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眼科:mTOR抑制剂,预防视网膜脱离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新势力

  • 2025-08-11 17:46:00
  • 17 Views

编者按:视网膜脱离修复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视力丧失甚至眼球摘除。近期,JAMA眼科发布了一项研究[1],表明接受视网膜脱离修复术并同时使用系统性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MTI)可降低PVR的发生风险。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在PVR预防方面的潜在益处

PVR的形成与多种细胞和分子机制相关,涉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修复后神经胶质细胞的异常增殖、迁移以及最终瘢痕组织的收缩。此外,手术创伤、炎症反应、年龄、吸烟、性别等因素也可能增加PVR的风险,该并发症见于高达10%的外科视网膜脱离病例。作为视网膜脱离修复失败最常见的原因之一,PVR的预防及现存病变的治疗始终是玻璃体视网膜外科领域的重点关注方向。虽然多年间探索了众多药物制剂和外科辅助手段,但在转化至人体研究时疗效参差不齐,且大多令人失望。糖皮质激素、抗增殖药物、抗肿瘤药物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均已被研究作为辅助药物治疗手段用于预防和治疗PVR。修正风险因素以及使用天然抗炎剂(如口服姜黄素)也被提出可作为PVR预防和治疗的潜在辅助手段。近期注册的3期临床试验显示,辅助性玻璃体内注射甲氨蝶呤在降低PVR复发风险方面呈现希望,但该疗法目前仍未被批准且属于超说明书用药,需要严格的术后注射方案进行配合。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大型(289kDa)、保守的丝氨酸蛋白激酶,属于PI3K激酶家族。与甲氨蝶呤类似,mTOR抑制剂(MTIs)通过加速细胞周期蛋白D1的降解来减少二氢叶酸还原酶合成,从而产生下游抗肿瘤及抗炎效应。mTOR能够接受来自营养物质、生长因子和环境压力等刺激信号,调控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等,参与调控细胞自噬、脂代谢以及蛋白合成等生物功能。在免疫系统中,mTOR能够传递和整合来自免疫微环境的信号,被认为是免疫代谢和功能的关键调节因子[2]。

目前临床可用的MTIs包括依维莫司、西罗莫司和替西罗莫司,用于治疗乳腺癌、胰腺癌、肾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及血液系统异常。此外,局部应用西罗莫司凝胶已被证实可有效减少瘢痕形成。已有文献证实,全身性甲氨蝶呤与MTIs在多种肿瘤治疗过程中存在协同效应。目前针对MTIs在PVR潜在预防与治疗作用的研究仍十分有限。该研究旨在探讨接受视网膜脱离修复术的同时,因其他疾病正在接受全身性MTI治疗的患者的眼部临床结局,进一步揭示了MTI治疗可能对预防PVR的潜在益处。


研究提示:联合MTI治疗可降低视网膜脱离修复术后多种并发症风险

本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整合了2003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来自15个国家的匿名电子健康记录数据。研究纳入681例在首次视网膜脱离修复术前后至少3个月至术后1年期间接受系统性MTI治疗的患者,并与47626例从未接受系统性mTOR抑制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经倾向评分匹配后,对两组各681例患者在术后1年的结局进行分析。

主要结局与指标为随访6个月及1年内发生PVR相关视网膜脱离、需行后续眼科干预(包括PPV及复杂视网膜脱离修复)的相对风险(RR)。同时,将接受系统性MTI治疗的首次视网膜脱离修复患者与同期使用系统性甲氨蝶呤治疗的匹配队列在相同时间点进行比较。

匹配前共纳入MTI组681例患者与对照组47626例患者。MTI组的平均(SD)年龄为66.5(15.4)岁,女性319例(46.8%),男性319例(46.8%);对照组的平均(SD)年龄为64.5(17.6)岁,女性16140例(33.9%),男性27858例(58.5%)。



(1)术后1年时,与未接受系统性MTI治疗的匹配患者相比,联合MTI治疗可降低后续视网膜脱离风险1,同时降低需行玻璃体切除手术2及复杂视网膜脱离修复3的风险。



(2)但相比同期使用系统性甲氨蝶呤治疗的匹配队列,MTI治疗组在6个月和1年时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及眼科干预需求无显著差异。



总结:与未接受系统性MTI治疗的患者相比,联合MTI治疗的首次视网膜脱离修复患者术后发生PVR相关视网膜脱离的风险更低。这些发现提示,通过调节mTOR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可能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修复术后预防PVR提供治疗靶点,未来需进一步研究评估此类药物在此场景下的潜在疗效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Alsoudi AF, Loya A, Wai K, et al. Mammalian Target Rapamycin Inhibition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for Prevention of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JAMA Ophthalmol.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07, 2025. doi:10.1001/jamaophthalmol.2025.2497.

[2]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侯明,等.mTOR抑制剂治疗免疫性血液病中国专家共识[J].临床血液学杂志, 2025, 38(5):327-334.DOI:10.13201/j.issn.1004-2806.2025.05.001.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