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岚教授:基于临床病例的实战洞察,探秘人工角膜术后并发症处理

  • 2025-10-16 17:41:00
  • 13 Views

编者按:人工角膜移植术是难治性角膜盲患者复明的关键手段,为深陷严重眼烧伤、多次移植术失败及复杂眼病泥沼的患者,开启重见光明的可能。但人工角膜术后并发症高发、复杂且危害大,已成为临床治疗面临的一大挑战。鉴于此,第二十九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CCOS 2025)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龚岚教授带来了“人工角膜术后并发症处理初体验”讲座,以期与眼科同道交流经验,共寻应对之策。


专家简介


龚岚 教授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副主任、眼表疾病专科主任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

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专家会员

中华医师协会眼科分会角膜学组委员

中华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分会泪液和眼表疾病专业组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眼科专科分会角膜学组副组长



概览:我国角膜盲现状及人工角膜术后并发症

我国目前有300余万角膜盲患者,角膜盲是我国第2位致盲性眼病,约15%的角膜盲患者是因严重眼烧伤(包括化学烧伤和热烧伤)、多次常规角膜移植手术失败、眼部类天疱疮、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而成为高危角膜移植患者,人工角膜移植手术是其唯一的复明希望。

人工角膜术后并发症具有“三高”特征:高危、高发和高要求。“高危”体现在术后感染风险突出,感染性角膜炎发生率达16.9%,眼内炎为2.4%,可致角膜溶解和永久视力丧失;“高发”指无菌性角膜融解(11%~26%)、青光眼(术前36%~75%,术后新发2%~28%)和镜柱后膜(25%~65%)等并发症常见;“高要求”则强调因并发症多样且严重,需医疗团队有高超诊治和处理能力,并要求患者终身规律随访。


实战:人工角膜移植及并发症处理

病例一

患者,女,69岁,因“双眼反复眼红、眼痛伴视力下降40余年”就诊。既往有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史,40余年前因使用“链霉素”后出现口腔黏膜多发水泡及双眼症状。

查体:右眼视力(Vod)为手动/50cm,左眼视力(Vos)为数指/50cm;双眼眼压正常。

B超检查:双眼角膜回声不均匀,右眼前房不浅,虹膜膨隆,根部附着点中前位,睫状突正位,各方位房角窄开放,晶状体在位,各方位晶状体悬韧带可探及,右眼角膜厚度约0.66mm。左眼前房不浅,虹膜平坦,根部附着点中前位,下方、颞下,鼻下方位房角开放,余方位房角虹膜根部-角膜内皮接触,人工晶状体在位,各方位晶状体囊膜可探及。

电生理检查:右眼P-VEP潜伏期正常,振幅中度降低。左眼P-VEP潜伏期正常,振幅轻度降低。双眼F-ERG杆反应潜伏期正常,振幅降低,右眼为甚。双眼F-ERG锥反应潜伏期正常,振幅重度降低。



治疗与随访:

  • 2025.04.21,行全麻下右眼人工角膜移植术+结膜囊成形+晶状体切除+前段玻璃体切割+耳廓取软骨术。

  • 术后第一天Vod为数指/50cm。




  • 2025.06.24,术后2个月,Vod为光感。




  • 之后对患者行口唇黏膜移植和右眼结膜囊成形术。

  • 2周后检查,Vod为数指/50cm,其他检查无异常。

小结:该患者在人工角膜术后出现了人工角膜前膜、睑外翻的并发症,主要原因在于患者Stevens-Johnson综合征所致的睑球粘连与结膜囊狭窄,加之术中镜柱周边结膜组织的固定不足和结膜囊松解不足。为避免上述问题,术中可采用自体口唇黏膜移植松解和重建结膜囊,并且术后应加强抗炎、密切随访并及时清除前膜。


病例二

患者因“双眼溅入碱性液体后视力下降10年”就诊。既往有左眼阀门管植入史。

查体示:Vod为无光感,Vos为数指/10cm;左眼压正常,曾行多次常规角膜移植手术和Boston Ⅰ型人工角膜移植手术,均失败。

B超检查:右眼角膜回声增厚,前房内结构分辨不清,虹膜全周不同程度前粘连,晶状体回声增高,各方位悬韧带不明显;左眼角膜厚度不均匀,虹膜回声不明显,颞上探及四线征-引流阀可能,晶状体回声未见。

电生理检查:双眼P-VEP未引出明显波形。右眼F-VEP未引出明显波形;左眼F-VEP潜伏期正常,振幅中度降低。



治疗与随访

  • 2025.04.21,全麻下行左眼人工角膜移植术+结膜囊成形+睑缘缝合+耳廓取软骨术。

  • 术后第一天Vos为0.4-,视乳头色淡,C/D 0.6,眼压正常,其他检查无明显异常。



  • 2025.06.27,术后两月查体,视力下降,Vos为0.3,眼压正常。



  • 2025.06.30,于全麻下行左眼结膜囊成形术+左眼睑缘缝合术。



  • 术后第一天查体,Vos为0.3,眼压正常,其余检查无明显异常。

小结:该患者术后耳软骨暴露,主要归因于其重度化学伤、多次手术史所致的结膜菲薄与筋膜缺失,加之术中耳软骨表面覆盖不足且边缘较厚、张力过大。为避免上述问题,可以充分游离残存的筋膜组织用以加强耳软骨表面的保护,或耳软骨边缘做适当修剪以减少覆盖结膜组织的张力。


总结

人工角膜手术的成功,依赖于术前精准评估、术中灵活预案、术后精细管理这三大支柱。术后管理中结膜及结膜囊的健康处理与维护,更是不容忽视的关键一步。人工角膜移植术虽是难治性角膜盲患者复明的唯一手段,但其术后并发症复杂多样,仍需大量的临床观察与经验积累以优化诊疗。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发布留言

条评论

  •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

    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