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教授:继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的临床探索

  • 2025-07-22 18:17:00
  • 15 Views

编者按: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VRL)是一类罕见的淋巴结外淋巴瘤,56%~90%的VRL患者最终会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恶性程度高,可致盲、致死。根据恶性淋巴细胞是否首发于玻璃体视网膜,临床上将VRL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既往认为系统性肿瘤转移到视网膜非常罕见,但是根据现有文献,继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SVRL)的发病率为5.5%~28%,并非特别罕见。在第二十六届眼底病论坛暨国际视网膜研讨会(Retina China 2025)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常青教授详细分享了团队进行的SVRL相关研究的初步结果,为眼科医师深入了解该疾病提供了参考资料。

图片


专家简介


图片

常青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学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眼底病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眼底病学组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专业常委

中国女医师协会眼科专业委员

《中华眼底病杂志》、《眼科大查房》等杂志编委


基本信息

研究纳入了2019年5月至2025年1月就诊的SVRL患者共19位(32眼),患者既往均确诊全身系统性淋巴瘤。患者系统性肿瘤诊断的平均年龄为50岁,眼部发病的平均年龄为52.5岁,女性占比3/4。既往肿瘤最常见的淋巴瘤部位依次是淋巴结、鼻咽部和乳腺,病理类型最常见的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其次是NKT细胞淋巴瘤。所有患者都进行过化疗,其中部分患者接受了联合靶向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临床特征

患者从初始肿瘤到眼部发病间隔平均为43个月,对比不同病理类型可发现: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间隔时间呈现更短的趋势。当出现眼部症状时,全身评估发现21%的患者同时发生系统性淋巴瘤复发,这一数据提示了全身评估的重要性。SVRL患者眼科就诊时,视力不符合正态分布,而呈现两极化分布。SVRL的眼部表现可包括玻璃体混浊、视网膜病灶、视神经浸润,其发生比例与常青教授团队既往进行的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PVRL)的研究结果无显著差异。  


随访情况随访患者均完成了眼内化疗联合全身化疗,总死亡率约为1/4。


对SVRL患者的眼部与中枢神经系统(CNS)累及的先后顺序进行分析发现,眼部发病早于CNS的比例高于CNS早于眼部发病(27.3% vs 9.1%)。常青教授团队进一步对部分患者进行了基因组学分析,以一位72岁的女性患者为例,该患者患有鼻咽部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了全身化疗、靶向治疗。一年后患者出现双眼视物模糊,诊断性玻切证实为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在经过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一年后去世。常青教授团队对该患者鼻咽部肿块和玻璃体进行基因测序发现:两处病灶检出突变的相似度为91%,提示该患者眼内NKT细胞淋巴瘤是与鼻咽部呈高度一致性。横向对比PVRL与SVRL的肿瘤基因组学特征发现两者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病例数有限,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小结

SVRL并非以往认为得那样罕见,近年来其发病率上升,常青教授团队的数据显示为8.8%~24%。SVRL的发病年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与PVRL类似。SVRL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DLBCL、NKT,常见原发部位为淋巴结、鼻咽部和乳腺。新的分子检测技术的应用有利于SVRL的诊断与同源性判断,也有利于眼科医师对疾病发病机制的探索。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