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青光眼周丨探索MIGS手术效果:无创监测与组织学验证

  • 2025-03-14 17:32:00
  • 159 Views

编者按:青光眼这一被誉为“视力小偷”的疾病,正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全球数百万人的视觉健康,而每年的“世界青光眼周”更是将这一严峻议题推向公众视野。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为青光眼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然而,MIGS术后效果的评估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缺乏即时、客观的术中评估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手术策略的优化和患者预后的提升。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即时反映MIGS手术效果的无创技术,对于优化手术策略、提升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第十八届“世界青光眼周”期间,让我们聚焦美国青光眼学会年会(AGS 2025)上的一项新研究——通过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LSCI)实现对MIGS后巩膜上静脉血流(EVF)变化的无创监测。


研究选取了3只雄性新西兰白兔作为实验对象,对它们的6只眼睛进行了实验操作。研究人员采用LSCI技术对房角切开术前后的巩膜上血管进行成像,并记录了基线数据;利用注射泵模型逐步增加眼压,从20 mmHg至60 mmHg,每增加10 mmHg记录一次数据。在完成这一系列眼压调控后,研究人员对每只眼的4点钟位置执行房角切开术,模拟MIGS手术过程。术后自此重复进行眼压调控和LSCI成像,比较分析手术前后的EVF变化,以评估手术效果。使用配对t检验计算EVF的变化,并评估每个眼压下的显著性。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对家兔实施了安乐死,并摘除眼球进行组织学分析。通过取每只眼前段进行解剖,经过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等操作,观察切开处和未手术部位的小梁网结构。


研究结果显示,在分析的11条巩膜上血管中,有8条血管在术后即刻表现出显著的血流速度变异指数(BFVi)增加(P<0.05),平均增加幅度为41.0±52.4%。在同一次测量中,基线变异范围为1.4±0.3%至2.4±0.7%,每个调整眼压下的变异范围平均值为1.2±0.2%至1.8±0.4%;不同测量次数间的变异范围为2.4±0.5%至5.19±0.04%。这些数据表明,BFVi在不同眼压条件下表现出高度可重复性。在每个眼前段的组织学分析中,与对照部位相比,手术部位的小梁网结构发生了符合预期的变化,这些变化证明了房角切开术已经成功执行,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表明,LSCI技术为手术和临床环境中MIGS疗效的术中评估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方法。随着LSCI等先进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MIGS手术效果的评估将更加多元化、精细化。未来,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有望实现手术效果的个性化预测与优化。同时,这些技术也可能为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推动治疗策略的创新与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MIGS手术将变得更加精准、高效,为青光眼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讲题:Developing Noninvasive Measures of MIGS Efficacy An Intraoperative and Histological Assessment

作者:Saige Oechsli,Avigyan Sinha,Ibrahim Saleh,Abhishek Rege,Clemens Strohmaier,Osamah Saeedi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