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白内障作为全球致盲主要眼病,其诊疗技术革新关乎患者视觉健康。近年来医学科技发展,推动白内障手术精细化、术后随访完善、联合治疗推陈出新。第129届美国眼科学会年会(AAO 2025)于10月18-20号在美国奥兰多举行,为全球专家搭建权威交流平台。会议通过主题演讲、专题研讨、壁报展示等形式,呈现白内障领域最新成果,涵盖基础与临床研究。本特摘取会议白内障部分壁报研究,与眼科同仁共享前沿资讯。
手术新探:白内障手术与AMD转化风险关联研究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导致老年人视力不可逆性丧失的主要疾病之一,分为干性AMD与新生血管性AMD(nAMD),其中nAMD病情进展更快且治疗更为复杂,因此准确评估干性AMD转化为nAMD的比率并明确相关风险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鉴于此,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为期7年的回顾性研究,考察了在IRIS®注册中心中接受白内障手术的干性AMD患者,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比例风险模型进行个体内(治疗眼与未治疗对侧眼)和全样本分析。
全样本包括241732眼,患者平均年龄为76±7岁,61%为女性。7年时,手术眼的未转化生存率为68%,未手术眼为32%(n=25111眼)。个体内分析显示,手术眼转化风险显著降低(风险比=0.49,P<0.001),该结果控制了术前干性AMD分期、视力和人口统计学因素。全样本分析显示,基线视力更差、年龄更大、女性、吸烟、晚期干性AMD和白种人增加了转化风险(P<0.001)。
结论:白内障手术与nAMD转化率降低相关。晚期干性AMD、年龄更大、基线视力更差、女性、白种人和吸烟增加了转化风险。
标题:Impact of Cataract Surgery on the Risk of Conversion From Dry to Neovascular AMD in the IRIS Registry
作者:Helia Ashourizadeh,Joshua Baer Gilbert,Nicole Grinspan,William Kearney, Connor Ross, Tobias Elze,Joan W Miller,Alice C Lorch,Grayson W Armstrong
联合增效:DMEK联合先进技术IOL视觉效果研究
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是一种常见的角膜内皮疾病,可导致角膜水肿、视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Descemet膜内皮角膜移植术(DMEK)作为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手段,能显著改善角膜内皮功能。而先进技术人工晶状体(AT-IOL),如三焦点IOL或景深延长型IOL,在白内障治疗中可提供更优质的视觉体验。目前,针对在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中,分阶段进行DMEK后植入AT-IOL的视觉和屈光效果的研究尚显不足。基于此,研究人员评估了在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中,分阶段进行DMEK后植入AT-IOL的视觉和屈光效果。
该研究为回顾性、多中心研究,共纳入30例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60眼),这些患者接受了DMEK,随后进行了白内障摘除术并植入了三焦点IOL或景深延长型IOL。IOL植入时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4岁,两次手术平均间隔105天。研究收集了术前和术后3个月及12个月的数据,记录未矫正和最佳矫正视力(UCVA、BCVA)、角膜高阶像差(HOAs)、球镜等效值(SEQ)和二次手术情况。研究发现,IOL植入后,远距离UCVA得到提高(平均值:20/57.7,logMAR:0.4603),最终UCVA中位数为20/25(平均值:20/25.3,logMAR:0.1036),最终平均BCVA为20/21.6(logMAR:0.0335),SEQ平均改善0.99D,最终SEQ平均改善0.18D。
结论:DMEK后分阶段植入AT-IOL为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提供了优异的视力和屈光效果。
标题:Visual Outcomes of Staged DMEK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IOL
作者:Amanda Rook,Brent A Kramer,Tanner J Ferguson
随访优化:白内障术后当日与次日检查对比研究
白内障手术作为眼科领域常见且重要的治疗手段,术后恰当的随访安排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保障手术效果和患者视力恢复至关重要。然而,关于术后首次检查时间的选择尚缺乏明确统一的定论。为评估常规白内障术后当日(POD0)和次日(POD1)检查的安全性和结果,研究人员从2020年9月至2024年9月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00例POD0和500例POD1检查的眼睛,排除了合并手术、白内障手术并发症或术后30天内失访的情况。
最终纳入396例POD0和389例POD1检查的眼睛。POD0组平均年龄为70.6±8.1岁,其中64.3%为女性。POD1组平均年龄为68.7±8.0岁,57.8%为女性。POD0和POD1组在术前平均眼压方面无显著差异(P=0.48),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平均logMAR值也无显著差异(P=0.32)。POD0组平均眼压更高(P=0.01),logMAR(BCVA)值也更高(P=0.02)。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眼压和BCVA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21、P=0.43、P=0.35)。
结论:POD0与POD1检查的患者在最终BCVA、最终眼压或并发症发生率上无统计学显著差异,因此常规白内障术后立即随访(术后当日检查)安全可靠。
标题:Optimizing Routine Cataract Surgery Follow-Up: Comparing Safety and Outcomes of Same-Day vs. Next-Day Postoperative Examinations
作者:Sanjana N Suraneni,Akaanksh Shetty,Shalini Shah,Justin Chen,Lianet Maria Sanchez Gonzalez,Zubair Ansari,Rahul S Tonk
总结
在AAO 2025会议上,白内障领域新进展亮点纷呈。众多研究多维度发力,手术风险评估体系更为精准科学,有效降低手术风险;联合治疗在提升视觉效果上成果斐然;术后随访流程持续优化,提升患者康复体验。这些成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坚实依据,有力推动着白内障治疗不断迈向新高度。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60号
条评论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