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工智能(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其发展速度和市场潜力显著,正在深刻改变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式,推动医疗资源分配、技术共享和公共卫生的变革,同时还推动了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了医疗效率和个性化医疗服务水平。自2025年初以来,DeepSeek在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应用,有超过 300家医院将该模型应用于临床和行政工作中,应用潜力正呈现爆发式增长。然而缺乏监管的机构快速推广也引发了众多学者的担忧。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医学院院长黄天荫教授领衔,在JAMA上的一篇关于DeepSeek的观点文章中提到,若缺乏成熟的临床安全评估体系,容易导致“技术采用曲线”与“监管成熟度曲线”的危险错位,加剧潜在风险。2025年ARVO会议上,我们特别采访了Tien Yin Wong(黄天荫教授),就AI医疗迅猛发展形势下,如何革新医院的运营管理、医生的教育培训,以及如何面对AI医疗安全审慎发展,发表了独特的见解。
《国际眼科时讯》:今年4月底,清华大学举行人工智能医院成立仪式。作为院长,请您谈谈人工智能医院的运行模式有哪些革新?
在清华大学,我们正致力于打破“传统医院+AI”的运行模式,创建基于未来医疗的全新模式。何谓未来医疗模式?众所周知,在未来的医疗行业,AI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未来的医生必须真正适应数据驱动的环境——他们需要在数字空间中工作,并能够将AI作为诊疗过程中的协作伙伴。这些创新模式至关重要,与当今医生的传统工作方式截然不同。
《国际眼科时讯》:面对AI时代的医学人才培养,清华医学院如何定位?
首先,我们高度重视医学教育的全面性培养。医学生的知识体系绝不能仅限于生理指征与基础医学领域,必须广泛拓展跨学科视野。例如:需系统掌握公共卫生领域的动态发展,深入理解工程技术革新与AI前沿进展。为此,我们正在重构课程体系——通过深度融合数据科学与群体科学的课程模块,使未来的医生能从容应对数字化医疗环境的挑战。
其次,我们将AI深度植入医学培养全流程。特别是在生成式AI应用层面,打破传统教材的局限性:学生不仅能通过AI技术动态获取最新学科知识,更将亲身参与AI驱动的教学体系改革,实现教育范式的根本性转变。
《国际眼科时讯》:面对AI在医疗领域的火热应用,您提出要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请谈谈您对DeepSeek等大模型低成本开源“双刃剑效应”的理性思考?
我认为DeepSeek等开源AI将彻底改变医疗行业,我们在为这种机遇感到兴奋的同时,必须清醒认知潜在风险。当前许多医院正大规模部署DeepSeek系统,但不论医生还是管理者都尚未充分理解其可能带来的隐患。因此在运用这项革命性技术与遵循医生职业道德之间找到平衡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始终将"不造成伤害"作为首要原则。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充分了解AI的潜在风险,并确保在对其深远影响尚未完全掌握的情况下,避免过度依赖和使用这项技术。
《国际眼科时讯》:当前AI医疗监管体系尚未跟上技术爆炸速度,在您看来,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我认为最重要的策略之一是我们需要让每个人都理解AI。这不是仅仅让工程师了解AI的问题,也不是仅与AI专家或懂技术的IT人士相关。我们需要所有人参与其中——资深医生、初级医生、医学生、医疗保健系统的管理者都必须理解AI。一旦你能理解AI,你就能同时洞察其潜力与机遇,掌握实施方法,并懂得如何评估其效能与安全性、伦理维度以及数据隐私保护。所有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内容。我想再次强调,医疗保健领域的基础课程中必须包含医疗保健AI知识,这是医生和其他医疗保健专业人士不容忽视的必修课。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条评论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