别邀请邹海东教授,分享上海近视防控体系实施过程中的创新举措与面临的挑战,期望能为全国近视防控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助力儿童青少年摆脱近视困扰,拥抱清晰明亮的“视”界。
《国际眼科时讯》:在具体实施近视防控体系的过程中,上海探索出哪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举措?
邹海东教授
上海在近视防控上独具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体系构建:自1978年起,上海构建市、区、社区三级公共卫生体系。2008年,将全市230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纳入其中,这是推动上海市近视防控全覆盖、实现有效防控的重要基础。
技术应用:2008年,为在超大规模城市对数百万儿童开展眼健康的早期筛查,上海探索出无创、简便且成本低的方案。率先采用非散瞳验光结合日常视力检测的技术,该技术后来成为国家卫生行业标准,为全国近视早期筛查提供参考。此后,上海在公共卫生层面持续推进技术升级,引入眼轴测量和眼底照相技术,提高了近视早期筛查准确率和特异度,能精准识别有近视风险的儿童,并及时转诊。治疗领域,积极推广便捷光学和药物技术,降低高度近视发生率。
《国际眼科时讯》:在推进近视防控体系建设时,上海面临哪些核心挑战?
邹海东教授
在近视防控体系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由专业机构负责整体规划制定、计划实施及绩效考核,最终由社会组织协同推进。主要面临的挑战源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主导层面。关键在于如何得到卫生和教育等多条线的协同支持,这需要我们积极组织,平衡协调,努力争取多条线协作的政策,落实和推进近视防控工作到学校和社区。
第二,专业机构层面。这方面主要依靠我们自己团队的努力,必须想方设法在不同时期制定并推进符合实际的近视防控策略与措施。
第三,社会组织层面。我们始终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力求形成产学研融合的业态,使近视防控工作获得更多支持。
第四,实际上,最大的挑战并非防控体系本身,而是服务对象,即学生和家长。在上海,未来必须着力提升的是学生和家长对近视防控的意识。尽管我们开展了大量健康促进工作,但筛查后的转诊率和学生的应答率仍不令人满意。我相信,这需要每个家庭对近视防控认识的整体改变,才能克服这一最大难点。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60号
条评论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