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RS前沿速递丨视网膜脱离防治,藏着哪些“防脱”新秘密?

  • 2025-08-06 17:04:00
  • 10 Views

编者按:视网膜脱离作为眼科领域极具挑战性的致盲性疾病,其防治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热点话题。近年来,随着诊疗理念的革新与技术手段的迭代,视网膜脱离的防控正逐步突破传统局限,向更高效、更精准的方向迈进。近期,第43届美国视网膜专家学会(ASRS 2025)在美国洛杉矶顺利举行,全球专家聚焦视网膜脱离防治的新策略与新路径,从风险动态评估到个体化干预,从多学科协作到全程健康管理,一系列创新理念与实践为降低疾病致盲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注入新动力,引领视网膜脱离防治迈向全新高度。


既往视网膜撕裂的患者,白内障手术后视网膜撕裂或脱离发生率是多少?

视网膜脱离的风险因素包括近视、对侧眼既往视网膜脱离、家族史、格子样变性、周边视网膜破裂以及包括白内障手术在内的既往眼内手术创伤。白内障手术后十年内视网膜脱离的总体风险可能高达2.9%。对于白内障手术前有既往治疗过的视网膜撕裂的患者,白内障手术后视网膜撕裂或脱离复发的风险可能是无此病史患者的7倍。目前,关于白内障手术后治疗视网膜撕裂以最小化视网膜撕裂或脱离复发风险的时机、如何最好地向既往治疗过视网膜撕裂的患者告知白内障手术的风险,以及该患者群体中视网膜撕裂或脱离复发的相关风险因素,尚知之甚少。鉴于此,研究人员基于Epic Cosmos数据库,评估了既往治疗过视网膜撕裂并随后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查询这些患者在白内障手术后是否出现了额外的视网膜撕裂或视网膜脱离,排除白内障手术前接受过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患者以及术后随访不足6个月的患者。

初次查询发现,有37719只眼存在视网膜撕裂并接受了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或冷冻疗法治疗。其中,3159只眼随后接受了白内障手术。然而,822只眼因既往接受过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而被排除,748只眼因随访不足而被排除,26只眼因病历中未指明既往撕裂或脱离的侧别而被排除。最终,1551只眼符合标准,776例(50%)为男性患者,平均年龄为65.2岁。

在初次视网膜撕裂后,49只眼(3.2%)接受了冷冻疗法治疗,1500只眼(96.7%)接受了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2只眼(0.1%)同时接受了冷冻疗法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在白内障手术后的平均随访期996.5天内,985只眼(63.5%)出现了视网膜撕裂或脱离复发。接受冷冻疗法治疗的患者中,26只眼(53.1%)出现了视网膜撕裂或脱离复发;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患者中,958只眼(63.9%)出现视网膜撕裂或脱离复发。既往视网膜撕裂治疗与白内障手术之间的平均间隔时间为785.8天。对于无视网膜撕裂或视网膜脱离复发的患者,这一平均间隔时间为981.1天,而有复发的患者为673.6天(P<0.001)。间隔时间小于1年的眼中,71.6%出现了视网膜撕裂或脱离复发,而间隔时间大于1年的眼中,57.6%出现了复发。白内障手术与再次发现视网膜撕裂或脱离之间的平均间隔时间为207.1天。有和无视网膜撕裂或脱离复发的患者之间,最终视力无显著差异。多元分析显示,与视网膜撕裂治疗与白内障手术间隔时间小于6个月的患者相比,间隔时间大于6个月的患者视网膜撕裂或视网膜脱离复发的风险降低了41%。

临床意义:在既往治疗过视网膜撕裂的患者中,白内障手术后视网膜撕裂或视网膜脱离复发的发生率可能高达63.5%。初次视网膜撕裂治疗与后续白内障手术之间的间隔时间越短,术后视网膜撕裂和脱离的风险越高。当这一间隔时间超过6个月时,风险可能降低41%。


标题:Risk of New Retinal Tear or Detachment After Cataract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Treated Phakic Retinal Tears

报告人:Basil Williams


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格子样变性对侧眼的视网膜脱离风险如何?

格子样变性是视网膜脱离的主要风险因素,通常为双侧性,对于已有单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而言,无疑构成了较大的健康威胁。为评估导致对侧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因素,及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或冷冻疗法等预防性治疗在降低视网膜脱离风险方面的有效性,研究人员利用了TriNetX健康研究网络的数据,根据对侧眼是否存在视网膜脱离,将伴有格子样变性的患者进行分类。使用逻辑回归模型分析视网膜脱离的几率,并按近视和有晶状体状态进行分层,同时对人口统计学因素进行调整。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从格子样变性诊断到视网膜脱离的时间,并计算需要治疗的人数(NNT)以量化不同患者群体中预防性治疗的益处。

基线特征显示,接受预防性治疗的患者年龄普遍更为年轻,近视的患病比例相对更高,且主要为西班牙裔/拉丁裔。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对侧眼存在视网膜脱离会显著增加格子样变性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几率(调整后优势比为4.47,99%CI:3.47~5.76)。按近视状态分层的结果显示,近视患者面临的风险最高(调整后优势比为5.67,99%CI:3.80~8.48)。与整体队列相比,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眼和无晶状体眼患者的风险较低。

NNT分析凸显了预防性治疗在高风险群体中的有效性。在既往对侧眼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中,近视患者预防一次视网膜脱离的NNT为3.59(95%CI:2.99~4.50),高度近视患者为5.90(95%CI:3.77~13.56),所有患者合并计算为4.63(95%CI:4.07~5.37)。相比之下,对于无既往对侧眼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近视患者的NNT为45.07(95%CI:36.89~57.89),高度近视患者为14.21(95%CI:11.15~19.58)。在既往对侧眼视网膜撕裂的患者中,近视患者的NNT更低,为3.16(95%CI:2.64~3.91),高度近视患者为3.98(95%CI:2.61~8.45)。对于无既往视网膜撕裂的患者,近视患者的NNT上升至55.55(95%CI:41.52~83.91),高度近视患者为22.95(95%CI:16.41~38.16)。

临床意义: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和冷冻疗法等预防性治疗可显著降低格子样变性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的风险,特别是在近视和既往对侧眼视网膜脱离或撕裂的有晶状体眼等高风险群体中。这些人群中观察到的低NNT值凸显了针对性预防性干预的临床重要性,这些发现支持开发改进的风险分层模型,以指导格子样变性患者的监测和管理策略。


标题:Risk of Retinal Detachment in Fellow Eye With Lattice Degeneration After Primary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报告人:Chase Ludwig



小结:ASRS 2025会议火热开展,为视网膜脱离领域搭建了深度交流的优质平台。众多前沿成果与创新理念激烈碰撞,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相信不久后,这些研究成果将应用于临床,为患者减轻病痛、改善视力,推动视网膜脱离治疗开启全新篇章。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