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眼科顶级期刊Ophthalmology在线刊登了中山眼科中心张秀兰教授团队的长文论著,该研究首次基于视野和OCT双模态数据,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诊断青光眼的效能。这是该团队继在Nature系列期刊NPJ Digital Medicine、国际影像学领域顶级期刊Medical Image Analysis等期刊上发表8篇高质量青光眼人工智能论著后的又一丰硕成果!据悉,该论著是Ophthalmology (影响因子12.079)首次刊登的眼科领域人工智能多模态论著。
该论著第一完成单位为中山眼科中心,最后通讯作者为张秀兰教授。该论著由2个国际单位、4个国内单位共17个研究者共同合作完成,这是中山眼科中心国际合作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又一成功典范。该论著第一作者为熊健、李飞(中山眼科中心)、宋迪平(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乔宇(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Tin Aung(新加坡国立眼科研究所)为并列通讯作者。新加坡国立眼科研究所Daniel SW Ting、国内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眼科唐广贤教授及团队成员张恒丽博士参加了此项研究。
中山眼科中心为第一单位、第一作者和最后通讯作者发表在Ophthalmology上的双模态青光眼智能诊断长文论著
该研究首次在大样本OCT-视野配对数据上验证了双模态诊断算法相比单模态算法的优越性。基于OCT和视野的互补性,双模态算法能更好地区分正常人与其他非青光眼眼病患者。该成果有两大亮点:
一,国际上首次联合功能(视野)、结构(OCT)检查,创建青光眼双模态诊断算法(iGlaucoma2.0),完美模拟青光眼真实世界诊断流程, AUC达到0.943,优于任一单一模态;
二,研究数据涵盖当前所有主流OCT机型(拓普康、海德堡、蔡司),诊断算法展示了良好的泛化性及真实世界部署潜力。
该研究给当前眼科智能算法仍局限基于单一检查、单一设备、缺乏多中心验证、距离真实临床活动尚有距离的实际情况打开了新思路,迈出人工智能在临床落地、革新眼科诊断筛查模式的坚实一步。
青光眼是全球第一大不可逆致盲眼病,我国青光眼患者超过1300万人,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张教授团队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辅助青光眼诊断预测研究,提出了iGlaucoma系列研究的宏伟蓝图。在中山眼科中心临床研究中心平台支持下,目前iGlaucoma1.0研究成果硕果累累:已发表人工智能相关高质量论著9篇(前8篇总引用次数达167次,平均单篇引用次数超过20次),其中6篇发表于中科院医学类1区期刊,包括NPJ Digital Medicine (2020; 3(1): 1-8);两篇Medical Image Analysis (2020; 66: 101798;2020; 59: 101570)。单篇(Med Image Anal 2020; 66: 101798)最高引用88次(2021年获第一季度Web of Science高被引论文);研发了全球首个青光眼视野自动诊断APP(https://apps.apple.com/cn/app/iglaucoma/id1490088857);申请发明专利11项(授权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建立了全球最大眼科精标数据共享平台iChallenge(https://grand-challenge.com),牵头制定国内首个眼底彩照数据质控规范(T/CAQI 166-2020),参与制定国际首个AI医学影像数据标注和质控团体标准并在WHO-ITU立项(编号SG16-TD227/WP2)。
本研究是青光眼人工智能系列研究iGlaucoma 2.0部分。张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将继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青光眼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完善青光眼诊断算法体系,拓展青光眼房角特征识别、青光眼病情预测等领域,希望籍此打破我国重大疾病医疗资源不足的困局,为优秀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提供全新有效的方法。
原文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61642021005650
https://doi.org/10.1016/j.ophtha.2021.07.032
2 comments
条评论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