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种累及脉络膜血管的眼部疾病,以脉络膜血管的异常增生和扩张为特征,形成息肉状病变,常导致视网膜下出血和渗漏,从而影响视功能。APVRS2024上,来自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的Adrian Koh教授分享了一种新型的PCV疾病管理模式,以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视觉预后。
现有治疗方法及其局限性
目前PCV的治疗主要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VEGF)药物注射和光动力疗法(PDT)。抗VEGF药物如雷珠单抗和阿柏西普,可有效抑制异常血管的渗漏和出血,改善视力,是一线选择。PDT则通过选择性封闭息肉状病变,适用于息肉为主或抗VEGF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在一项阿柏西普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和PCV的随机双盲实验中,PCV患者获得了更好的视功能预后。
然而,现有的疗法存在治疗频率高、复发率高和部分患者疗效有限等局限性,其中30%-60%的患者对抗VEGF治疗缺乏敏感性。只有39%的患者在阿柏西普治疗后一年,息肉完全消退。大约40%患者存在持续性息肉,并在第九年发展为大范围眼底出血。目前需要更好的治疗方案来提升疾病管理,改善患者视功能预后。
模式创新,抗VEGF联合PDT带来PCV更佳治疗策略
为此,Koh教授提出了抗VEGF治疗和PDT联合使用的治疗方案,有望改善疾病预后。抗VEGF药物注射和PDT联合治疗PCV的理论基础在于两者机制的互补性。抗VEGF药物主要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渗漏和炎症反应,减轻视网膜水肿并改善视力,而PDT通过选择性封闭息肉样病变和异常血管网(BVN),直接消除病变核心。联合治疗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减少复发率,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病变控制。该联合治疗方案可以加快病情改善,延迟疾病复发。
药物创新,带来PCV管理新选择
此外,Koh教授提到,新近问世的Faricimab是一种新型双特异性抗体,结合了抗血管生成素-2(Anti-Ang-2)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的作用,有望用于治疗PCV。TENAYA和LUCERNE研究表明,Faricimab在nAMD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表现良好,为其在PCV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Salween在亚洲地区的多中心研究正在开展,PCV在亚洲患者中的高发率使Faricimab在PCV中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相关数据正在积累,中期分析显示使用Faricimab患者在第四周就获得视网膜积液的完全吸收。
总的来说,抗VEGF疗法作为传统的PCV治疗方案疗效虽佳,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联合PDT疗法以及药物方面的创新都为改善疾病预后提供了更多可能,有望成为新的PCV治疗选择。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条评论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