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内皮细胞计数区域的差异何在?

  • 2025-07-21 18:32:00
  • 13 Views

编者按: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CD)作为一种以角膜内皮细胞渐进性凋亡及滴状疣(guttae)形成为病理特征的退行性角膜病变,常引发角膜水肿与视力进行性衰退,严重损害患者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眼科诊断技术的迭代升级,尤其是共聚焦显微镜等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为深入解析FECD的分子发病机制及空间异质性病理特征提供了技术支撑。近期,Tasha Miller与Stephan Ong Tone团队通过多模态影像组学分析,揭示了FECD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区域差异,为该领域诊疗策略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概览

该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对2023~2024年间来自某单学术中心眼科医师接诊的FECD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通过量化FECD患者中央角膜内皮与周边角膜内皮的内皮细胞计数(ECD)的区域差异,并探讨FECD分期、性别及眼内手术对ECD的影响。研究团队筛选出被诊断为FECD且有共聚焦显微镜图像的患者,共聚焦显微镜图像分别从角膜的中央、鼻上、颞上、鼻下和颞下五个区域采集。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研究团队不仅获取了共聚焦显微镜图像,还详细记录了患者的年龄、性别、FECD分期、角膜厚度测量值、眼部病史以及糖尿病状态等重要临床信息。

研究共纳入151名患者的301只眼,患者平均年龄为66.7岁(范围:41~89岁),66.8%为女性。109只眼(69.7%为女性)无眼内手术史,145只眼(64.8%为女性)有白内障手术史。研究结果揭示了FECD中角膜ECD区域差异的诸多信息。在FECD分期达到4级或更高时,中央角膜的ECD显著低于所有周边区域(P<0.01)。然而,当疾病进一步发展至5级或更高时,中央与颞下区域之间的ECD差异不再显著。研究还发现,对于无眼内手术史的患者,在FECD分期为4级或更高时,颞下区域的ECD低于鼻上区域(P<0.05);对于有白内障手术史的患者,除颞下区域外,所有周边区域的ECD均显著降低(P<0.05)。性别差异方面,研究结果令人意外。在所有FECD分期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的ECD均未显示出显著差异(P>0.05)。

该研究提示,在进展期FECD中,中央ECD比周边区域受损更严重,且存在周边区域性差异(颞下区域比其他周边区域更易受损);眼内手术史与较低的ECD相关;ECD无性别差异。


延伸思考

这些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科学价值。从临床角度来看,了解FECD中角膜内皮的ECD区域差异,有助于眼科医师更准确地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中央角膜内皮细胞损伤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治疗干预,如角膜内皮移植术。同时,对于有眼内手术史的患者,医师可以更加关注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手术对角膜的进一步损伤。从科学研究角度而言,该研究为深入探究FEC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ECD区域性差异的发现提示人们,FECD的发病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角膜不同部位的解剖结构、血流灌注以及局部微环境等。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些因素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之间的关系,为开发新的治疗靶点和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资料

会议:2025年加拿大眼科学会年会


讲题: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corneal endothelium in Fuchs endothelial corneal dystrophy

作者:Tasha Miller, Stephan Ong Tone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