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期,第43届欧洲白内障与屈光外科医师学会年会(ESCRS 2025)在丹麦哥本哈根盛大举行。作为全球眼科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此次会议吸引了众多国际顶尖专家与学者齐聚一堂,共探行业前沿动态。会议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黄锦海教授携团队最新研究成果精彩呈现。其研究聚焦圆锥角膜和角膜交联领域,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为全球患者带来新的希望,获国际同行广泛关注与认可。
【薄/超薄角膜交联治疗新方式】
富氧玫瑰红和绿光交联(RGX)是一种新型的角膜交联(CXL)方法,通过玫瑰红与532nm绿光的协同作用,激活角膜组织内单线态氧产生,增强角膜胶原纤维交联强度。与传统CXL方法相比,RGX突破角膜厚度限制,更为适合角膜较薄的圆锥角膜患者。通过比较不同氧浓度环境下RGX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高氧组在生物力学强度、抗酶溶解能力及胶原纤维结构优化方面均表现优异。此外,RGX对兔眼内皮细胞和基质细胞无明显损伤,有望进一步增强薄/超薄角膜圆锥患者的角膜生物力学性能。
【新型圆锥角膜进展分级诊断系统】
黄锦海教授/周行涛教授团队带领研究团队开展深入研究,通过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对不同阶段圆锥角膜患者的角膜上皮厚度进行精确测量,并明确各阶段的进展阈值。研究发现,随着圆锥角膜严重程度的进展和衍生的周边测量点,角膜上皮厚度测量值逐渐变薄且重复性降低。团队建议不同严重程度圆锥角膜的最薄上皮厚度和中心上皮厚度的进展阈值,这一发现为圆锥角膜的精准诊断和圆锥角膜进展监测提供重要参考,强调准确分级在临床决策中的关键作用。
【团队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黄锦海教授/周行涛教授领衔的眼科医工交叉创新团队,秉承“源于临床,提升临床”的理念,团队长期致力于解决致盲性眼病诊疗中的难题。通过融合光机电技术、眼球生物测量成像、纳米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团队成功打破传统诊疗技术的束缚,开发出高效的跨屏障递药系统,并结合近红外成像技术,为眼病诊疗一体化的新路径做出显著贡献。在Nat Chem Biol(IF=13.7)、Nat Commun(4篇,IF=15.7)、Sci Adv(IF=12.5)、Adv Mater(4篇,IF=26.8)等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84篇,封面/亮点论文18篇。
团队现诚邀有志于眼科医工交叉研究的实验人员、科研人员和博士后加入,欢迎眼科学、生物材料、基因编辑、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等领域的专才,共同探索眼科医工交叉的前沿研究,以期在眼病诊疗技术上实现新的突破,并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有意向者请提供个人简历(请注明“应聘博士后/技术员/实验员/研究人员+姓名”)至指定邮箱。个人简历内容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发表论文、荣誉奖励、专利授权等信息。
联系人:陈老师
Tel:15757102669
Email:173846790@qq.com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83号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条评论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