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球范围内,近视发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持续攀升,高度近视所引发的并发症更是跃升为重要的致盲因素,给人类视觉健康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此形势下,近视防控策略的优化与发病机制的深度解析,已然成为国际眼科界竞相探索的核心领域。眼轴延长作为高度近视进展过程中的关键病理环节,其内在发生机制错综复杂,至今尚未被完全揭示。在Bright China 2025明眸中国近视防控大会暨国际近视研讨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魏文斌教授带来了“高度近视眼轴延长的机制研究”这一专题讲座,为近视防控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与思路。《国际眼科时讯》特此对魏文斌教授进行深度专访,期望借助其独到见解,为近视全周期防控领域汇聚前沿智慧、推动学术创新。
魏文斌教授
高度近视是近视防控工作的难点,其中病理性近视目前已成为致盲的主要原因,故而也是近视防控工作中必须高度关注的要点。从普通高度近视演变为病理性近视的过程中,眼球结构会发生诸多变化,出现典型的后巩膜葡萄肿,进而引发一系列高度近视并发症,如近视性黄斑病变、近视性视神经萎缩等致盲性表现。
然而,在这一演变进程中,其内在机制尚不明确。究竟哪些因素是引发眼球结构改变的关键启动因素,目前仍未有定论。在眼轴延长的过程中,眼球后部结构为何会出现显著变化,例如巩膜变薄、后巩膜葡萄肿形成以及脉络膜变薄等现象,其确切机制仍有待进一步阐明。
目前,关于近视眼轴延长的机制存在多种学说,如巩膜缺氧学说、脉络膜缺氧学说以及视网膜光诱导后形成的机制等,尚未形成统一、清晰的认识。也就是说,在日常近视形成过程中,哪一个关键节点可能启动了恶性循环,仍有待深入研究。作为眼底病医生,我较为关注眼底的变化。在观察众多患者时发现,在普通高度近视人群中,豹纹状眼底确实较为明显,眼轴延长,脉络膜变薄,但并不一定会出现病理性近视的一系列并发症。在已出现病理性近视并发症的患者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关键的病理改变。在前期针对高度近视危险因素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研究热点和关键点。因此,我们团队聚焦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认为其可能是一个关键启动因素。即在光诱导下,引发眼轴延长和近视形成,进而启动一系列视网膜和脉络膜信号通路的改变。这些信号通路的改变可能导致RPE细胞发生改变,最终通过RPE细胞的改变引发巩膜重塑,巩膜进一步变薄,形成恶性循环。这是我们前期的假设,并已获得一定验证。通过对捐献的病理性近视遗体眼球的组织学研究,我们发现高度近视人群的RPE细胞密度降低、紧密连接遭到破坏。基于此启发,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利用包括豚鼠、恒河猴在内的多种动物模型,我们发现近视模型(尤其是高度近视模型)形成后,RPE细胞密度降低,紧密连接破坏。我们进一步以此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以豚鼠作为实验模型,深入探究光刺激如何诱导视网膜-脉络膜信号通路的激活。在该信号通路被激活后,我们采用多组学研究方法,对巩膜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研究发现,巩膜信号通路的改变形成了一个闭环机制:光诱导作用致使视网膜和脉络膜信号通路激活,以RPE细胞为关键作用点,进一步引发巩膜信号通路的激活,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眼轴延长以及病理性近视的发生。
《国际眼科时讯》:视网膜通路抑制剂被视作切断“眼轴延长恶性循环”的关键手段,其通过何种机制阻断上述恶性循环?
魏文斌教授
目前,近视防控领域可用的有效药物较为匮乏,除低浓度阿托品外,尚无其他明确具有近视防控效果的药物。我们团队的研究表明,光刺激能够激活视网膜和脉络膜的信号通路,进而引发近视进展、眼轴延长,形成恶性循环。针对这一信号通路,我们团队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阻断该通路有可能阻止眼轴进一步延长。在早期研究中,我们采用眼内注射双调蛋白抗体的方法,成功阻断了信号通路,打破上述恶性循环。动物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该方法切实有效,能有效阻止眼轴延长。在信号通路中,下游存在mTOR通路,该通路以RPE细胞为核心。我们利用mTOR通路抑制剂,同样能够进一步抑制眼轴延长。通过眼内注射药物阻断这一恶性循环,可有效延缓眼轴延长,为近视防控开辟了新的途径,也为近视相关药物研究提供了新的给药方式及防控策略。
《国际眼科时讯》:您团队后续将聚焦哪些方向以深化对该机制的理解?
魏文斌教授
我认为,仍需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该机制的有效性与可重复性。一方面,应在多种动物模型上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与验证。另一方面,也需在人群中开展进一步的验证研究。例如,利用自适应光学眼底影像设备,对普通高度近视向病理性近视转变过程中,RPE细胞是否发生一系列改变进行观察,包括我们推测的RPE细胞密度降低、紧密连接改变等情况,这些均需进行严谨的实验验证。此外,更多的研究工作可聚焦于对前期筛选的药物开展进一步探究,通过系统的药物研究,评估这些药物是否具备成为近视防控有效手段的潜力。
《国际眼科时讯》:对于家长和青少年群体,您建议如何通过改善日常光学环境来预防或延缓高度近视?
魏文斌教授
在近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光刺激无疑是一个极为关键的诱因。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保证充足的光照以及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长对于近视防控至关重要,这是目前近视防控工作中最易于推行且效果较为显著的措施。因此,有必要向社会多方发出呼吁:建议家长尽可能让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增加在充足阳光下的户外活动时间,以确保其获得足够的光照摄入,从而降低因光照不足和户外活动时间匮乏所导致的近视发生风险,并减缓近视的进展速度。在一系列近视防控措施中,这已被证实是目前最为有效且切实可行的干预方式。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2 comments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60号
条评论
Linda Gareth
2015年3月6日, 下午2:51Donec ipsum diam, pretium maecenas mollis dapibus risus. Nullam tindun pulvinar at interdum eget, suscipit eget felis. Pellentesque est faucibus tincidunt risus id interdum primis orci cubilla gravida.