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之一,也是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后导致视力下降甚至丧失的第二大眼底疾病。其病理机制包括血管壁的功能性损伤、与血栓有关的物质增加和血液动力学变化。APVRS 2024会议上,来自孟加拉国达卡的谢赫·穆吉布医科大学(BSMMU)的Tarig Reza Ali教授,介绍了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视网膜静脉阻塞之间潜在关联的研究,为临床带来一定的启示。
RVO是全球发病率第二高的视网膜血管疾病,包括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半侧视网膜静脉阻塞(HRVO)等多种类型。RVO发病机制同血栓形成的Virchow三联征机制:动静脉交叉处静脉受压导致血流瘀滞、血管壁退行性改变引发内皮功能障碍、血液学因子异常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
有研究发现,血小板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体积越大的血小板由于含有更多的颗粒,更容易与胶原聚集;大血小板含有更高浓度的血栓素A2,表面糖蛋白Ib和Ib/IIIa受体表达更为活跃,从而促进血小板的活化。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是指外周血中血小板体积的平均值,是血小板活化与功能的指标。MPV升高提示眼血流阻抗增加,进行性血栓形成导致RVO形成。
既往研究已知血小板在RVO血栓形成中起核心作用,MPV是易于获取的检测血小板功能的可靠指标,故研究MPV和RVO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提供重要的见解。比如可能有助于识别早期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有助于建立风险预测模型,识别发生RVO风险增加的患者。因此Tarig Reza Ali教授团队的研究核心问题是探索RVO患者与健康受试者的MPV是否存在差异,以此评估MPV在RVO发病中的潜在预测价值。
研究概述
该研究为观察性横断面研究 ,纳入2019年3月-2019年11月和2022年1月-2023年3月BSMMU大学眼科部(达卡)就诊的患者,RVO组和健康对照组各30例患者。统计指标包括:
人口学变量:年龄(Age)、性别(Gender)、吸烟状况(Smoking Status)
实验室指标: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临床参数:体质量指数(BMI)、血压、最佳矫正视力、瞳孔对光反射、中心凹反射、晶状体状态
研究结果
表1. 根据高血压存在与否的研究人群分布
表2. 根据吸烟状况的研究人群分布
表3. 根据肥胖存在与否的研究人群分布
表4. 本研究中RVO患者的临床特征
表5.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总血小板计数和MPV比较
表6. 视网膜静脉阻塞与MPV的相关性
表7. RVO与MPV的二项逻辑回归分析
关键发现
研究发现,较高的MPV与RVO的发展有关,且MPV是RVO的一个独立风险因素。MPV作为RVO的诊断工具,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Tarig Reza Ali教授同时也指出,MPV可能被用作发展RVO风险个体的辅助诊断工具。当然,该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研究仅在三级医院进行,结果可能无法代表一般人群。未来需要更大样本量的更全面调查来验证这项研究的发现。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条评论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