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奇袭——喻晓兵教授、王佳宁博士分享B组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外源性眼内炎一例

  • 2025-04-27 19:39:00
  • 13 Views

编者按:B组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i,GBS)又称无乳链球菌,属革兰氏阳性球菌,通常与内源性眼内炎相关,且被视为内源性细菌性眼内炎的罕见诱因。然而,在第九届中国眼科学教育大会上,北京医院喻晓兵教授团队的王佳宁博士报道了一例更为特殊的病例——一位老年男性患者因GBS感染引发了外源性眼内炎。此案例不仅挑战了传统认知,更凸显了GBS外源性眼内炎及时诊断与早期治疗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专家简介

喻晓兵

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医院眼科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眼底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擅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尤其是黄斑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发表论著110余篇,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40项获新技术奖4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


王佳宁

北京协和医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喻晓兵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等眼底疾病的临床研究


患者为一名79岁的老年男性,因左眼眼红眼痛、视力下降4天伴眼睑肿胀3天就诊。

患者4天前左眼突发眼红眼痛、视物模糊,自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未好转;隔日左眼眼部症状加重,数小时内迅速进展至视物不见,并伴有眼睑高度肿胀;1天前患者就诊当地医院,查体视力降至无光感,眼压正常,左眼睑高度肿胀,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水肿,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北京医院。患者既往体健,20余年前左眼白内障手术史。

入院后查体左眼视力仍无光感,眼睑高度充血水肿,结膜囊可见黄白色分泌物,球结膜水肿、混合充血,角膜灰白色水肿,前房满积脓,隐见瞳孔散大固定,余窥不清。喻晓兵教授为患者进一步查体时发现左眼上方巩膜薄变,隐见葡萄膜膨出;随即进行了荧光素钠染色,可见上方巩膜薄变处溪流征阳性。

追问病史,患者3月余前左眼曾撞到柜子,后反复眼红,视物模糊,未就医。喻晓兵教授团队立即为患者进行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头孢他啶,术后局部抗生素点眼,同时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控制全身感染。
为了明确诊断,完善血象及全身CT检查。血常规中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CRT、PCT及血生化未见明显异常,胸腹盆CT未见明显异常。眼眶CT示左眼眼前部低密度影,可疑眶内壁骨折。

经一步步详细眼部查体,一项项完善辅助检查,排除一条条鉴别诊断后,最终明确诊断:左眼白内障巩膜隧道破裂导致的外伤性感染,进而引发外源性感染性眼内炎。

次日进行了左眼玻璃体切除术、前房冲洗、人工晶状体取出、巩膜缝合、硅油填充及玻璃体注药(万古霉素+头孢他啶+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术,同时取玻璃体液进行真菌涂片、细菌及厌氧菌培养。术后玻璃体腔培养结果示GBS阳性,药敏结果示对万古霉素及头孢他啶敏感。经治疗后患者依旧无光感,但眼睑肿胀及眼球疼痛明显改善。


小结:GBS作为链球菌属中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常见于泌尿生殖系统,可引发新生儿呼吸道感染、脑膜炎以及妇女泌尿生殖道感染等多种病症。但其导致眼内炎的情况却极为罕见,尤其是外源性眼内炎。一般而言,GBS眼内炎多与内源性感染相关,病情发展迅速且预后不良。相关文献表明,即便患者接受治疗,视力普遍较差,高达92%的患者最终会失明。文中这例特殊病例颠覆了以往的认知。患者是一位老年男性,因GBS感染患上了外源性眼内炎。尽管接受了手术治疗,其视力仍无法挽回,丧失光感。此病例的罕见之处,不仅体现在它是外源性感染,更在于发生在有特定外伤史的老年男性身上。这一病例充分凸显了GBS外源性眼内炎的强大侵袭力,以及对视力造成的严重威胁。因此,倡导在疾病早期阶段便实施经验性的玻璃体腔抗生素治疗,并尽早开展玻璃体切除手术,这对于挽救患者视力至关重要。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