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下,近视已成为全球儿童健康的“流行病”,高发病率与潜在危害令人忧心。香港中文大学Jason Yam教授(任卓昇教授)团队开展的香港儿童眼科研究意义重大。历经近十年,该研究以大规模样本构建“三位一体”防控模式,精准呈现香港儿童近视患病率不同阶段特征。在 Bright China 2025 明眸中国近视防控大会暨国际近视研讨会上,《国际眼科时讯》特邀Jason Yam教授,深入剖析香港经验,为全球近视防控工作带来新思路与方向。
《国际眼科时讯》:香港儿童眼科计划最初是在什么背景下启动的?主要希望解决哪些具体的儿童眼健康问题?
Jason Yam教授
我们在2015年启动了香港儿童眼科研究,至今已近十年。发起这项研究的背景是,我们注意到当时香港儿童的眼部健康问题较为严峻。基于此,我们启动了该项目,旨在回答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其一,各类儿童眼部疾病,尤其是近视、斜视等的患病率究竟是多少?其二,影响这些疾病患病率的因素有哪些?其三,在获取所有相关信息后,我们能够采取哪些有效的干预措施?在研究开展过程中,我们选择在每个周末,招募约100名儿童及其家长前往我们的眼科中心。在那里,我们为儿童进行了尽可能全面的眼部检查。截至目前,该研究已覆盖5万名儿童和10万名家长。以上便是关于香港儿童眼科研究的相关情况。
《国际眼科时讯》:香港儿童眼科计划至今已服务多少名儿童?这些项目和经验对内地及其他地区的近视防控工作有哪些借鉴意义?
Jason Yam教授
自2015年启动至今,香港儿童眼科研究已近十年。期间,我们招募了约5万名儿童及其10万名家长,并收集了相关数据。在该研究中,针对近视问题,我们构建了“三位一体”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作为研究项目,我们的目标是调查近视等眼部疾病的患病率,并深入研究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
作为服务项目,我们切实帮助儿童改善视力,并为他们检测眼部疾病。
作为服务学习项目,众多医学生、博士生及其他专业学生参与其中,共同学习。
在近视防控方面,我们确定了香港近视患病率的三个阶段特征:
新冠疫情前:研究发现,香港的近视患病率位居世界前列,6岁儿童的近视患病率为12.7%。
新冠疫情期间:由于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加等因素,近视患病率上升了2.54倍。
新冠疫情后:近视患病率依然居高不下,6岁儿童的近视患病率攀升至25%。
目前,近视问题极为严峻,关键在于影响儿童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尚未恢复正常。
这一情况凸显了了解香港儿童眼科研究如何为中国内地近视防控提供参考的重要性。首先,我们的研究是一项周期长、基于人口的研究,确定了近视患病率的不同阶段特征。同时,我们采用将患者带到诊所的模式进行研究,这可为全球关于香港近视情况的文献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然而,我们必须承认,从中国内地的同事、合作伙伴那里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在公众教育方面。我们通过自身服务开展公众教育,如在购物中心举办活动。据了解,中国内地许多城市,尤其是上海开展的公众教育活动成效显著。我们与中国内地有很多可以相互学习、合作的地方,共同推动近视防控事业的发展。
《国际眼科时讯》:LAMP研究的发现对近视防控领域有何重要意义?
Jason Yam教授
约十年前,我们启动了LAMP研究。LAMP是“低浓度阿托品用于近视进展研究”(Low - concentration Atropine for Myopia Progression study)的英文缩写,该研究分为LAMP 1和LAMP 2两部分。其中,LAMP 1聚焦于低浓度阿托品在减缓近视进展方面的作用,LAMP 2则关注其在预防近视发生上的效果。此为一项临床试验,旨在探究0.05%、0.025%、0.01%的低浓度阿托品以及安慰剂的效果。
LAMP 1研究发现:在LAMP 1研究中,我们明确了低浓度阿托品在减缓近视进展方面的作用。0.05%的阿托品可使近视进展速度减缓约70%,0.025%的阿托品效果约为50%,0.01%的阿托品效果约为30%。此外,LAMP 1研究还助力确定了治疗方案。研究发现存在年龄依赖效应,即儿童年龄越小,所需阿托品浓度越高;年龄较大的儿童则可使用较低浓度。同时,我们还确定了“反弹效应”,即停用低浓度阿托品后,近视进展速度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我们即将公布关于如何长期停用低浓度阿托品以减少反弹效应的研究结果。
LAMP 2研究发现:LAMP 2研究专门针对预防部分儿童近视发生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阿托品可有效预防近视发生,尤其是对于当前尚未近视但属于高风险的儿童。我们还明确了可从这种预防方法中受益的儿童群体——远视度数小于 +0.75D的儿童,可开始使用0.05%的阿托品眼药水来预防近视发生。
综上所述,LAMP试验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他们了解如何运用低浓度阿托品减缓近视进展,以及如何预防高风险儿童患上近视。这便是LAMP研究的核心内容与价值所在。
《国际眼科时讯》:这类人工智能系统如何融入现有眼科诊疗流程?是否设计为辅助诊断工具或独立筛查设备?
Jason Yam教授
如今,近视防控领域存在多种干预措施,幸运的是,其中不少干预策略已被证实有效。然而,仅依靠低浓度阿托品并不能完全控制近视的发展。对于近视防控,我们需要采用个性化方法,并且对于对单一疗法反应不佳或效果不足的儿童,联合治疗是更为合适的选择。将低浓度阿托品与光学干预措施相结合,例如把低浓度阿托品与角膜塑形术(OK镜)、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周边离焦框架眼镜等联合使用,能够增强近视防控效果。具体采用何种联合方式,需综合考虑个体儿童及其家庭在生活习惯、经济承受能力、儿童接受程度等方面的适配性。可以明确的是,联合治疗是进一步优化和强化近视防控策略的未来发展方向。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60号
条评论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