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海教授专访:阿托品滴眼液与角膜塑形镜用于近视防控经典六问六答

  • 2023-04-18 18:19:00
  • 1563 Views

编者按:随着近视发病率逐年走高,近视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预防近视、控制近视进展是临床工作及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阿托品是目前公认的能有效控制近视屈光度加深和眼轴长度增长的药物,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低浓度、适当频率使用阿托品制剂能有效控制近视发展,并降低其副作用发生率,不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COOC 2023会议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黄锦海教授带来了“近视防控:OK镜+阿托品”的精彩分享。《国际眼科时讯》特邀黄教授分享了对于阿托品滴眼液与角膜塑形镜应用于近视防控的经验与看法。

阿托品滴眼液控制近视发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

黄锦海教授:众多研究显示,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以延缓儿童的近视进展和眼轴增长,其中以0.01%及0.05%阿托品有较好的治疗指标且副作用较少;而高浓度阿托品则可能出现反弹现象、瞳孔散大和调节能力丧失等副作用。

高浓度和低浓度阿托品用于近视防控有哪些差异?

黄锦海教授:较低浓度阿托品疗效较佳且副作用少,而高浓度阿托品虽控制效果好但有发生反弹现象的风险。

临床应用是否需要根据应答反应调整阿托品用药浓度?

黄锦海教授:综合考虑,可以先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控制近视进展,若控制效果不理想再考虑逐步增高浓度,超过0.1%时可考虑联合治疗。

低浓度阿托品和角膜塑形镜均是有效减缓近视进展的措施,二者作用机制有何不同?二者联合使用有何优势、效果如何?

黄锦海教授:阿托品是一种抗胆碱能药物,可引起睫状肌麻痹从而放松调节,还可以增厚巩膜、增加脉络膜渗透性,进而增加血供,从而起到延缓近视进展并控制眼轴增长的作用。

角膜塑形镜通过设计不同分区改变角膜表面形状,使中央扁平化,诱导旁中心视网膜产生近视离焦的一种物理方法,通过光学干预达到控制效果。

目前多项研究表明,二者联合使用在减缓近视儿童眼轴增长方面比单独使用OK镜更有效,同时可以避免高浓度阿托品的副作用问题。联合治疗对于初期近视程度较低的儿童疗效更加显著,而中度近视儿童,则与单纯角膜塑形镜治疗疗效相似。

低浓度阿托品与角膜塑形镜联合使用,如何选择适宜患者?

黄锦海教授:首先,该方法针对的是经专业医学验光后发现近视进展较快或单独治疗不理想的患者。

其次,考虑角膜塑形镜的使用方法,年龄一般建议在8周岁以上、有较好依从性及良好的日常生活及卫生习惯、通过裂隙灯及角膜地形图等一系列眼科检查排除干眼或角膜炎等眼部疾病并确认无阿托品相关药物过敏史,即可考虑进行联合治疗。

低浓度阿托品与角膜塑形镜联合使用,治疗期间有什么注意事项?

黄锦海教授:注意使用规范方法配戴角膜塑形镜;

按时门诊复查,以便医生可及时掌握患者近视发展情况;

如出现全身发红、皮疹等过敏现象立即停用阿托品,检查过敏原;

如出现眼红、眼痛、流泪、分泌物增多等眼部不适症状,及时停戴角膜塑形镜并前往医院就诊。

黄锦海

黄锦海  上海市特聘教授(东方学者)、研究员、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学术型+专业型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导师(眼科+生物医学工程双博导)。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眼科研究院副院长、视光学科副主任、上海市眼视光学研究中心副主任、“OCULUS亚太科研培训中心”副主任,英国角膜交联委员会UK-CXL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眼屈光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医学专业委员会智能眼科学组常务委员、中国眼科超声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循证眼科学组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视光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眼科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协作组成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循证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循证医学方法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等。访美、访澳学者。国际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医学会(ISRS)成员、美国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协会(ASCRS)会员、欧洲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协会(ESCRS)会员、美国眼科学会(AAO)会员、美国眼科和视觉研究学会(ARVO)会员。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 )中国眼科专家学术影响力百强专家(排名42,45岁以下中青年专家排名第2)、“全球角膜生物测量领域专家”的国际排名(Expertscape)第18位(前0.1%,中国第1位)、省部级卫生高层次人才、中国眼视光未来之星英才培育计划、省部级数理医学学会青年科学家、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战略创新团队核心骨干、复旦大学十佳医务工作者、复旦大学青年五四奖章(提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专家、 “551”人才工程、重点创新团队核心成员。

对于眼科和视光前沿交叉技术、眼球生物测量传感、基因编辑、纳米生物材料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评估,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标准,首次提出并建立了SS-OCT作为新的眼科生物测量技术“金标准”,达到国际先进的评价体系,该技术已被国际眼科专家学习效仿并得到推广,提升了该领域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推动了相关技术在国内的转化和应用,主要业绩已被美国著名的科学家与工程技术人员名人传记《MARQUIS WHO'S WHO》著作所收录(2015-2016年第33版)。担任BMC Ophthalmology、Frontiers in Medicine副主编,10家国际权威杂志Ophthalmology、Acta Biomaterialia和J Cataract Refract Surg等专业审稿人。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基金、“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行业专项、上海市科学技术项目、浙江省卫生厅重大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浙江省教育厅项目和温州市科技局重大项目等20个研究,在N Engl J Med(新英格兰医学杂志)、Lancet(柳叶刀)、JAMA(美国医学杂志)、BMJ(英国医学杂志)、Adv Mater (IF= 32.086)、ACS Nano(IF=18.027)、Chem Eng J(IF= 16.744)、Ophthalmology(3篇,IF= 12.079)、Ocul Surf(IF= 10.030)、Carbohyd Polym(IF= 9.381)和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等国内外权威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及收录学术论文170篇,其中SCI收录118篇,前1% ESI高被引用文章2篇,Nature Index 3篇,第一或通讯作者SCI收录文章80篇,封面文章10篇,三项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眼科学指南PPP,并且应用于临床;单篇评论性文章影响因子74.699,被Lancet、N Engl J Med、Ophthalmology、Prog Retin Eye Res、JAMA Ophthalmology等SCI期刊引用次数达到2100次,单篇引用次数340次,H指数26,Google学术引用次数4359,单篇引用次数602次,H指数36,H10指数92;中华牌系列核心期刊48篇;以主编/译、编/译委和秘书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等出版的眼科专著17部(主编1部,副主编1部,主译5部,副主译2部,编/译委8部), 其中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计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国际国家级会议收录及发言30篇。作为一导/二导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63名。已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眼科三维眼前节测量分析仪的研制,获得欧洲CE产品证书1件,授权国际发明专利(美国)1项、国家发明专利12项(4项排名第1、2项排名第2)、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4项(3项排名第1、1项排名第2),受理国家发明专利14项(5项排名第1、5项排名第2、4项排名第3)、PTC专利4项(排名第2);荣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二等奖(排名第一)、温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一等奖、温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国际权威机构“Faculty of 1000 Medicine”优秀F1000论文、“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青年论文奖、中国眼视光年度新秀奖、“全国角膜及眼表疾病学术大会” 优秀中青年专家演讲奖、“全国角膜屈光手术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全国眼视光学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Travel Grant、“台湾财团法人大学医疗保健教育基金会”特优论文奖。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